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总部经济视角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凌捷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趋同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引入总部经济概念,通过将总部和生产制造基地分离可以促进不同空间的资源配置,有利于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产业布局雷同和缓解产业间的同构无序竞争等问题。文章认为,在总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应该从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经济发展规划、探索总部经济竞争与合作机制、整合政府和社会力量三个方面着手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推动其科学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经济;空间布局;产业趋同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3)02-0106-04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被列入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被作为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由于其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低、成长潜力大和综合效益好等优势,加上国家一系列极具激励性的政策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到各地方政府的青睐,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产业布局不合理引发的产业同质化严重、恶性竞争的问题逐渐凸显,成为了制约其科学发展的一大瓶颈。通过企业总部与生产制造基地的空间分离,优化不同空间的资源配置来构建“总部一生产制造基地”产业链,进而促进区域之间的产业合作的总部经济模式无疑为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创新经济发展形态解决好产业布局协同等问题
  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推动和自然资源的硬约束下,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各国转入了发展以知识技术密集、高附加值、成长潜力大、物质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和综合效益好为主要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时代,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了诸多国家和地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提升经济发展竞争力和抢占经济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战略。在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如众多国家一样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层面,近年来相继出台了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十二五”末和2020年的具体发展目标。与之相适应的是,各地方政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性也非常高涨,纷纷制定了本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重点产业、目标和扶持政策。至此,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当今世界的新一轮产业浪潮,确实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成为未来时期我国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要求,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与之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1)区域之间战略性新兴产业趋同现象严重。有关资料表明,我国28个省份把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不少省市把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部列入其发展规划,拟打造新能源基地的省市达到18个,计划建设中国“动漫之都”的省市达到50多个,约有20个省市将动漫作为新兴产业发展重点,90%的地区选择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产业,约达80%的地区选择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选择发展生物育种和新能源汽车的地区也分别达到了60%和50%。战略性新兴产业趋同现象不仅表现在产业选择上,而且在产业政策上也有所体现。2010年,全国29个省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政策支持中,16个省市提出设立财政专项,23个省市拟建立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21个省市要求加大税制支持,21个省市准备设立重大项目和示范工程。产业趋同问题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直接表现为:不同区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因缺乏互补性和协同效用,很容易产生对同质稀缺资源的争夺进而引发恶性竞争,造成资源分散使用,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不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规模经济的形成,甚至可能会导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结构失衡。(2)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发展与地区资源禀赋匮乏矛盾突出。部分地区南于缺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规律及自身资源禀赋的认识,过于盲目追求“大而全”的产业布局,同时发展多个甚至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既分散了有限的政府资源供给,弱化了资源的配置功能,又因经济基础、区位条件、文化环境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水土不服”而“后继乏力”,难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3)产业发展和管理机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产业的高端环节,对技术、知识和资本聚集程度要求较高,但从现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情况来看,部分产业园区由于定位不清,所引进产业层次不齐,产业链层次较低,难以形成高端产业集群,极大地制约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发展。事实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一个产业选择、产业政策、管理体制和产业布局综合的统一体,现实存在的产业布局及由此带来的相关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亟需创造新的经济发展形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优化和形态创新,进而促进其科学发展。
  二、总部经济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全新的视角
  总部经济是指将企业的总部与生产制造基地分离,把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在具有资金、技术和高端人才等战略资源高度密集优势的区域,把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区域,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佳空间耦合,带动经济效益成倍增长行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总部经济符合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潮流,具有高端资源集聚、知识含量密集、关联带动效应明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强劲等显著特征。总部经济主要是通过将总部和生产制造基地分离的模式来实现不同空间的资源配置,促进区域间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和缓解产业间的同构无序竞争等,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这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对于解决当前不同地区之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同构、产业恶性竞争突出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总部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合理布局。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构问题的产生,从政府层面上看是因为政绩考核对GDP的过度依赖、战略性新兴产业巨大的发展前景和一系列刺激政策的激励驱动,而从产业经济发展的层面上看却是区域产业规划布局的“无序”或者失灵,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空间格局,导致产业价值链在区域内相互重叠,与区域资源禀赋相互背离。而总部经济中的企业总部与生产制造基地在空间的分离,实际上就是企业价值链的区域分工与整合的过程。它通过把产业链中的高端环节和低层次环节分别向具有各自优势的区域转移,为中心城市与发达地区分工合作的协调发展构建了链条和平台,在不同区域之间形成了分别与区域资源禀赋优势相匹配的总部经济框架。正是因为这种基于企业价值链的区域分离契合了不同地区要素禀赋的优势,使不同区域更能够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降低了整个价值链的生产经营成本,有效地推动了产业的空间合理布局,进而促进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化。由此可见,发展总部经济对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合理布局、解决产业同构问题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无序化竞争是产业同构产生的一个必然结果,这也可以通过总部经济模式得到进一步缓解。总部经济通过将总部基地与生产制造基地的空间分离,规制和区隔总部及相关关联区域的产业内容和产业形态,有利于促进不同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态的“固化”,避免在同一区域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产业链环节发展重点的频繁置换,消除搞“大而全”产业布局的体制空间与学理基础的基础,逐步形成不同区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差异化格局,增强区域的互补性。特别是在总部经济发展构架下,通过“总部一生产制造基地”链条,在不同地区之间建立起“研发一生产一服务”的新合作模式,促使区域间战略性新兴发展由原来的因为产业雷同、产业同构带来的抢项目、抢资源、抢投资竞争逐步转向产业合作。
  三、加强总部经济建设,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优化
  (一)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经济发展规划,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合理布局和科学发展
  总部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都要受到区域的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区位布局及制度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制约,要通过总部经济来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合理布局和科学发展,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经济发展规划。从中央层面看,要加强宏观上的统筹、规划、指导和分类,与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开发区密切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全国的总部经济聚集区布局,并立足区域的经济发展基础、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环境等实际,科学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各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经济的定位、层次及互补关系,建立区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的协调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完善产业政策优化区域间的合作环境、合作机制和合作利益分配制度,强化区域之间的统筹规划,协调好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之间(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形成区域之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共融互补、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蔡曙涛,2010)。从区域层面来看,要准确判断并把握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资源禀赋、区位优势或比较优势、区域经济承载量及市场前景,结合与周边省市的竞合现状,明确本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聚集区吸纳企业总部的层次结构及规模,科学定位本区域在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经济布局中的地位和功能,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合作和产业链的构建,避免发生各自为战和产业趋同。考虑到现有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开发区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基础和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聚集区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建设。但是,从现实情况看,上述产业园区的产业层次各不相同,产业布局也不够合理,加上总部聚集区的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对企业总部不断整合和转型升级的过程,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经济建设必须要有相应的整合和退出机制作为支撑。一方面,对创新能力不强、经济效益差、与总部聚集区产业结构不协调和带动效应不明显的企业总部进行升级改造;另一方面,及时整合优化那些定位类同、产业同构的产业园区,避免同质化竞争,浪费资源,增强总部集聚区的示范性、带动性和辐射性。
  (二)探索总部经济竞争与合作机制,以总部经济集群创新效应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总部经济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功能,因此,依托总部经济发展使其形成规模性的产业集群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就要求必须做强做大总部经济聚集区,使其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吸引更多大规模和具有强大实力的创新型企业总部和研发、管理和营销等职能总部落户总部经济区。然而,总部经济聚集区并不是企业总部在地理空间上的简单扎堆和集聚,其作用发挥的核心在于实现资源的空间最优配置,如果总部经济聚集区的资源不能够充分利用,那么其结果必将是资源的浪费和企业总部之间的无序竞争。而从总部经济的内在要求来看,集群内部的企业总部是横向竞争与纵向合作的统一体,企业总部之间是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这种竞争与合作的平衡关系一旦被打破或者缺失,那么总部经济的集群效应就难以显现和发挥作用,总部经济聚集区内部总部集群也将难以形成足够的动力与活力。为此,必须探索和创新总部经济的竞争合作机制,使总部经济集群创新效应得到充分发挥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企业领导层转变发展观念和政府部门的引导及组织协调。对于企业领导层而言,要增强全局发展和合作共赢的观念,跳出本企业发展的局限,科学统筹规划,更加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好企业的外部资源,加强与外部企业总部之间的沟通、联系,与本企业相关的企业开展多方面、多渠道合作,建立起正式或非正式的协作、合作关系,促进企业总部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劣互补。对于政府部门而言,要积极完善产业政策和优化企业总部合作环境,大力推进企业总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总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推进研发、技术、市场和培训等合作创造有利条件,使总部集群的创新效能得到更大发挥,进而增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三)整合政府和社会力量,为总部经济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合理布局创造良好环境
  总部经济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优化空间的资源配置,促进区域之间的产业分工来实现,在总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要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的水平和合理性,解决区域内和区域间产业同质化的问题,其基础在于要依托各区域的资源禀赋和区域产业发展定位、经济基础,在相互间构建优势互补的产业链和有序的产业承接及产业转移体系,促进区域之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补和互动的发展格局。显然,区域之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又是以区域之间资源的合理流动为基础,但这仅仅依靠市场的基础作用并不能实现,必须整合政府和社会的多方力量,解决资源合理流动瓶颈进而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合理分T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政府的引导,打破区域行政区划壁垒,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合作。区域政府之间要增强合作意识,深化相互之间的沟通合作,形成地方政府之间的商谈对话机制,努力推进区域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基础设施衔接布局和各项公共事业建设。要积极探索和建立超越行政区域边界,跨区域、跨城市的合作组织或联盟,促进资源要素之间的有序流动,以解决总部经济模式下企业总部基地与生产制造基地分离布局中可能出现的因利益制约而出现的“迁移”难题(姚莉,2011)。资源在城市间的重新配置是总部经济发展必然出现的客观结果,建立共同的市场秩序,促进资源信息的共享和有效整合是在总部经济发展背景下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合理布局的重要途径,这既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协调,又需要社会民间力量的推动。为此,应建立健全诸如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协会、区域经济合作协会、产业布局协会、商会、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和咨询机构等社会团体及民间组织,为创造城市间、区域间的良好合作交流环境发挥积极的协调和推动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58126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