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绩效审计视角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晓华 马晓霞

  高校有自己的运行模式和组织结构,不同于企业和其他事业单位,所以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标准上应有一套自己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案。即使是同一审计主体对不同的审计类型,如离任审计和任期审计,也应有不同的评价指标。所以高校审计部门在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时除了要考虑共性指标外,还要结合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指标”来进行评价。所以在评价指标研究上,笔者主要从教育岗位的高校领导干部角度出发,研究适合的标准。将绩效审计引入经济责任审计中应考虑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即效益性。
  一、行政管理方面评价指标
  对高校行政管理方面的评价是反映一定时期高校经济责任的总体情况,主要包括高校内控制度的建设与执行情况,资产管理情况,资金管理情况以及预算执行情况:
  (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执行情况 可采用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比率,主要衡量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是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基础。另外还要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这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定性指标。这两个指标主要评价被审计对象在制度建设和运作上是否符合国家、高校的规定。其中: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比率=实际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数/实际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数×100%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率小于100%,表明内部控制制度存在虚设的情况。
  (二)资产管理水平 资产管理水平主要核算被审计单位在资产管理保护和购置方面的责任履行情况,属于被审计单位所有和管理的资产都应核算在内。可以采用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使用率等定量指标进行评价。其中,
  资产保值增值率=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100%
  资产负债率=任期期末负债总额/任期期初资产总额×100%
  固定资产使用率=责任期新增使用固定资产/责任期期初固定资产×100%
  基于“资本保值”的原则,资产保值增值率可以用来衡量高校被审计单位资本的保全和增值状况,资产保值增值率越大表明被审计单位增长状况良好,但是同时应考虑资产负债率,衡量高校被审计单位偿债能力和经营风险,确保债权人债务有足够的保障,增强单位发展后劲,提高资产增长质量。如果资产保值增值率低于100%,则表明被审计单位的资本规模存在萎缩现象,不利于单位的长足发展。对于高校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还可以考虑负债变动率[(离任时负债总额-任职初负债总额)/任职初负债总额×100%],通过负债变动率来考核领导干部的负债管理能力水平,指标越小越好。
  (三)资金使用水平 资金使用水平以资金的流转使用作为审计重点, 在资金的预算、 使用、 相关管理等角度作出合规性和效益性审核, 可以采用人员支出比率和公用支出比率来进行评价。其中:
  人员支出比率=人员支出比率/事业支出比率×100%
  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总额/事业支出总额×100%
  人员支出比率和公用支出比率评价经济责任人在责任期间的事业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各审计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和工作经验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如果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支出所占的比率越高则表明,事业支出中出现了本末倒置,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现象,不利于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具体的衡量标准由于高校发展状况和运行模式的不同而不同。
  (四)预算执行情况 我国大部分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的预算管理措施,通过预算收入、支出的执行程度可以大致审核经济责任人在责任期内的经济管理权的执行效率,采用的指标主要有预算收入完成率和预算支出执行比率。
  预算收入完成率=任期实际收入/任期预算收入金额×100%
  预算支出执行比率=任期实际支出/任期预算支出×100%
  预算收入完成率中的实际收入包括了事业经费拨款收入、财政补助、附属学校/校办企业上缴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各种来源方式的收入。预算收入完成率一方面可以考核预算拨款资金到位情况,另一方面又可以评价收入结构的合理性。预算收入完成率越接近100%,表明经济责任人在任职期间的预算执行效率越高,但是,预算收入完成率超过100%且越高的情况,则表明预算与实际脱节较为严重,应重新考虑预算管理机制的建立。
  预算支出执行比率中的实际支出包括了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同预算收入完成率类似,预算支出执行比率在考核经济责任人在责任期间是否存在超支情况以及预算管理水平的衡量。在使用预算支出执行比率时还应结合人员支出比率,公用支出比率等资金使用指标来评价其支出结构的合理性。预算执行情况一方面可以考核经济责任人在审计期间的经济管理的效益性,另一方面还可以考核责任人工作业绩的效益性,鉴于高校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特殊性,笔者将其归为行政管理类别指标。
  二、重大决策方面评价指标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不应仅仅关注于财务收支的审计,要考核被审计对象经济责任的履行状况更要关注高校领导人在责任期内做出的对学校乃至未来教育事业和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和深远意义的经济决策。根据重要性原则,在审计计划中确定重要性经济决策的审计范围,并将经济决策作为审计重点。重大决策审计主要从决策机制的建立和运行角度考虑其决策的合法性和效益性,主要采用定性指标。主要包括:
  (一)决策机制的建立 主要审查高校领导人所在单位决策机制是否健全。可以通过资料审查、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审查,经济责任人在工程项目、物资采购、对外投资、师资配备等重大决策事项方面是否建立了相应的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并且建立的决策机制是否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对于这方面的评价可以采用专家评分法。
  (二)决策制定的合规性 建立了相应的科学决策机制,但同时应保证在重大决策制定的过程中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并有相关的档案记录。所以决策制定的合规性检查,主要从决策机制的执行状况来考虑。另外,可以采用责任追究制度来审查经济决策是否真正按规定程序进行。   (三)投资项目决策 重大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决策对高校的经济管理产生重大影响,进而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发展。所以对涉及各方面的决策事项要注意考核其效益性,注意决策制定的民主性。所以,审计人员应关注高校负责人在这方面的决策是否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否采用了集体决策,是否在相应的范围内进行公开,是否采用听证会、座谈会等民主决策形式,会议记录是否完整等情况。
  (四)经济决策与执行 经济决策执行主要审查决策执行的程度和效果。审计人员可以采用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如预期结果实现率、项目进度、专项资金管理有效度等定量指标以及决策执行社会效益评价等定性指标。
  预期实现项目=Σ(预期项目投资金额×项目投资期)
  实际完成项目=Σ(已完成项目投资金额×项目实际投资期)
  预期结果实现率=责任期实际完成项目/责任期预期实现项目×100%
  项目进度=项目已投资金额/(项目已投资金额+项目需继续投入金额)×100%
  资金管理有效度=1-资金闲置率=1-实际闲置资金金额/实际支出金额×100%
  预期结果实现率可以用来计量责任期内所有完成的投资项目的实现情况,以不同项目的投资期为权重衡量完成情况。预期结果实现率越高表明决策的有效性越高,决策执行的力度越大。
  项目进度采用财务会计中的完工百分比法的原理,假设项目投资金额有效性较高,则投入资金的比率可以衡量项目的进度。高校中无论是科研项目还是工程投资项目都可以采用该指标来衡量。项目进度越接近预期进度,则责任人经济决策制定效益性越高。
  资金管理有效度衡量专有资金的使用状况,保证专款专用,同时要注意提高资金的使用水平,保证其较高的效率,尽量避免资金闲置,规范资金管理,降低管理风险。资金管理有效度指标既可用于衡量某一投资项目专项资金的管理有效性,同时也可对工作业绩中资金管理使用水平的效益性作出评价,所以在下面的工作业绩方面中不再赘述。这一指标越高表明资金使用效率越高,项目资金预算决策有效性越高。
  三、工作业绩方面评价指标
  引入绩效审计,效益性就成为了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目标。而高校经营管理的特殊性、非营利性使得绩效审计的标准很难做到量化和统一,所以笔者考虑从工作业绩角度着重探讨效益性审计的评价标准。
  (一)经济指标完成效果 从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来看经济责任人的工作业绩体现了效益性审计的目标要求。在定性角度考虑,主要通过已有的考评制度来衡量经济责任人在岗位上的履责表现,但采用已有的考评制度的前提是其符合经济责任审计要求的科学合理性。另外,还可采用定量指标,包括资产增长率、资金使用有效度指标。其中,资金使用有效度在前文中已述及,此处不再作相关阐述。
  资产增长率=任期总资产变动金额/任期期初总资产金额×100%
  任期总资产变动额=任期期末总资产金额-任期期初总资产金额
  资产增长率衡量经济责任人所在单位的发展能力,代表单位未来发展的潜力的大小。该指标越高表明单位资产规模增长速度加快,近期一段时间的经济事项较多,但并不一定代表发展潜力巨大,在实务操作中一定要结合单位的综合评价指标来衡量其增长质量和发展前景,避免盲目扩张。至于资金使用的有效度可以从所有资金的使用有效性出发。
  (二)教学科研管理 处在教育管理岗位的高校领导干部,应将教学科研管理纳入工作业绩计量的核心范畴。针对这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已有数据采用定量指标,如科研投入增长率、对外服务收入增长率、师生比、学生就业率等指标,也可采用如师资队伍建设等定性指标进行评分并根据教学特点赋予不同指标不同的权重。
  科研投入增长率=任期科研经费支出金额/上期科研经费支出金额×100%
  对外服务收入增长率=任期对外服务平均收入金额/上期对外服务收入金额×100%
  师生比率=在校生人数/专职教师人数×100%
  学生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人数×100%
  科研投入增长率通过科研经费的支出金额的变动比率,可以大致衡量责任人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但不同的科研项目一次性投入金额不同,且研究时间也不同,所以,可以采用加权的方法进行考虑。科研投入增长率越高,表明责任人所在单位在审计期间科研活动的积极性高,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活跃学术研究氛围,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对外服务收入增长率是对诸如办学办班、培训服务等预算外收入增长状况的计量。不同院系都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在对外服务收入增长率的评价方面,并不能认为增长率越高工作业绩越好,否则将会导致本末倒置,忽视核心教学任务的现象,因此,针对这一指标审计人员可以赋予合适的权重,保证其公允性。
  师生比率,反应院系师资配备和教学结构。责任人既要保证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来支持教学任务,还要尽量避免人员冗余。同时在校生的数量还反映了单位教学规模,是对教学效益评价的一大重要指标。
  学生就业率,“就业率”是计量高校教育效益性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此处的毕业生包括了本科毕业生、高职专科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三个层次,就业类型包括了出国留学、继续深造、自主创业。
  对于定性指标师资储备,包括了教学人员人数、年龄结构、学历职称水平、人均教学课时安排,对于其中无法量化的指标可以采用专家评审法,最后制定综合评分。
  四、廉政纪律方面评价指标
  合法性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最基本的目标,而廉政建设作为事业单位基本的履责要求自然就成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领域。廉政纪律方面的评价考核主要围绕高校领导干部有无渎职、滥用权限等违反国家、相关部门的法律规章制度的行为。在合法性审查中主要针对财务收支的合法性、个人违纪违法情况,而在效益性考核中主要针对职务消费情况。可以采用违法违规金额比率、职务消费所占支出的比率等指标来进行评价。   (一)财务收支的合法性 作为定量指标,可以采用违法违规金额比率来审查不合法收支的情况。
  违法违规金额比率=各项违规违法资金总额/审计总金额×100%
  违法违规金额比率越高表明违规状况越严重。
  (二)是否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 对于违规行为中不涉及财务计量的可以采用定性指标,如违规次数以及处罚程度、处罚形式等各方面。可由相关专业人士制定相应的评分细则。
  (三)职务消费 结合工作业绩、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效益性审查,实行在职消费审计反映了高校领导人员在任期消费的效益性评价。廉政审计不仅需要考核履责行为的合法性,还要从职务支出的经济性方面考核在职消费的效益性。可以采用职务消费所占支出的比率与资产保值增值率、学生就业率等其他效益性指标相关性分析进行评价。
  职务消费所占支出的比率=任期职务消费支出/任期审计支出总额×100%
  在职消费效益性系数= r(a,b),其中, a=合理在职消费,b=工作业绩
  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高校相关规定,审查责任人在任期内的消费支出比率是否在规定范围内,作为合法性审计结论的依据。
  研究责任人合理的消费支出与工作业绩的相关性,得出效益性指数,消费效益性系数越高,表明责任人在职支出的效益性越大。
  五、社会效益方面评价指标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不应仅仅将经济效益作为审计重点,更应将社会效益作为审计的关注内容,定性方面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从师生员工对经济责任人履职的满意度来评价,定量方面主要是通过评价相应的教学、科研成果来实现,具体指标有:
  优秀学生比率=优秀学生数/在校学生平均数×100%
  学生研究成果率=学生研究成果数/在校学生平均人数×100%
  教学成果获奖率=教学成果获奖数/教学人员平均数×100%
  科研成果获奖成果率=获奖成果数/科研成果数×100%
  需要说明的是,这四个指标越高,也并不能说明社会效益越好,因为短时间内优秀人才的贡献和科研成果的有效利用是无法看到效果的,其效益的发挥要经过社会的检验和一定时间的积累才能体现出来,在评价时还应综合考虑实际情况。
  综合以上五个大的评价指标来看,绩效视角下构建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有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具体涵盖了定性和定量指标。在实际运用中,还应结合不同部门的情况在综合评分中赋予各项指标不同的权重。
  参考文献:
  [1]申承谊:《绩效审计融入经济责任审计的四个途径》,《审计月刊》2009年第4期。
  [2]易慧霞:《我国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探讨》,厦门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3]张玉柱:《基于绩效评价视角的经济责任审计研究》,《审计文摘》2011年第2期。
  (编辑 园 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60159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