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山水校园设计 格物致知治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现代高速发展的变化时代里,建造出具有灵魂的建筑物,就应当让一些确定的因素再次发挥作用,这就是文化。本文结合实例从多个方面介绍文化建筑的设计思想,供同行人士参考。
  【关键词】文体中心;规划;内部空间;设计
  
  人性中,对美的尝试,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对融入自然的追求,这些基本元素是恒定的,而这一切对真、善、美的追求都来自人在面对世界时所形成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系。建筑设计总要回归到与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人性相关的紧密关系中,回归到新文化环境下的建筑本体。
  1 项目概况
  某中学校区地处深圳宝安区,建筑总面积为61580m2,用地面积为96347.63m2,建筑包括普通教室、功能教室、图书馆、多功能厅、教学办公楼、文体楼、学生宿舍和教工宿舍,食堂附属、室外泳池更衣室及浴室用房等。全校共60个班,提供3000个学位的全寄宿制高中。建筑基地南接羊台山风景区,不远处是赖屋山水库,景色秀丽,环境优美,北面东侧是繁忙的高架快速路。现状内部有一幼儿园和小学,位于用地中部,学校西侧比南侧整体地势约3.5~4米低,总体北低南高,见图1。
  
  图1中学鸟瞰图
  2 设计构思
  在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影响下,现代教育更加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本体论,强调教育不应仅在教室课堂上完成,校园空间环境作为“泛教室”对人产生的熏陶作用也作为教育的延伸部分。因此,应更加关注校园的自然生态和人文要素。
  本项目地处城市与山水的交接地带,校园整体气质秉承了城市的信息化特征和“云封深处”的理想求学氛围。基地南侧紧邻羊台山森林公园和赖屋山水库,天然具有背山面水之势。灵动,活泼,自由,民主的氛围,使之创造出独特的场所精神。我们以“山水间”为意境,来经营整个校区的规划和设计,使其完整融入到周边的自然景观中去。
  山水校园的意义是在坚硬致密的学科规划中,在建筑物内漫游与生活中,不断地回望青山,与自然照面,通过人与山水之间的相望,铸造出人与自然共生的界域,达到“格物致知”的治学目标。
  3 设计原则
  3.1 尊重自然,尽可能保护基地内的自然山体,注意建筑和山体的对话,注重与自然环境的景观渗透。
  3.2 以人为本,尊重步行,创造安静的校园氛围。
  3.3 景观注重从园区中心到建筑组团绿地的分层联系,考虑公共性与私密性的界定,在园区内创造正式的/非正式的交流、独处、活动场所,鼓励交流活动的发生。
  3.4 注意建筑尺度把握,创造与自然环境相宜空间形态。
  3.5 保持每个片区多样性,激活校园活力。
  4 总体布局
  4.1 规划结构
  围绕“一轴四团”的规划格局,在空间和建筑布局上,以一轴为主线,合理组织行政办公组团、生活服务组团、体育运动组团。
  整个建筑群南靠森林公园。我们以“山水间”的意境来表达建筑与地形的沟通,让建筑场所回到自然场景之中,使空间场所自然化。整个片区,在“山水校园”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挖掘其环境的意念。设计中,利用东部低洼的地形,结合运动场地功能,屏蔽来自福龙路的噪音干扰,同时方便于标准球场的后期运营。教学区布置在地块南侧靠近森林公园较为安静的一侧,生活区布置在北侧,接近厂区的生活区。
  4.2 空间、轴线、组团
   空间:总体布局尽量弱化学校建筑布局中常见的“城市化”特性,在建筑布局上呼应山体的蜿蜒自然的走势,在空间处理上,利用庭院、架空、二层平台创造多层次的交流、活动空间。
  轴线:以校前广场为出发点,面向西面风景区的峡谷地带,形成一个校园的重要空间轴线。
  组团:各功能组团有自己独立的活动和绿化空间,从公共到私密,层次丰富。
  4.3 交通组织
  人行交通:以步行空间轴来组织,结合广场,多层次的活动平台,建筑庭院,视觉通廊等,形成了高效而生动的步行系统。
  车行交通:校区沿基地主入口环抱西侧形成一个车行交通线,另一条交通线通往操场。
  停车规划:教职工停车主要有地下集中停车,地下停车集中于行政楼下。临时停车主要集中在校前广场和操场上,操场停车主要是为了特殊时期的大量车流, 见图2。
  
  图2学校场地布局
  5 内部空间的构成
  学校既要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又要开展宣传教育和学习辅导工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此中心建筑平面布局应根据开展的活动内容,人流活动规律进行设计。其内部功能设置较为复杂,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灵活性。学校主要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报告厅、文体楼、多功能厅、食堂与宿舍等。将这些功能综合在学校中,因此在内部空间设计中做到:A.分区合理,妥善组织人流,对喧闹与安静的用房应有明确的分区和适当的分隔;B.各用房之间应紧密的联系,便于综合利用,当各厅室独立使用时,不互相干扰,对人流量大且集散较为集中的用房应有独立的对外出入口。
  教学办公楼集中布置在靠近风景区边上,我们以一组半合院的聚落,有机的分布于主轴景观一侧。每个半合院,将其开口朝向中心景观,各个院落由于其所处的位置不同,因而在各个院落中,看山、看水、看相邻的建筑和室外场所,均有微妙的差别。在这里,院落以宜人的尺度与水体相映成辉,为师生提供学习、交流、休憩的人文场所。
  宿舍、食堂的设计以一种理性的方式把空间在垂直方向上划分为几个庭院,强调院落的尺度感。作为校园建筑的一部分,其建筑的尺度也应与周边建筑的尺度相宜。
  文体楼,主要为篮球馆,其体积庞大。在本案设计,布置在主入口靠近操场的位置。犹如一个会呼气的天然绿坡将运动区和教学区自然地分隔。它不仅是视觉的沟通,也是一种意念的存在。文体楼体量肯定,形象特征明确。
  学校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空间,为学生老师展示传统文化、新的科技文化。通过空间场所的营造,促进了人与人相互了解和交流,形成学校的学术氛围。见图3所示。
  
  图3教学区空间场所
  6 景观设计
  基地周边群山环抱,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在外部景观的利用上,我们强调建筑和山体的对话,注重自然环境的景观渗透,尽可能将外部景观最大化地引入和借用。在校园内部景观的营造上,我们引入了大量的水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希望在一个仁爱天下、启迪智慧的地方营造出宁静致远的学术氛围。见图4。
  
  图4水景的引入
  校园内部绿化较多,大体上可以分为校前广场、中心广场、教学组团院落、居住组团院落四个大的空间场所。根据不同的空间引入不同的景观元素。
  校前广场具有形象展示和人流疏散功能,以大面积硬质铺地为主,通过树阵来强调广场的秩序感。主入口正对远处山体,运用框景的手法,把建筑作景框,以山体为入口对景。文体楼利用高差,通过斜面生态屋顶从入口广场一直延伸至屋面。将建筑隐藏在绿化中,建筑本身就是一个景观。
  中心广场由行政办公院落,图书馆、文体楼围合而成,通过几何构图的硬质铺地与草地相结合,体现秩序的美感。同时在靠近建筑的一侧引入大量的水景,将建筑衬托得更加典雅别致。
  教学组团院落由教学楼和试验楼围合而成,架空环廊和建筑单体围合成虚实结合的空间,在院落的中心保留部分自然山体,种植草皮,利用自然微地形在一个三面围合的空间中,营造出一个有强烈归属感的空间场所。在晨曦中,在夕阳下,同学们三五成群,或坐或卧,有的秉书奋读,有的静静冥想,享受这个小天地带来的宁静。
  宿舍组团院落借鉴中国古代园林的处理手法,通过亭台、假山、小径等景观元素营造曲径通幽的生活院落空间。
  7 结束语
  明月清风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气,无论是融景还是借景,不同空间的融通旨在为其间的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提供一种交流的平台,这不仅仅是建筑师所希望唤起的东西,更期待学子们在喧嚣城市生活之外,在静谧校园空间氛围中得以用心去体味和感悟艺术的真谛。
  
  
  作者简介:
  梁欢(1984-),男,江西人,研究方向:建筑设计(方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535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