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会计信息失真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近年来,在利益的驱使下,编造虚假会计信息的现象随之产生并愈发严重。虚假的会计信息大大削弱会计为经济管理服务的功能,扰乱了经济秩序,给国家、投资者、债权人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找到防范信息失真的根本途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会计信息 失真 解决途径
  
  随着经济发展,人类社会已步入用高科技手段来帮助人类管理服务的时代。那么作为对经济活动起着反映和控制的最直接作用的会计来说,能否提供准确、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企业内部管理当局的经济决策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企业外部的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外部集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企业会计准则并修改了《会计法》,在规范会计核算和会计工作秩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市场运行机制的不完善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虚假会计信息依然存在,在有些领域还相当严重。因此,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的内涵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它反映企业在过去一定时间内发生的经济业务以及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就是说,人们通过会计信息来获知一个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会计信息不仅决定报表使用者的定向思维和投资理念,还帮助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比如投资人利用会计信息来评估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投资风险;债权人利用会计信息来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政府利用会计信息服务于宏观经济决策。
  
  二、信息失真的含义及分类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人为的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为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编制假账、假表或虚盈实亏,或假亏实盈,从而使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
  依据产生过程的不同,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前者是指会计事项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会计事项本身不真实,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后者是指会计事项真实,由于会计处理中的错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
  根据是否由主观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和会计信息的无意失真。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自身利益,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这种行为所造成的信息失真是违法的。会计信息的无意失真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职业能力限制和会计系统中其他因素的影响,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准确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这种行为所造成的信息失真是合法的。
  
  三、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1.会计凭证作假
  在所有的虚假会计信息中,会计凭证作假处于源头地位。在账务处理程序中,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是基础,凭证错误将导致一系列错误信息的产生。凭证作假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会计主体外部的信息使用者不经过一定的手续与批准,很少能够看到会计凭证,甚至大部分信息使用者也不会去审查凭证。凭证作假分为原始凭证作假和记账凭证作假。原始凭证作假有三类:第一类:不如实填写或伪造、篡改原始凭证;第二类:打白条、以收据代替发票、不按发票规定用途使用发票、不按发票规定要求开具发票等;第三类:使用假发票。记账凭证作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没有任何原始凭证情况下编制虚假记账凭证。另一种情况是记账凭证要素(日期、摘要、数量、金额、对应科目等)中的一项或几项与原始凭证不符。
  
  2.账簿做假
  账簿作假是在记账、算账、转账、结账过程中,涂改账目、做假账、挂账、提前结账或延迟结账、倒轧账等,造成账证不符、账账不符、账表不符,或者是抽换账页、损毁账簿,或者是账外设账。“挂账”是利用一些账户特性将经济业务长期挂在账上,或将有关资金款项挂在往来上,待时机成熟再转回账中,以达到缓冲、隐藏事实真相的目的。“倒轧账”是先编造好财务报表上有关数据,然后调整有关账户记录和余额,最后编造有关会计凭证,这是彻头彻尾的作假。“账外设账”是一些单位设置两套账,一套是公开的,称外部账;另一套是秘密的,称内部账。这些单位往往在公开账中虚列费用开支,将这些款项转入秘密账;或者将主营业务收入之外的其他收入不记入公开账而记入秘密账,用于非法开支。
  
  3.报表作假
  虚假报表是利用报表编制技巧和会计制度的缺陷,对外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这是一种较为泛滥的会计信息作假方式,其危害性也最大。这是因为报表是信息使用者获得会计信息的最主要方式和途径。其主要表现形式有表账不符、表表不符、虚报盈亏、倒轧账等。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主观因素(内因)
  (1)会计人员方面的原因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偏低。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主要生产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和真实程度。目前在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比较低,首先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现在会计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所比率很低,会计的继续教育缺乏力度,尤其新会计制度实行后,老会计对新制度的理解不到位,年轻的会计又缺乏熟练的业务技能,难以把复杂的会计业务处理妥当。
  (2)单位负责人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许多单位负责人或者主管部门的领导,为谋取私利或粉饰领导政绩,指使或强令会计人员处理不实业务,篡改会计数据,编制虚假会计报表,从而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过去的会计法律、法规对会计责任主体的规定不明确,采取的是多重责任主体形式,将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其他人员都作为会计责任主体,结果出现了多重主体、无人负责的现象。
  
  2.客观因素(外因)
  (1)法律环境方面的原因
  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会计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但是现实生活中因为会计信息失真而受到法律严重制裁的案例很少,许多造假者只是调账、交罚款或补交税款就可以息事宁人,而后还可以重操旧业。这样的制裁办法让那些欲做假帐的人萌发了侥幸心理,为会计信息失真埋下伏笔。
  (2)会计监督方面的原因
  外部会计监督包括政府部门会计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政府部门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有:①监督主体多元化,职责不清;②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的现象严重;③监督中执法不严的现象比较严重;④税务、工商等社会权威监督部门,由于跨部门、跨领域,很难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进行全面监督。社会审计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从业人员素质低,执业水平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如部分中介机构的执业人员,不能在审察过程中发现问题,使会计信息以假乱真。
  (3)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方面的原因
  当前,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赋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而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改革也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同时,会计方法的多样性也会加大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而且,会计法规、准则、制度本身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在其指导下产生的会计信息就会失真。
  (4)企业自身的原因
  企业产权中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等几大主体中,经营者直接管理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披露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一点的信息量,以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要求。此外,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两者利益目标不一致,代理人有条件进行一些损害委托人利益而增加自己利益的行为,从而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

  
  五、信息失真的解决途径
  
  1.从内因入手
  (1)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道德意识
  首先,在目前社会监督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加强会计行业的自律管理,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使会计人员真正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认真把握好自己的权力,为自觉抵制不正之风,自觉维护财经法纪,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确保他们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通过定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使全体会计人员形成“诚信为本”的职业理念,做到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 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
  (2)增强单位负责人的法制观念,全面落实《会计法》
  《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会计工作的准绳。新《会计法》进一步强调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明确单位负责人为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加大了对单位负责人的处罚力度;在对企业负责人进行业绩评价时,要更多的关注企业的长远利益,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增强企业负责人的法制观念,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因此,实行严格的单位负责人会计责任制,约束其财务行为,加强对新《会计法》的宣传和学习,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对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从外因入手
  (1)建立和完善社会监督体系,严格执法
  首先,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能力。其次,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执法,对于查出的违法、违纪案件决不姑息,依法处置。再次,严格注册会计师执业标准,强化注册会计师执业道德观念,充分发挥民间审计的作用。尽快健全和完善以注册会计师制度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依靠其监督企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真正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并建立一整套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其执业质量;此外上级主管部门定期进行审查,达到控制信息失真的目的。
  (2)改革现行会计管理体制,实行会计委派制
  现行体制下会计人员处于被领导、从属、依附的地位,实际工作中往往处于两难境地,会计信息摆脱不了单位领导人的主观意图,很难准确输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实行会计委派制,增强会计工作的独立性,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3)对会计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强化外部控制
  第一、取消企业厂长(经理)行政任命,政企彻底分开;第二、改革产权制度,落实所有者的主体地位及责任权限;第三、完善独立审计制度,规范注册会计师行为,让国际审计界参与我国的审计事务。
  (4)平衡各方利益关系, 减少利益冲突
  由于企业内部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要理顺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利益关系,委托方与代理方应订立关系合同,合同中允许各方有一定的发展余地,以便根据经营情况及经营成果的变化来确定风险和报酬。由此,委托人和代理人有了一致的利益基础,违规行为就变得没有必要,由利益冲突原因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
  总之,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需综合考虑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和继续教育,加强单位内部制度的建设,强化内部监管,遵守行业规则,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监督制度,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使企业的会计活动在法制的轨道上正常运营。只有这样,才能构筑起会计业的“诚信长城”,从根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参考文献:
  [1]伍中信:产权与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2]夏灵:议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会计之友,2004
  [3]内部审计在会计信息失真治理中的作用研究.中华财会网
  [4]李爽等: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6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84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