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 婧

  [摘要] 本文结合波特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分析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服务业 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 对策
  
  一、目前我国服务业在创建国家竞争优势方面的现状
  1990年美国经济学家波特提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认为一国的竞争优势就是其行业、企业的竞争优势,而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辅助产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4个基本因素和机遇及政府2个辅助因素综合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了产业竞争力的发展。
  1.要素条件。主要指适于一国在某一产业竞争中获胜的生产要素状况,包括基础要素如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和人口等和个人、企业、政府投资形成的高级要素,包括通讯基础设施、高级技术人才、科研设施以及专门技术知识。基础要素可以为一国提供一些初始的优势,但更重要的是一国不断创造、改进和调动其高级要素的能力,这才是一国竞争优势的源泉。
  目前,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方面我国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旅游、运输等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服务领域,而全球服务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通信、咨询等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这说明我国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领域比较优势的形成仍主要依赖于基础要素。高级要素如高级技术人才、专门技术知识十分匮乏。
  2.需求条件。即国内市场对于该行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特点。成熟、苛刻的国内消费者会迫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进行产品创新从而有助于其赢得国际竞争优势。
  目前,对服务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对于经济增长的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平衡,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我国长期以来“离土不离乡”的户籍管理制度,制约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对消费服务的需求;而专业化程度低,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程度低,则抑制了对生产服务的需求。
  3.相关和辅助产业。是指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支持的能力。关联和辅助产业在高级要素方面投资的好处将逐步扩溢到本行业中来,并通过密切的工作关系、及时的产品供应和灵通的信息使本行业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
  服务业为农业的生产化社会化经营、制造业的结构升级提高附加值创造条件,而制造业、农业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需求。但目前我国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并未形成联动机制。这从我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发展情况就可见一斑。近几年我国货物贸易高速增长,但货物贸易需要的运输等服务在我国却处于逆差状态,这说明我国服务企业还没有充分享受到货物贸易扩大的好处。
  4.公司战略、结构与竞争。是帮助或妨碍企业创造和保持竞争力的国内环境。战略的适用性取决于某时某地某企业有关工作的适应性和弹性;组织结构从决策能力及企业变化方面影响企业的竞争力;而激烈的竞争会迫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以取得竞争优势。
  目前我国服务业许多领域,由于体制和政策约束仍处于国家垄断较多、政府管制较严的状态,市场在这些服务行业的资源配置中还没有真正发挥基础性作用。我国服务企业在技术、管理和品牌创建等方面也处于效率低下能力偏低的状态。
  5.政府。政府对四个基本要素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综观一些服务贸易大国,我们发现政府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中可以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政府在服务业的管理体制方面却存在许多缺陷:服务业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部门,中央和地方有关服务业的政策和规章不统一;服务业各有关职能部门处以各自为政的状态,在管理中存在多头、交叉管理和条块分割的现象;服务业的立法也严重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尚未形成完整的立法体系。
  此外,我国服务业目前的发展还面临以服务业为主体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加入世贸组织也使其他国家对我国开放服务市场,这都是我国发展服务业、扩大服务出口的有利条件。
  二、提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1.培养要素环境。增加科技研发投入。研究结果表明,每增加1元的研发经费可增加30.26元的服务业产值。2005年我国研发经费2450亿元,占GDP的1.34%,与发达国家2%的比重还存在差距。增加研发投入,一方面需继续增加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同时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利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性措施,带动引导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入科技研发。重视人力资本积累。通过教育和培训提升劳动力素质是累积人力资本的根本途径。除了通过多种途径继续增加教育投入外,还需要有计划地在现有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专业,增加紧缺专业的招生规模;并加强岗位职业培训,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服务业资格标准体系。
  2.创造需求环境。从目前来看,大力优化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积极发展服务消费信贷,有助于在短期内增加对服务的消费需求;而从长远看要实现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还应在加快继续增加居民收入水平的基础上,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并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另一方面,深化专业分工,并鼓励生产制造企业改造现有的业务流程,推进业务外包将刺激产生对生产服务的更大需求。
  3. 培育市场环境。推进服务业市场体系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服务业的对内对外开放。今后我国应进一步加快垄断性服务行业和公营部门管理体制改革,依据市场准入原则,逐步降低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放宽部分行业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根据我国自身发展需要与入世承诺,继续积极稳妥有序地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也有助于提高行业中各类企业的竞争程度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4.完善制度环境。设立服务业全国性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机构,专门负责制定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协调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服务业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实施具体管理并加强协调配合。
  尽快制定既适应国情又符合国际规范的服务业法律体系:参照国际惯例,加紧制定各种行业管理法规,依法严格规范和监督行业经营;并辅之以各项基本法规的实施细则和单项法规,针对某些具体问题和特定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增加法规透明度,规范立法权限,确保中央和地方立法的统一和协调。
  
  参考文献:
  [1]Porter.M.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
  [2]邓于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态势与策略.财贸经济,2005年第11期
  [3]朱明春:关于我国服务业发展中几个战略问题的思考.中国经贸导刊,2004年第12、13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62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