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管理学讨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苏金刚

  摘要:在当代教育事业竞争不断加大的今天,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是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就当代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进行描述,同时指出现代职业教育对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最后为提高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教师 专业发展 管理学 讨论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新衍生的一种教育学科,在上个世纪逐渐从普通中等教育模式中分离出来。强调以能力为教育本位,以培养学生完备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为主,培养方案中就业针对性比较突出。同时,中职学校的主要竞争优势来源于其师资力量,在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管理学理论也逐渐被广泛应用。通过管理学理论的介入,更好地实现师资力量的合理配置,更加有效率地进行教学活动,是进行教师专业化培养的终极目的。充分发挥管理学理论在教师专业化培养中作用,用理论指导实践,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化培训的一个质的飞跃。
  一、现代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现代中等职业教育从发展之初到现在初具规模,总体上可以表现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以知识本位为核心、以能力本位为核心和以人格本位为核心。
  就知识本位阶段而言,自上个世纪初开始,现代中等职业教育刚刚从普通的教育制度分化出来。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还没有得到改变,中等职业教育受普通教育理论的影响和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大体上还以传授知识为主,知识理论性教育往往大于动手实践性教育。
  就能力本位阶段而言,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主要面向企业面向市场。随着人才竞争市场的不断火爆,以培养能力为主的现代中等职业教育逐渐分化成两个方面,一是以培养与任务有关的职业能力,二是培养与发展有关的职业能力。这种培养方式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对口,很大地提高了人才资源的利用率。
  就现代人格本位阶段而言,这里强调的人格本位是指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还要对其终身发展负责。在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和改善思想价值观的基础上,渗透相关的职业技能,是新型实践性人才的重要培养方式之一。
  二、现代职业教育对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要求
  1.具有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理念。“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理念是人格本位核心阶段的重要内容。现代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人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技能能力,还要注重其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不仅要注重现在的适应能力,还要注重其将来的发展能力。
  2.具有多层次复合式的知识基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榜样模范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掌握多个层次的知识,拥有较为复杂的知识体系,不致给学生错误的引导。同时,现代职业教育专业化发展趋势还要求教师在进行一个明确的项目任务时,应该实现知识的拓展和联想。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要有更加宽泛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一定的网络和多媒体知识;与企业职业素养有关的其他技能等。
  3.具有充满人文关怀的专业教学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学习情况。深入剖析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每个学生所适合的专业。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和现实社会的联系,使得学生更加明白所学知识的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激发其学习的动力,使其为追求更高的职业目标而不断奋斗。
  三、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化管理性改革的建设性意见
  1.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自身素养。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不仅应该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技能,更应该具有相关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推广科学技术的能力,另外,针对现代市场需求,相关市场经济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也是必要的。
  2.通过制度促进管理学理论的应用。学校应该定时考察教师工作质量,帮助确定教师发展的目标并帮助教师实现其目标,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模式。同时,加强改革评价模式,建立健全相关的教学评价机制,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压力感,最终转换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最终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总之,教师是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教师们的基础力量。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化管理性改革任重道远,需要我们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邢克超.师资培养的职业化[J].比较教育研究,1998(1)
  [2]张建伟.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3]石鸥.在“理论脱离实践”的背后──关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反思[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3)
  [4]陈时见.走向创新教育:国际视野下的反思与建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5]徐玉珍.群体审议——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决策的一个参考框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4)
  [6]高慎英.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问题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48652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