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内部审计问题剖析及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雪萍

  近年来,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已从最初的合规性财务审计逐步发展到目前以财务审计为基础的综合性审计,部分高校已经把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有机结合,审计业务得到不断深化。内部审计已经成为高校管理机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加强内部管理、促进廉政建设、提高综合效益等方面作用明显。但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张和资金筹措方式的多元化,高校收支不断增长,内部管理未及时跟进,财务管理失控的成为关注的问题。这些现象产生,与高校内部审计的理念陈旧,职能弱化,审计层次不高有一定关系。针对这些问题,一些高校正在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从加强内部控制入手,深化内部审计的职能,将经济监督由事后监督转向事前控制监督,实践证明不失为一种化解管理风险的有效途径。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高校内部审计,提高审计工作层次和审计效能,强化管理服务职能,对于促进高校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高校内部审计
  科学发展观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的重大战略思想。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我好高校发展趋势及内部审计特点,及时调整审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审计工作。对高校审计工作来讲,所谓“全面”,就是履行经济监督和管理服务职责要全面,有经济活动的单位和部门必须纳入审计范围。同时,使审计工作与学校发展的大局相适应,把审计工作贯穿于促进学校发展的过程中,牢固树立审计工作必须服务于学校科学发展的观念。
  审计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根据学校的工作中心和资金走向,加强审计跟踪和监督,突出对学校发展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的审计,突出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重点资金的审计,突出对影响全校全局及全校师生利益的问题审计,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在审计过程中,要善于从宏观角度去研究分析问题,不能拘泥于查处细节问题,摸清高校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各个因素的关联性分析为切入点,科学确定审计重点、审计对象、审计方式和方法,从宏观层面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深入剖析原因,发现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存在的不足,使审计成为推动高校管理改革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高校内部审计问题剖析
  (一)审计理念滞后,制约高校内部审计发展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审计理念决定审计行为。高校内部审计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再加之学校内部审计执业环境不够理想,领导干部对内部审计认识不够深入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高校内部审计的审计理念滞后。许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思想认识相对滞后,认为高校不是生产经营单位,内审作用不大。有的还认为审计是经济监督部门,内审工作的开展会阻碍高校改革并导致审计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矛盾,甚至认为会束缚财务部门工作的正常运行。这些落后观念和认识问题,严重制约着高校内部审计发展。
  (二)审计独立性不强,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机构有效履行审计职责,独立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由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内审环境不佳,以及理念等原因,目前,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根据对湖南省高校内部审计的一项调查表明,本科院校相对专科高职院校而言,在机构设置方面重视内部审计。内审工作与其他部门一样,一般在学校管理层领导下,开展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领导意志所左右,同时内部政策的压力,单位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一致性,必然会使内审工作的开展受到许多限制。而据教育系统相关统计表(2011年)显示,省属高校中,设立内审机构的有87所,独立设置内审机构的只有48所,仅占设立内审机构的55.17%,还不到湖南普通高校的半数。由此可见,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根本问题,而且不同层次高校之间发展不平衡。
  (三)审计人员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高校内部审计发展要求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内审人员是从财务部门、管理部门抽调而来的,专业的审计人员较少,加上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和再教育,使内审工作难以纵深拓宽,少有突破性进展。从收回的45份调查问卷一分析显示,所有的本科院校都配置专职审计人员,其中配置10人以上审计人员的高校有4所,而仅少部分高职院校审计人员只有1-2人,但是因为审计工作需要又设置了兼职审计岗位。调查显示,56.29%的内审人员是财务管理、会计、审计专业背景,工科专业背景(主要从事基本建设和修缮项目审计)也仅占22.47%。调查表明,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背景已逐渐不能适应高校审计业务的发展趋势。
  (四)审计技术方法落后,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成效
  近年来,高校财务已经普遍实现了管理电算化,大多数高校甚至实现了财务网络管理。但高校内部审计在审计技术方法上,未能有效利用计算机辅助和网络功能,从而未能适应因财务管理信息化而对审计工作提出的要求和需要。事实上,高校内部审计技术还比较落后,高校内部审计采用的方法以“多种方法交叉”、“账项基础审计”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79.14%、52.32%;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使用较少,比例仅为14.59%。对学校偿债能力与债务风险分析重视不够。
  三、高校内部审计创新路径选择的思考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领高校内部审计创新
  审计理念是审计工作的行动指南,始终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是审计行为模式的高度概括。高校内部审计的创新是首先是理念的创新,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创新设计理念,树立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内部审计创新。一是高校树立内审科学发展观的审计理念,是对高校内部审计本质认识的深化与创新,是引领高校内部审计发展、开创高校内部审计事业新局面的迫切需要。二是高校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必须并重。高校内审应服务高校,寓监督于服务,以监督促管理,以服务增效益,即监督是手段,具有过程性,服务是目的,具有结果性。三是树立管理与效益并重的审计理念。高校内部审计是对高校管理活动的再管理,是对高校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是一种价值创造活动,是增值型审计。
  (二)强化审计独立性,推进高校内部审计体制创新
  要提高高校内审机构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创新高校内部审计体制,突破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的瓶颈,有效地发挥高校内部审计应有作用。为确保审计机构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审计机构必须是独立的专职机构,应单独设置,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中下设审计委员会,委员由教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直接领导为校务委员会,对高校领导班子负责,并对内审机构和人员实施监督和指导[3];建立专门的审计人员队伍,建立审计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强调审计人员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三)以信息技术为抓手,注重高校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创新
  高校要坚持把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整个审计工作创新和发展的有力抓手,注重高校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创新。为了适应现代电算化和网络化发展的需要,改进审计技术与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审计取证模式——数据式审计。数据式审计直接以电子数据为审计对象,在审计范围和内容上,数据式审计摆脱了传统的电子账套及其所反映的财务信息,纳入大量的业务数据和外部数据,从而解决了传统审计方法的审计数据问题;在方法上以账套审计为核心,并借助抽查测试等方法,建立合理的审计分析模型。
  参考文献:
  [1]李凯.从公共受托责任演进看国家审计本质变迁[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1
  [2]陆晓晖.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论的意义[J].审计研究,2009.3
  [3]林松池.高校内部审计创新的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2
  [4]深入学校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作者介绍:
  王雪萍(1964.2-),女,本科,经济师,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30598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