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没理由看衰中国经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黎冲森

  中国经济仍将在未来20年保持每年8%的增长
  9月11日~13日,以“塑造未来经济”为主题的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隆重举行。论坛上,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兼总裁Hans—Paul B?rkner说:“中国经济增长从30%到10%,这并不代表放缓了。我们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有信心。”联合利华公司首席执行官保罗·波尔曼也认为,中国经济速度减缓是相对高速的减缓,与欧洲相比速度仍然很快,而且发展潜力很大。
  中国仍是世界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今年上半年以来经济发展出现趋缓的状况。达沃斯论坛上,前世界银行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是怎么解读中国经济的?
  林毅夫:投资依然发挥作用
  中国经济已持续30多年增长,已经是世界奇迹。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就像1951年的日本、1967年的新加坡、1975年的台湾地区、1977年的韩国。从发展情况看,日本、新加坡、台湾地区和韩国分别持续20年保持9.2%、8.6%、8.3%和7.7%增长。中国经济仍将在未来20年保持每年8%的增长。这种增长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需要持续地将资源从低价值地区配置到高价值地区。
  2008年的4万亿计划项目帮助中国走出了危机,保持每年9%~10%的增长,现在大多数项目走向尾期。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出口疲软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仍是拉动经济的首选。投资可以创造需求和就业,产生收入并拉动消费。中国可以考虑再来一轮财政支出,而非信贷支出。中国的基础设施在过去30年来有很大改善,但在城市间仍需要持续发展。这些都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支出,可以保持优势,以避免副作用。消费的增长不具备可持续性,欧洲的问题就是过度依赖自己的消费。
  世界经济正在逐渐摆脱危机,但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要建立全球“马歇尔计划”,就是高收入国家把钱投入低收入国家的基础设施,利用他们的增长潜力,发达国家可以帮助自己恢复经济活力。发展中国家仍存在很多基础设施瓶颈,如果我们形成一个全球整体计划,有助于帮助出口和就业恢复。不是说基础设施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如果需求下降就需要刺激政策的出台,需要创造收入,保持就业,为未来的高增长奠定基础。投资对拉动中国经济发展依然发挥作用。
  李稻葵:未来三五年是重要时间段
  中国经济至少未来10年还会有比较大的增长潜力,发展空间巨大。
  尽管增长潜力存在,但中国经济目前遇到了来自自身非常大的挑战。今年上半年增长速度下滑,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外需,因为事实上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贸易顺差是上升的,比去年上半年上升了30%以上。现在中国经济主要问题还是内部问题,必须经过深刻的调整和改革,光靠短期的政府政策是解决不了的。同时,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问题还体现在国际环境的恶化。
  未来三到五年可能是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时间段。未来三到五年,如果新一代领导人能下决心采取一些根本性的措施,就能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奠定基础,真正释放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
  根本性措施包括中国应该对银行进行改革。怎么改革?就是加快银行资产的证券化,把一部分银行的成熟资产卖到债券市场上去,而且要求银行之外的投资者来买。从短期来讲,这能让银行的再融资压力减小,让股市的股民放心,这是相对而言比较小的好处。大的好处是,让银行的资产转移到债券市场,把债券市场做大,把银行相对资产规模弄小一点,银行可以轻装上阵,把精力放在寻找新的更好的投资项目上。我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明后年我们的债券市场规模能超过股市,当然我也希望股市价格能上涨,提升我们的信心。
  中国经济要进一步发展,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市场经济的法制环境;必须建立一个行之有效、非常成熟的基本保障制度,以医疗和住房保障为重,这样老百姓才能更加认同经济发展方向;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必须重新认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更积极地去营造对中国未来发展更有利的国际环境。
  在国际环境方面,相比欧洲,美国更令人担忧。因为欧洲的经济问题现在已经完全展现,而且欧洲的领导人、经济金融界精英们已经被逼到了墙角,非改革不可。而美国过去三四年来,基本上没有改革。有人算过一笔帐,美国现在的社会保障体系及医疗体系对未来的承诺,如果贴现到今天,它的债务相当于GDP的200%。如果美国的医疗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不进行深刻改革,一旦美元的国际地位和美国的国家信用受到冲击,那对全球而言将会是第三轮金融冲击。
  张晓强:坚持创新驱动原则
  国家创新涉及到管理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等。中国在过去34年实现了GDP年均增长9.9%,人均GDP从1978年约2000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5400美元。2006年中国政府做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今年7月又召开了全国创新大会,提出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决策。
  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要原则是:坚持创新驱动,服务发展;坚持企业主体协同创新;坚持政府支持,市场导向;坚持统筹协调,遵循规律;坚持改革开放,合作共赢。
  按照上述原则,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来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完善相关法律,促进全社会的科技研发经费逐步增长,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的机制,包括建立科研能力和创新成果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加快创新文化的建设;加强科技的开放合作,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国际合作,支持中国企业、科研机构到海外建立研发机构,也欢迎国际研究机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共享科技创新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36865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