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的区别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晓玲

  【摘 要】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企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在任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对完善干部队伍管理和监督工作起到重要作用,并为相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但是实际审计中常将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相互混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文章从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方式方法和报告方式几个方面就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的不同之处进行分析,以便实际工作中能更好地对经济责任审计和常规审计加以区分。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 常规审计; 区别; 审计对象; 审计目标
  经济责任审计是为了适应干部监督管理需要而实施的一项专门监督。它对加强和完善干部监督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各级领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依法履行职责,合理运用权力,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审计机关而言,要想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必须要深谙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准确把握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的区别,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主要就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的不同之处作粗浅解析。
  一、审计目标不尽相同
  常规审计,无论是财政预、决算审计,还是企业审计、基本建设审计,都离不开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三性”既是单位、部门和企业的基本操守,也是审计机关考察一个单位、部门和企业的财政财务收支是否符合相关法律的基本要求。从审计的发展进程来看,常规审计一刻也不能偏离“三性”审计的基本要求,即使是专项审计或专项审计调查,“三性”审计也是基本前提和起码要求。因此,常规审计的目标实际上就是《审计法》所规定的“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
  经济责任审计除完成“三性”审计的基本要求外,按照“两办”文件规定,其主要目标则是“加强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其任期经济责任,促进加强和改进管理,保障行政效能和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是对领导人任期内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和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应负责任的审计。
  可见,常规审计的主要目标是规范性审计,而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是建设性审计;常规审计是合规性、合法性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则是管理性审计、服务性审计;常规审计要回答是什么、怎么样,经济责任审计要回答是否作为、怎样作为、作为的效果如何;常规审计主要是监督与服务,经济责任审计则主要是鉴定与评价;常规审计主要是服务财政财务管理,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服务干部监督管理,把好任前“选贤关”,任中“警示关”,离任“交接关”。
  二、审计对象不尽相同
  按照《审计法》要求,常规审计的对象是“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审计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一句话,就是对“法人”的审计。而经济责任审计,按照“两办”文件要求,则主要是对“党政领导干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行的审计监督。简言之,是对“法定代表人”的审计。随着审计实践进程的不断推进,目前我们已将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扩大到地厅级,省部级领导人的审计也已进入新的阶段,未来的形势将是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三、审计内容不尽相同
  常规审计的主要内容是依据被审单位的会计资料,审计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并判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看该单位是否存在虚假会计信息,从而揭示被审单位有无违纪违规现象,提出改善经营管理,促进被审单位依法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意见和建议,也就是说重在监督,并且寓监督于服务之中。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则是在常规审计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单位部门和企业领导人的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和政策执行监督权以及廉政建设等“三权一廉”进行审计监督。在此基础上,重点关注部门单位和企业领导人在重大决策和执行重大投资项目及效益,重大财政财务收支情况以及领导亲自主持、亲自管理、亲自安排、亲自授权、亲自把关、亲自参与的经济活动遵守廉政规定有关情况,这是常规审计所不具备的特征。
  四、审计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
  在我国虽然恢复审计制度才二十余年,但常规审计在理论和实践中,已基本形成体系,无论是审计模式和审计的技术方法,都相对固定下来,如审计模式有账目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技术方法则不拘一格,如分析、核对、复算、观察、函证、询问、盘点等等。而经济责任审计除通用的审计方法之外,则需要调动更多的审计手段,如为了摸清被审单位的业务性质和领导干部的基本情况,审前调查中常常需要采取调查询问;审计进行时必须由领导干部进行书面述职,还要进行民主测评;审计中要定时召开审计座谈会,听取各方面意见,为了避免审计风险,要设立举报电话或举报信箱,发放调查问卷,还要将会计资料与其他资料结合,审计历史资料与掌握活动情况结合;审计结束时还要在一定的范围内通报审计结果,并抄报组织、人事、国资管理等部门,这些与常规审计都有明显区别。
  五、报告方式不尽相同
  常规审计按照审计规范要求,首先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其次要反映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处理的意见和建议;最后是审计简评及提出建议。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目前一般应出具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报告。审计报告在基本情况中一是简要反映责任人所在单位的基本情况,而且要反映本人任职的基本情况,还要反映本人任期内完成的主要经济指标和经济业绩,即履职情况,例如,县市长审计要反映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城镇居民收入、农民人均收入等重要指标;二是反映领导干部任期内实施的重大投资和技改项目完成效益情况,使局外人一看便清楚该同志任期内的实绩有哪些;三是审计评价,这是与常规审计报告明显区别之处,审计评价主要围绕领导干部任期内做了什么工作、采取了什么办法、取得了哪些成效和不足、有何责任;四是审计查出的问题及责任认定和处理意见及建议,一般应按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其他责任等四种类型进行排序。而常规审计报告则是按违纪违规性质结合业务特点进行排序,如财政决算审计往往是按收入方面、支出方面、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排序的。
  审计结果报告是审计机关向法定单位报送的反映被审计对象任期内业绩及存在的问题,审计机关是如何处理的,即审计结果是什么。以上是审计报告在形式上、结构上与常规审计的区别之处。事实上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常规审计报告与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表达方式明显不同。常规审计报告主要说明被审单位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处理时注明被审单位如何违反规定,应接受什么样的处理处罚,如何整改;而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则是针对存在的问题,被审计单位的领导者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应承担何种责任,企业已取得的成绩中,被审单位领导人(而不是被审单位)制定了什么政策,采取了什么措施,其个人行为在这些成绩和问题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产生了什么结果,是和“人”紧密挂钩的,在表述中一般应直截了当地说明该同志任期内怎样,而不是该单位如何。如某单位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修建办公楼一事,应表述为“**年**月经***同志主持会议研究通过(或经***同志直接审批)使用专项资金修建了办公楼,违反相关规定,承担直接责任”,而不能表述为“该单位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修建办公楼一栋,违反了相关规定,应给予处理”。
  当然,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是一对孪生兄弟,离开常规审计谈经济责任审计,便成为无本之木;离开经济责任审计谈常规审计,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履查履犯的问题,只有搞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工作中才会有重点,才会有创新,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随着我国民主法制进程的推进,相信经济责任审计一定会发挥其巨大的作用,我国的政治和经济活动一定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美芹.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的区别与有机结合[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0-21.
  [2] 李鹏. 正确把握经济责任审计规律和特点[J]. 审计月刊,2011(5):15-17.
  [3] 张勇,毕铭悦. 论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的概念框架[J]. 会计之友,2012(9):23-24.
  [4] 蔡春,陈晓媛.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作用及未来发展之研究[J]. 审计研究,2007(9):1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34610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