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银行信贷中财务报表真实性分析的局限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殷康诺

  在银行信贷业务中,通常要求贷款客户企业提供连续三年审计过的年度报表,以及最近期的管理报表,其中囊括了过去三年在整个经济环境变化中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其在分别的时间节点上所取得的经营成果。从真实准确的财务报表中,诸如银行这样的债权人能够分析并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结合客观情况分析出潜在的贷款风险点,从而做出信贷判断。但目前,不管是从同业新闻报道还是自己亲身体会的经历来说,企业提供的报表质量并不容乐观,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银行信贷工作的难度,如何客观分析报表的真实性,并有效控制和防范贷款风险成为了银行信贷工作人员在不断变化着经济环境中艰巨的任务。
  一、粉墨登场的失真表现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逐渐深入,我国目前各类企业都在经济活动中体现着多样复杂的一面,企业做产品、做市场、做经营的结果落在一套白纸黑字的财务报告中,他们在形成这份报告的过程中潜藏了管理层的各种动机,为的就是送达各个部门的始终达标。
  (一)关联企业频繁交易
  爷公司、子公司、孙公司、亲友团公司……国内有很多上市企业的前身是国有企业改制而成,通过一段时间,几年或者十几年,或者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多种原因的集团结构变动,内部业务单位拆分、重组,最终幻化成了一张庞大而又复杂的集团版图,这些上市公司乐此不疲地通过这些蛛网般的集团网络进行内部交易,有时是拆东墙补西墙,有时是利润转移美化业绩,有时则是比较冠冕堂皇的集团内资源配置等等。还有一些私营企业,他们的日常交易中并不像国有企业或其他上市公司一样,而是表现出一种准关联交易的特性,他们中有很多是贸易公司,以浙江地区最为典型,他们的报表业绩调控对象是一些跟他们业务形态和规模几乎一样的其他公司,而这些公司从我们日常工作中了解来看,他们的管理层几乎是在同一个圈子,拥有相差无几的教育背景和经历。而准关联企业的频繁交易更难从银行角度进行分离,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风险点。
  (二)账目混乱
  近年来,政府和经济学专家们广为提倡为小微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绿色通道。然而,许多小企业,甚至是一些中型企业,他们的财务人员在编制报表时并没有规范的内部管理流程,账户设置管理混乱,科目编制较为随意,前后连续年度多次反复。这其中有些是管理层为了获取贷款刻意为之,而另一方面,他们的财务人员也欠缺一定的专业素质。还有一些企业并没有专门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由于公司规模很小,经营的业务非常单一,处理日常报表编制的人员往往一人身兼多职,并不具备专业知识。更甚者,连正经的财务报表也没有。虽然说支持中小企业非常重要,但是在不规范的财务报表和制度的基础上,银行对其营运能力和还款能力难以衡量。
  (三)多套报表——“多种问题,一种解决方式”
  一个企业同时编制了多个版本的财务报表,这对所有企业和银行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了。不管你想要什么报表需要达到什么标准,企业可以根据你的衡量标准来内部处理一下账目的数字。就这样,税收少了,业绩指标达到了,贷款也到账了,而企业的真实情况只了然于玩游戏的人心中,使银行信贷分析人员对此也比较无奈。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
  (一)使用粉饰过的报表对信贷人员使用比率分析指标来判断企业营运能力和还款能力造成误导
  一些精通银行数据处理的财务人员,有倾向并有足够的能力改变财务报表的比例结构,来获取银行贷款。比如,调整流动资金需求测算的相关指标、资产负债比率等。虽然银行信贷并不只依靠财务报表信息,还可以从企业其他客观情况进行调查,但财务指标仍然占据的更大的评估比重。以目前的《贷款分类指导原则》为例,关键财务指标仍然作为主要衡量贷款质量的依据。在不完善的财务制度下,或者账目混乱,刻意粉饰的报表分析无疑如空中楼阁,贷款风险难以保障,甚至一旦发生违约,也会使银行限于被动,贷款的清收也会困难重重,最终造成银行的损失。
  (二)银行使用的财务分析模块比较死板,缺乏灵活性,无法对所有风险点展开全面的分析
  每个行业由于其各自的特性,财务报表的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如房地产企业、贸易企业、服务性企业和一般生产型企业。不同行业的企业财务分析的侧重点应该是不同的。但是,目前的财务报表分析模块,总的来说是分别分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以时间为导向的横向数值绝对值变动情况,和以财务比率为导向的纵向结构变化。这种单一的分析形式难免有些形式化,规范化的分析文本虽然具备统一格式但却扼杀了风险监控的机动性。每个企业皆具有不同的秉性,即使是处于相同行业的企业,其状况也未必相同,对财务情况变动的分析有时候脱离实际,或前后矛盾,使风险揭示不够充分具体或者忽略重要的经营情况信息。
  (三)信贷人员与企业客户的了解不够充分,财务知识不够全面
  信贷分析或审批人员目前是作为银行的中后台职位,相对来说与客户面对面接触的机会较少,信贷资料的递交和情况的了解是通过客户经理来传达的。且不说其中可能存在人员因素的操作风险,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一些信贷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财务知识,无法及时识别财务报表中的问题,准确衡量和预估存在较大偏差。
  三、迎难而上的信贷对策
  从实际工作中,信贷工作是通过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的一贯思路和逻辑展开的,但是客观来讲目前有多企业账目管理混乱,又由于会计核算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一些企业利用某些会计漏洞造成数字不实,由于银行信贷审查始终无法与审计工作一样,对企业的账户各个科目逐一详查,也无法时时刻刻关注企业的动向,对企业财务报表的认识还是有诸多不足,针对目前的情况需要有其对应的对策。
  (一)更注重非财务因素的分析
  针对目前信贷分析仍然非常倚重财务指标分析的情况,即使是穆迪企业评级财务分析的比重也占据了百分之七十,最直接有效的对策可能就是对非财务因素的进行更加全面综合的分析,或者是两者更好地相互结合。比如,从借款人的管理层的角度分析其财务数据的有效性和企业长期经营的规划发展前景;从上下游企业和所处行业分析市场情况再联系到财务数据中销售额的变化和未来的预期;从目前客户的资信情况和贷款使用情况,分析客户的还款能力。非财务因素虽然有着较难量化指标的缺点,但是从信贷风险的防控而言是比中国的财务数据更有说服力的。
  (二)强化借款企业的资金流向监管
  自2010年2月开始,银监会正式发布了《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资金监管框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贷款的实际资金使用用途。但是其仍然只设置了第一道防线,贷款真正的资金流向在关联交易或者准关联交易的复杂运作下仍然可能发生贷款转移,资金流向风险较大的投资领域而导致贷款无法收回的情况。一些中资企业网点众多,针对大额贷款可以直接委派驻点客户经理协助管理,对担保情况、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动态监控是非常有效的。然而这种做法并无法推广和被其他规模较小,网点很少的银行效仿。虽然是一个极佳的手段,但对资金监控所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也是巨大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48522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