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黄光裕的底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05年,在上海某酒店,被评为“中国最佳商业领袖”的黄光裕大步走进会场,他双手抱拳,冲着台下一群心情阴晴难辨的老板们打招呼:“在座的都是我大哥!”彼时,市场上正热播一部反映江湖的电影,有句话很流行,“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
  
  惊魂120小时
  
  用“亲者痛、仇者快”来形容39岁的中国首富黄光裕,在这个多事之秋的处境,实在是再贴切不过。
  2008年11月18日,曾担任北京某都市报经济部主任的家电记者,突然接到了一条神秘短信:“消息绝对可靠,国美老板黄光裕和财务总监周亚飞,已于周一(11月17日)夜里被有关部门带走,至今无下落。黄的老婆杜鹃和一主要财务人员已经潜逃。”
  次日,这一消息被散发到了各大论坛、网站上。虽然好事者还特意加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不过,这一爆炸性的新闻还是迅速爆红网络,仅天涯论坛,短短两个小时内点击率便超过了20万人次。
  11月20日,已经被各种电话骚扰得无可奈何的国美新闻发言人,不得不站出来大声申明,声称国美目前一切正常。不过,对于事件的“最佳男主角”黄光裕,他坦陈自己也没有见到。
  这一模棱两可的答复显然不能令“围观者”满意。当天晚上,素以公信和追求新闻真相著称的某杂志,在经过所谓权威人士证实后,在自己官网的显要位置登出了“黄光裕被拘”的新闻,将坊间的种种传闻定性。
  11月21日,香港几家媒体开始争相报道“黄光裕被拘”的消息。当天下午,门户网站的贴吧上,都出现了黄光裕出事的文章。一场轰轰烈烈的“推倒首富”的运动由此蔓延,开始燃烧。
  2006年,黄光裕因企业“原罪”事件,一度被调查,不过,那次调查最终有惊无险,黄涉险过关。但这次,黄似乎就没那么幸运。
  
  很快,有知情者贴出了黄光裕被拘的“内幕消息”,传闻种种,版本有三:一是操纵股价,涉嫌介入在“妖股”ST金泰中非法牟利;二是违法贷款和行贿。为了让国美能在香港上市,黄光裕曾向商务部官员行贿,官员被抓,黄光裕就此被牵出;三是黄近年来把大量资金挪往海外,变相洗钱。
  11月24日,周一。开市前,在香港上市的国美电器和在深交所上市的中关村双双宣告停牌,称将发布敏感消息。这一被认为是国美官方间接承认的举动无疑让公众的猜测和质疑得到了确认。虽然接下来的几天里,各大网站扑朔迷离地放出了“黄光裕兄长黄俊钦否认黄光裕涉嫌操控ST金泰股价”的传闻,国美电器还发出“国美电器没有收到任何有关传闻的法律文件”等声明,与此同时,国美还向各大报社发去了各主流厂商支持国美的新闻稿,甚至还有人称,黄光裕本人已经回到了家中……虽处心积虑,但事已至此,已是无人相信。
  2008年11月25日,在经过120小时的揣摩与求证后,“中国首富出事”的新闻成了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并成了一件板上钉钉的事情。
  
  黄光裕的刀
  
  黄光裕出生于1969年5月,属鸡,家境清贫,兄弟姐妹4人,最困难时,黄光裕曾捡过垃圾。
  1986年,17岁的黄光裕(那时他还叫黄俊烈)跟着哥哥黄俊钦,揣着连贷带借的3万元,又来到了北京创业。
  黄光裕初到北京的感受是新奇、兴奋的,间或还有几分惶恐与无助。黄光裕“觉得北京大得不得了”,下了火车,他一整天就在北京站周围转来转去,差不多快下午了,有个人过来,问他要不要拍一张照片。黄光裕“很奢侈”地花了10元钱,拍了一张一次成像的照片。
  他首先在北京前门的珠市口盘下了一个100平方米的名叫“国美”的门面卖服装,不过“服装有款式、面料、质地、规格、季节等各种差异,变化很多,潮流更新快”,黄光裕自言不太懂,他也没什么兴趣。他一直在观察为什么他邻居的家电生意比他好。1987年1月1日,出于一种原始的生意人的精明,黄光裕决定改行做家电,“国美电器店”由此挂牌。
  不得不承认,黄是一个商业天才。他将自己的诸多“变革式”思想注入当时死气沉沉的市场体制中,并以自己铁腕般的手段推行这些日后在行业内被奉为经典的手法。
  比如,他从一开始就坚持走“立足零售,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偏执地将当时百姓认可、居高不下的家电价格通通下拉几百元。在当时卖方市场背景下,这一举击溃了商家正在采用的“抬高售价、以图厚利”的经营方式。
  1991年,黄光裕又第一个利用《北京晚报》中缝打起了“买电器,到国美”的广告,刊登电器的价格。这又一举击溃了那些自大傲慢、还停留在“卖不动的商品才需要广告”层面的国有商店们。
  为了避免“消费者看了广告也不知到何处买产品”的情况,黄光裕又说服那些用美金做产品形象广告的外国厂家与国美合作打广告,既让厂家广告开支得以减少,又让消费者“看得到买得到”;他还开设相应的产品专柜,使顾客现场就能买到;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所谓真正“价廉物美”的“好商品”,他不惜从广东番禺一带进了很多“来路不明”的电器,多年之后,人们对他这一行为是否属于“走私”,一直争论不休,未有定论。
  
  1992年,黄光裕将旗下所持有的几家店铺统一命名为“国美电器”,就此形成了连锁经营模式的雏形,他成了京城家电连锁业的“老大”。
  到1993年时,黄氏两兄弟分家,黄光裕分得了“国美”这块牌子和几十万元现金。如果为此时的国美画一个像的话,应该是这样的一幅场景:一个二十四五岁、骨子里有些冲动和野性的年轻人,手拿一把锋利而未曾舐血的屠刀,环视四周,蠢蠢欲动。
  
  年轻的帝国
  
  几年的商战生涯,已将这个先前还茫然四顾的“北漂青年”打磨成了一个充满野心和膨胀欲望的高手。他才25岁,正风华正茂、年少轻狂。
  到1999年,黄光裕不再满足于北京市场的成就,他决定从天津开始,拉起全国扩张的大旗。
  进军天津准确地说是真刀真枪打下来的。1999年7月10日,国美在天津的第一家店开业。开业当日,当地十几家商场联合起来对国美进行封杀。在国美天津两家连锁店开业前10天里,天津劝业场、百货大楼、滨江商厦等天津十大商场至少召开了三次会议,他们不惜成立了“商业联合体”,发布《关于统一电讯商品零售标价的联合声明》,最后通牒、摊牌、“把国美赶出天津”无所不用其极……但是,正是这样一份声明,反而使得消费者趋之若鹜,一年后,国美在天津的分店就增至5家。
  面对挑衅,要么你以最快的速度放倒对方,要么被对方放倒,黄光裕选择前者。他说一不二,“有想法马上做,发现不对马上改。做得好,马上赏,做不好马上罚。”他要求行动迅速,“我要求速度,我不会花3个月来谋划,把规划书的标点符号都改清楚了,再去实施。”
  有了天津之战兵不血刃的尝试,此后的黄光裕就像一条游进了大海的鲨鱼,他随意想象、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并且从来都主动出击,来势凶猛。
  从1999年开始,几乎每一个月就有两家国美直营店及一家加盟店在某一个城市诞生。同时,国美电器的商品种类也不断扩展,从彩电、冰箱、洗衣机到空调、小家电、通信、IT等。2004年,国美又增设了数码产品、音像制品。到2004年底,此时的国美电器,已经在全国的40多个城市、香港及东南亚地区,拥有了190个门店和30个分公司。
  黄光裕是一个有着极强的控制欲望和膨胀欲望的人,他霸气、强势,不能容忍任何对手,信奉“有国美的地方就不能有其他家电连锁店”。国美每在一地开业,常常是前期筹备数月之久,各种攻敌套路悉数演练一遍,或在夜间零点发动突然袭击开业,或直接以排山倒海的低价促销广告冲垮对手,过程波澜壮阔、惨烈血腥,不留后路。

  另一方面,为了迅速建立起自己庞大的产业帝国,对那些战败或无心恋战的对手,国美采用的另一种手段是直接收购。2005年1月,国美以1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哈尔滨黑天鹅家电连锁;2005年8月,以1.8亿元收购中国建材旗下的深圳易好家商业全部股权;2005年12月,国美以过亿元收购江苏金太阳家电业务;2006年11月1日,国美更以52.68亿港元(换股+现金方式)的超高价格收购了上海本土家电连锁老大永乐电器,永乐电器总裁陈晓随后被“招安”,成为了黄光裕的手下……
  2007年之后,国美又先后收购了大中电器、北方电器、三联商社,环视四周无人之后,黄光裕甚至将目标还瞄准了另一个“同等重量级”的对手苏宁身上,他咄咄逼人,半是调侃半是认真:“国美与苏宁合并只是时间问题。国美将继续在规模上领先对手,打到对手求和为止。”
  经过多年的掠夺式跑马圈地,进入21世纪初,人们陡然发现,国美已经编织了一张疏而不漏的“大网”。此时的黄光裕,刚刚三十出头,他成了家电连锁行业当仁不让的“大哥”。
  
  最可怕的人
  
  没有人知道是国美改变了黄光裕,还是黄光裕改变了国美。总之,频繁的攻城掠地、东征西讨后,国美的企业文化中也多了些杀伐之气,“在业内被称为价格屠夫”的黄光裕脾气也变得刚烈偏执,霸气十足。
  在众多的厂家眼里,“价格屠夫”黄光裕成了他们眼中“最可怕的人”。常常是黄光裕大嘴一撇,声色难辨,随口说出一个让众多厂家瞠目结舌的价格,一刀切,不容任何商量的余地。
  在员工眼里,黄也让人心生敬畏。一位参与过国美高层招聘会的员工如是描述,“他一言不发,坐在宽大的老板桌后看着你,你感觉自己仿佛是笼子中的一头猎物,你不可能拥有和他平等对话的权利。这是我几十年工作经历中最紧张的一次面试,直感到背心发冷。”
  黄光裕在安排工作和布置事情时,现场鸦雀无声,台下噤若寒蝉。国美每年销售收入增长惊人,但内部的高管个个诚惶诚恐,因为他们永远难以达到黄光裕提出的目标。他对一帮高管训话,如果不是为了制造机会培养你们,让我亲自来操盘,国美会比现在更好。
  他的铁腕和强势同样闻名。2003年6月,哈尔滨分公司因为分公司经理有“不听从黄的指令”的嫌疑,整个分公司从总经理到副总经理等10多人都被“悉数拿下”,全部换血。
  黄光裕不能容忍经理们建立自己的地方势力,更不允许任何势力向自己挑衅。2004年,格力与国美因价格问题谈崩,国美一气之下对格力封杀。至今两家恩怨仍未解开。
  传言每次总裁会后,在没有最终领会黄的意思之前,五大运营总监们不是当面询问或请示黄,而是会后互相打电话,猜测黄的意思,“两个人的猜测基本相同,大家才敢执行,否则再打电话,听听第三个人的猜测。”
  黄光裕精力旺盛,“国美的工作会议,可连续开上十几个小时,甚至连续开上几天几夜。这时,黄的手下一个个快要倒下了,而黄依然神采奕奕,其干劲非一般人能比。”
  
  另一条歧途
  
  2005年,黄光裕被福布斯富豪榜评为“中国首富”,当被记者问及当首富的感觉,黄戏称,有点像左手牵右手。然后又是一个招牌式的难以琢磨的微笑。
  一段时间内,黄光裕也上网“潜水”,当然也会看看关于自己的报道。对一些乱七八糟的说法,他宠辱不惊:“是人,总得被人说,你说是吧?”
  2007年,关于黄光裕及其国美帝国太过霸道的报道屡见报端。黄光裕干脆给自己剃了个光头,摆出一副完全无所谓的态度,似乎对“教父”、“价格屠夫”之类的称呼安之若素。
  同为潮汕老乡,李嘉诚是黄光裕唯一的偶像。黄光裕很认同老超人“商者无域”的观念,他甚至对“商者无域”还加上了自己的观点,“经商是没有边界的,要用自己的思维左右出击,找到谈判的点。”
  一颗不断膨胀的心,加上一段理论的支撑,1999年,国美电器在家电领域初具规模后,黄光裕便迫不及待地跨进了其他领域,成立了鹏润投资有限公司。而后他开始成为非家电领域的房地产高手、资本高手。
  他开始利用国美账上随时涌着的巨大现金流操作各种周期不同的生意,还为其起了个特别的名字叫“大宗交易”。“大宗交易”的内容黄光裕不曾透露过,大都是一些临时性的买卖――可能是化工方面的一笔买卖,也可能是其他方面的,没有一个常规性的部门来运作,一切高度把控在黄光裕个人手中。
  2004年,黄光裕通过在两掌咫尺之间的腾挪,由他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中国鹏润”,收购其22个城市94家国美门店资产的65%股权。这年9月10日,“中国鹏润”又更名为“国美电器”,几经辗转,国美电器在港间接上市。
  经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变幻,价值仅2亿元的国美电器,一夜之间暴涨40多倍。其并购手法之精妙,让诸多资本市场的资深玩家惊叹不已。
  此后的半年时间,黄光裕又先后进行了二次套现:第一次套现是在2004年9月,由荷银洛希尔包销金额达12亿港元的股票;第二次由Fidelity等国际知名基金认购金额约13.75亿港元。他历年套现135亿元,成为了中国上市公司股东套现之最。
  “他每天藏在他那深如宫殿的办公室里,除了五大中心的总监能和他直接讲话外,下面的人很少能见到他。”员工的感觉是,他们离老板已经越来越远。一位自称很了解黄光裕的人“心怀叵测”地发了感慨,“黄光裕很有点像当年的一些资本玩家,已经不是在好好做实业了。”但黄具体做了些什么,却无人知晓。
  2005年,在上海某酒店,被评为“中国最佳商业领袖”的黄光裕大步走进会场,他双手抱拳,冲着台下一群心情阴晴难辨的企业家们打招呼:“在座的都是我的大哥!”彼时,市场上正热播一部反映江湖的电影,一句话很流行,“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
  有没有还、要不要还,谁都不清楚,只不过这次,黄光裕确实是“出事”了,真真切切、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
  摘自《商界》200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396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