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互联网金融审计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方琦

  摘要:近年来,根源在于牌照限制下的金融服务供给短缺以及金融管制带来的套利机会,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迅速兴起。然而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盲目扩张,再加上人员不规范操作,对自身的经营和投资者财产安全造成巨大隐患。互联网金融的虚拟性和复杂性也给审计工作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挑战。本文基于现代审计风险模型,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两个方面对互联网金融审计风险的原因和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互联网金融 风险分析 风险控制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宏观背景。目前,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进程逐渐加快,为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一些实体经济企业积累了大量可应用于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数据和风险控制工具,比如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电子商务公司。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应用场景,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实体经济与金融的结合。
  同时,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一些特有因素也推动了互联网金融发展。我国正规金融一直未能有效对小微企业进行良好服务,而民间金融的内在局限性使得风险事件频发。与股权融资渠道不通畅和证券、基金等金融产品渠道受限相对应的,是经济结构调整产生的大量消费信贷需求。人们的投资理财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催生了主要针对个人和小微企业的一系列互联网金融产品。
  关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一直广受关注,相关监管部门调研频繁,但监管细则迟迟没有出台。密切关注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发展,可以有效防止以避免监管为目的及脱离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安全高效运行。审计工作应发挥促进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作用,为互联网金融的良好发展和人民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一、互联网金融审计风险分析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按照战略管理论和系统论,重点评估企业整体经营风险所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根据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发布的审计风险准则,对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描述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本文探究的互联网金融审计以互联网金融风险为审计质量控制的根本依据。对每项审计业务,首先研究了解互联网金融的行业发展现状、企业的经营活动、内控制度及其运行情况。根据这些前期的分析结果,宏观上把握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然后结合行业的整体情况和不同客户的背景,通过分析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相关信息和数据,评价其在信息披露、资质审核、利率确定等方面的执行情况,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与实际经营状况的关系,进而判断该企业的管理层舞弊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的水平。最后根据潜在的管理舞弊风险和对重大错报风险水平的评估,执行具体的审计程序,搜集审计证据。注重高风险领域的审计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简化低风险领域测试,以提高审计效率。
  (一)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重大错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被审单位在审计前存在与财务报表整体关系密切的重大错报和对财务报表认定有重要影响的错报。
  首先,宏观环境的迅速变化显著影响着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政治和法律环境的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营行为和利益。在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互联网金融首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表明了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的高度重视,对创新和银行体系的开放推动给予了肯定。但从监管层面来看,发展必须是健康的,以避免监管为目的及脱离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发展是不允许的。相对严谨的传统金融业,互联网金融在一些层面上挑战了法律和监管底线。作为新生业态,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政策和法规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由央行制定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比较宽泛,是针对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框架性指导,并不具体针对第三方支付、P2P、众筹融资等出台细则政策。一些处于初创阶段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为了获得生存发展所必须的外部资源,其管理层利用相关监管政策存在的空白粉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较大。而一些成长期和衰退期的机构为了维持市场份额获取更大的利益,同样存在粉饰财务报表强烈动机的可能性。其次,从微观因素来看,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内部管理情况影响财务报表重大错报。过于集中的股权结构使得董事会很大程度上被大股东控制,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为管理层操纵财务报表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审计人员的检查风险
  由于风险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审计将风险因素作为切入点,并在审计全过程进行分析和控制,因此对审计人员的风险识别和判断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互联网金融不仅涉及金融、计算机、数理统计、管理等多学科交叉,而且行业技术革新和知识更替及其迅速,导致审计人员很难在知识结构上完全满足所有互联网金融审计业务的需求。
  此外,相关法规的制定进程跟不上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速度,这种时滞使得审计工作产生一些不可避免的检查风险。传统的会计理论不能很好地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反映和核算,而目前又尚无完整的互联网金融会计准则,这使得审计准则的制定从根本上收到制约,造成互联网金融审计依据缺失。
  二、互联网金融审计风险控制
  (一)建立网络审计信息中心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计划阶段充分了解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整体经营环境,从而针对不同的客户设计个性化的审计程序。因此,事务所应与审计理论界和软件开发商合作,建立互联网金融审计信息中心,配备相关硬件设备和审计软件,以满足审计人员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风险管理和业绩衡量等。在审计机构和签字确认的单位同时备份原始数据,在不同部门分别形成相关数据库,从而起到互相监督牵制,保护数据安全的作用。建立网上审计信息中心提高了审计证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有助于审计人员更及时、有效地利用审计资料,完成审计任务,降低审计风险。
  (二)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互联网金融风险导向审计要求现有的审计主体能力进行完善和调整,以适应互联网金融风险高、管理弱、业务多元化的特征。一方面,定期进行人员培训,加强审计人员关于互联网金融审计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和数理知识,培养一专多能、高素质的审计人才队伍,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复杂审计业务;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在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同时,也应提倡审计主体复合化,借助各类行业专家、学者的知识,形成多方合作的联合审计,以确保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按照要求完成委托任务。
  (三)促进分管机构完善监管细则
  尽管会计准则总是滞后于金融创新,而且管理层在众多会计条款中又能够找出漏洞,通过设计交易和组织创新逃避法律法规的漏洞。风险导向审计应当坚守谨慎性原则,推动银监会和各地金融办完善监管细则。在监管细则的制定过程中,应当保持高度的透明性,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其行业特征。通过制定更贴合行业情况的监管细则,规范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的行为,将审计程序和审计结果依托于法律的权威,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对于风险导向审计的认识大多停留于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阶段,对发现金融市场变化多端的管理层舞弊显得力不从心。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能有效发现互联网金融的经营风险和管理层舞弊风险,帮助注册会计师改进设计方法,有助于相关分管单位在央行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完善监管细则。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用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是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维护投资者的财产安全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席龙胜.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06
  [2]徐炜.基于风险导向的衍生金融工具审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6
  [3]谢媛.开展互联网金融审计的目标及重点[N].中国审计报,2014
  [4]罗威.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前瞻性思考――基于利率市场化及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分析[J].金融会计,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67707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