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现代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叶平

   摘 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高等教育目的已转变为要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具有现代教养的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作用在其中凸显出来,理论课教师的现代素养成为实现此目的的前提条件。文章主要从理论课教师对现代真善美的追求和践行的角度阐述理论课教师的现代素养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现代素养 真善美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095-02
  
   现代教养,就是指现代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具体表现为现代的求真意识、理论意识、创新意识、批判意识、效率意识和辨证意识;现代的自尊意识、自律意识、自强态度和自主境界;现代的审美情趣、审美体验、审美追求和审美反省。其本质就是现代人的真善美。①从这个角度来说,现代的高等教育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具有现代教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尤为重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全面实施,教材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显得尤为迫切。”②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自身具备了符合现代社会的现代教养才会培养出具有现代教养的大学生,现代教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上的表现就是对现代的真善美的追求和践行。
   一、真
   现代人的“真”体现在理论课教师身上就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
   首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具有坚定的政治性的课程,主要是在帮助学生解决困惑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和政治观,重点是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分辨是非的能力。一方面,教师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发展地看待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真正地信服马克思主义,积极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另一方面,教师应认真寻找理论课教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理论课教育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学生群体,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此,理论课教师必须紧紧抓住二者的联系,将二者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既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生动化;又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化,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其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精髓的理解。“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思想觉悟,在继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要能够自觉学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精髓,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髓。”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体现创新精神,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理论课教师承担着为社会主义国家创新体系输送创新人才和直接提供科研成果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教师应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地分析、解答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全新的观点,将新方法用于理论课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要将科研与教学结合,其主要体现在:不仅能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能研究出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成果;不仅善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现问题,而且善于在理论研究中解决问题。④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才可能在教学中应对自如,提升教学效果。
   再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能够真正理解并阐明理论课教学与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邓小平说过“学马列要精、要管用。”⑤这是理论课教学必须要贯彻的一个基本原则。为此,教学中教师要真正理解理论课教学与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一方面,注重从多方面渗透个人修养和政治素养与个人发展的内在联系,潜移默化中使其意识到理论课教学对其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教学对象的自身特点、专业特点、职业发展特点等,寻找其与理论课教学的关系,将其对学生发展的作用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真正意识到理论课教学是其学习和成长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善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传递社会科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培育学生的人格、道德,改变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是其他教师所不可替代的。作为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理论课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感和思想稳定的道德心理特征才会成为学生尊敬、爱戴和信任的人,才可以唤起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励和教育学生去实现一定的道德理想,履行一定的道德义务,这就是现代教养中的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上的集中表现。
   第一,自尊意识。当代大学生大多有较强的独立意识、积极乐观,追求人格平等,渴望得到尊重,而教师在教学中也渴望得到学生的尊重,这种相互的尊重更多的是来源于教师的自尊意识。首先,尊重自己,就是要有高远的理想,高尚的情趣,高超的境界;要有博大的气度,高明的识度,高雅的风度。其次,尊重学生,就是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将学生看作是活生生的人,学会正确全面地认识学生、评价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善于因势利导地转化学生。再次,尊重他人,诚信和宽容,能诚实地坦白自己,不苛求他人,以信任、友好的态度对待他人。
   第二,自律意识。自律意识是理论课教师道德情操的又一个重要表现。加里宁说过: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们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的心理上的各种微妙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理论课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要成为道德的示范者,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们如何做人,大学生往往将教育与教师作为一个整体来认知,教师的品行端正才能有效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教师们一方面要知道自己怎样做人,及时地对自己的思想品质、思想意识方面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做到以德服人,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善于把外在的道德、法纪、政治、思想要求内化,实现道德内化和品德外化的统一,用自己良好的品德修养感染大学生,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
   第三,自强态度。中国教师成长在今天的环境中,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文化,他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融入自己的独到见解,在教学的同时要为自己打造一个发展空间,每个教师尤其是理论课教师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继承和发扬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立、自强的道德原则,努力适应环境,征服人生的挑战,这就需要教师以一种积极的态度主动去寻找学习和提升的机会,一方面,要加强基本训练,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向良师益友虚心求教,不断充实自己。同时,教师还要以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迎接人生中的各种挑战,始终保持朝气蓬勃、锐气昂扬。
   第四,自主境界。这种自主境界在理论课教师身上的体现就是要具有高尚的道德追求,要将“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教师要在人生层面努力确立自己的终极价值体系和生活理想;充分认识教育事业的神圣价值,努力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只有形成了人格理想,并时时与自己的现实人格相对照,找到差距、缩小差距,真正的教师人格修养才能成为现实,才能达到理论课教师的用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职业境界。
   三、美
   美作为人的教养,在现代意义上理解就是人的性、情、品、格的和谐,就是一种和谐的成熟美,是人格的魅力与对美的追求。体现在理论课教师身上就是对理想的追求,对美的向往,对尊严的坚守,对媚俗的超越,以及用深邃的理论魅力去陶铸、锻炼的健全的人格力量。

   第一,大爱之美。一个具有爱心的教师会比一个具有渊博知识的教师更有魅力。理论课教师首先应做到热爱学生,这是教师所特有的职业情感,是教师人格的核心。要用真挚的情感、良好的情绪去影响、感动大学生;做到豁达大度、用一种宽广的胸怀对学生的问题保持体谅和理解,而非批评和审判;分担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失败和痛苦。其次,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认识自己对社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从职业作为的意义上了解人生的价值,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寻找和享受教育工作的乐趣,体味教育创造之美。再次,热爱生活,开发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发现和感受生活之美;热爱家庭,发现和感受亲情之美;热爱祖国,把祖国的要求作为己任,从未来的角度去审视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着眼于未来;热爱自己所属的人类和生存的世界,体味“天人合一”之美。这种对美的热爱会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激发学生对美的渴望,理想的追求,并试图以最健康的方式改变自身。
   第二,礼仪之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礼仪文化再次突显了它在社会中的作用,个人的礼仪修养已经成为每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文明与教养的重要体现。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学府,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传授中华的礼仪文化,教师尤其是理论课教师的礼仪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理论课教师要有胸襟博大、视野开阔、海纳百川的大气之美;要有表现个人智慧、又不随波逐流的识度之美;要有言谈举止高雅、不卑不亢的风度之美;更要朴素而不落俗套,整洁而非娇艳,大方而不浮躁,稳健而不显高傲,端庄而不乏时尚,热情而不轻佻的仪表之美。
   第三,时空之美。时空美即审美的过程和方法,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利用教育活动内在美的因素形成一定的审美态度、具有一定的审美智慧、激发一定的审美情感的全方位反思。⑥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这其中包含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种能力更多的是来自于教师的引导,而理论课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理论课教师自身审美能力。为此,教师要不断美化自我精神境界;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分辨美丑;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社会上的历史文物、文学艺术、影剧音乐、绘画雕塑、园林建筑的欣赏感受、传播正确的审美观点,树立良好社会风气;将良好的审美情趣从感知层面上升到理性的审美修养层面,充分感知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科学美。
  
   注释:
   ①孙正聿著.探索真善美.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②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
   ③冯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三种精神.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
   ④张雷声主编.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⑥李涛.当代教师审美素质新论.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责编:贾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06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