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大学生的思想在课堂插上翱翔的翅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蒋 楠

  摘 要:传统教学的满堂灌已经到了必须要改变的时候,大学生课堂思考力的丧失将影响到大学教育的质量以及国家未来的人才培养。教师在课堂应该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思考的空间和表达思考结果的机会,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面对新时代的环境及条件,教师传统授课的角色应该调整为知识的分享者、研究的指导者、成长的点拨者和专业发展的导引者,为人才培养尽教师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满堂灌 思考权利 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f2010)09-116-02
  
  大学教育,按照传统的观点,是大学生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和人格塑造、成为社会合格建设者的过程。但是,今天的大学教育是否实现了这一根本职能。答案似乎是不肯定的,大学生在课堂上到底学到了什么?学到多少?从人才招聘市场要求大学毕业生有“I作经历”的要求中可知一班,而大学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了什么职能?其角色是怎样的?也应该有深入思考的必要。
  
  一、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
  
  长期以来,大学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过程,师生双方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很有限的。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大学,学生学习主动性强,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后主动找老师提问题的情况十分普遍,这种教学相长的积极面掩盖了传统授课的弊端。进入21世纪初。独生子女一代进入高校,这些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很弱,加上网络和物质生活享受的干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因此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日益明显。
  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角色定位模糊。对于一节满堂灌的课堂来说,教师的角色是什么?自然是课堂的主角、课堂的主体、课堂内容的主导,甚至是课堂的主宰,相应的学生则是课堂的配角,是客体,是被引导者,是课堂内容的消极接受者,是沉默的大多数。但是,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大学课堂应是大学生学习知识最主要的场所,大学生应是课堂的主宰者。长期以来师生角色定住的不清晰,使大学生在课堂上失去了主动性、失去了积极性、失去了活力,亦即失去了热爱科学、探索自然与社会奥秘的天性。这样的四年大学课堂教育模式,只会让大学生学会消极地接受和服从一切。
  2.教师劳动低效回报。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师的职能发生了很大改变,其应该完成的任务早已经从内到外与过去不同了。如所谓传道,由于社会的快速进步,新一代大学生接受的家庭教育已经不再是文盲、半文盲父母提供给他们的初级教育了,而是世界上前端的信息教育,他们的父母有相当一部分接受了大学教育或现代知识教育,同时,我国大学生全部无例外地接受了严谨、规范的初中、高中教育,对于一般的社会问题认识、自然科学知识原理等,丝毫不弱于教师。甚至比今天的某些教师了解得更多、更全面;所谓授业,由于中国教育制度所限,90%以上的教师是没有在社会上兼职从事企业经营或公共事务管理工作的。他们对职场上的情况,几乎均是一个旁观者、而非亲身参与者。让他们在大学课堂上完成“授业”任务,恐怕是勉为其难,学生获得职场的正作能力,只能是到社会上亲身实践了;因此。大学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地是承担着专业知识的传输者、自身研究成果的分享者、专业研究的指导者、点拨者等任务,但是,满堂灌的课堂教学失去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独角戏演成了每节课的独白,看似高尚的教师劳动成为了低效率、低回报的工作,教师的成就感普遍下降。大学生课堂被冷落也导致了他们旁观与冷漠心理的增加,因此,大学课堂常常是你讲你的,我干我的。
  3.大学生思考力被弱化。当教师讲课几乎占据课堂的全部时间时,大学生的思考权利无形中被剥夺了。特别是当教师在讲授课堂的重点或难点时。这是最应该引起学生思考的时候――因为这时的思考是对知识的接受、吸收、消化过程,是大学教育中的中心内容――如果教师很快将之淹没在随后讲授的知识点中,则学生的思考过程就会被打断,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就无法完成。教师上课不能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则学生的思考就会停滞,学生会因前面内客的无法消化而懈怠。进而只能变成一个一知半解的旁观者静看教师的独白,随后则会期待下课铃声的响起,教师的教学效果化为微弱。实际上,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失去的不只是思考力,而且带来了大学生积极进取心的淡化,对学习态度的功利心理,以及影响学生健康社会责任感、价值观的确立。试想,每节课堂的应付性到场将使神圣的大学学习变成混日子式的应付考试,学生对获取知识的愿望变质为等待文凭的功利目的,大学生能力的提离从何谈起?
  
  二、缔造有价值的课堂教育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要让大学的课堂成为有价值的学习场所,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应是关键,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上把握自身的角色。起码须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在课堂上要克服满堂灌的授课模式,就要心中有学生,始终考虑自己在讲台上讲课不是仅仅要把教学任务完成――即把要讲得内容讲完,而是要让学生学懂、弄清楚直至掌握,因此,教师要在讲课中有所停顿,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思考,或者推动学生对某一问题去深入思索,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理解认识的程度进行引导或相互交流,最后帮助学生真正学到要学习的知识。教师要做到,在课堂上不能一直讲话,一定要安排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对知识有吸收、消化的过程,其间教师可以引导和启发,逐步培养学生课堂思考力的提高,把上课的主动权给予学生,也就是把学生的主动权还回到学生的手里,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对知识的探索欲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教师不只是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还要给予或保证其思考的空间,即营造学生思考时教室里安静、紧张的学习气氛,或者宽松而有序的讨论氛围,吸引所有的学生把心思放到课堂内容上来。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第七》)。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绝不是教师毫无技巧地将问题的答案告知学生的过程,那样就如同把嚼过的馍直接让别人再嚼过一遍一样,是没有一点挑战性或成就感的,学生会觉得这样的过程毫无意义,自然不珍惜教师自认为自己“绝学”的奉献。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必须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师不能简单地做一件“我给你”的工作,而应该想办法促使学生产生“我想要”的动力,教师在给学生思考时间的前提下,要精心构建起良好的思考空间,让学生一点点展开思考问题的宽度、深度,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努力探及、甚至超过教师所及的高度,这样的课堂才是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感到有魅力的课堂。
  3.给学生表达思考结果的机会。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提供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思考的环

境外,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表达思考结果的机会,让他们把想法、观点说出来,让课堂成为思想交锋的场所,让学子之间、师生之间的争论爆发出来,让学生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获得启发、获得感悟、获得能力、获得进步。今天的大学生思想积极,头脑清醒,想法独立,喜欢自我表现,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把主角的位置让出来。让学生来讲,让更多的学生来发言,教师更多的应该成为专业问题的提出者、观点的点评者、过程的导引者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大学开放、包容而博大的学术氛围,大学生的思想才能在课堂上插上自由翱翔的翅膀。
  
  三、大学教师的新角色定位
  
  过去,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大学教育是相对封闭与优越的学术领域。大学教师走上大学讲坛时,均系统地接受了专业教育及培训,他们与学生的差异是知与不知、闻与不闻的区别,即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只有在大学课堂及大学图书馆才能获得,因而学生听老师讲课是获取高端知识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大众传播媒介的有限和信息的闭塞,使大学生从教师处获得社会特别是专业的新信息、新观点显得十分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渠道,因此,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上的差异可以用一桶水和一碗水来比方。但今天,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传播渠道的广泛、全社会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使得教师与学生的知识差异变得越来越小,在一般的知识方面,教师对信息的了解未必超过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教师与学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先知与后知、先学与后学、知深与知浅、知多与知少的差异。很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学生也可轻易通过网络或当地图书馆、书店等渠道了解清楚或验证,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上的差异又可以比之于大桶与小桶、新知与旧知的差异,教师与学生在知识对比上的质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教师在学生心中的角色定位,教师更应该清醒把握时代进步下自身角色的位置。
  那么,大学教师在新时代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在许多教育者眼中见仁见智,笔者认为教师角色应一改传统的刻板说教者形象而成为以下的角色:
  1.知识的分享者。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构建、以及大学生信息获取的便捷。使今天的大学生时大学教师的看法少了几分敬畏,多了一些理解、认同。但尊重仍然是一个基本共识。从教师的角度讲。则不应该再认为自己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有着高高在上的优势权威,而应该以平常心平等、尊重地对待学生,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分享给学生;在一定的情况下,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与学生互通知识信息,平等地与学生交流看法。古语讲“师道尊严”,这个尊严不是作为教师天然存在的,而是靠教师坚实的专业基础、亲和的教学态度、严谨的教学作风建立起来的,教师作为知识的分享者与学生一起学习不断更新的科学技术知识,才能构建起大学课堂人文、宽松、挑战、探索的学术气氛。
  2.研究的指导者。太学教师在今天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教书匠,即只要课讲得好,就是好教师,大学教师已从讲课者变身为教学工作者与科学研究者,一身而二任焉。现在的大学教师绝大部分都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在本专业方面有扎实的研究功底和研究成果,他们正成为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指导者。近年来,大学生的各种科研竞赛。其问闪现出许多优秀大学教师辅导学生的身影,也指导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对大学生研究能力的提高、适应国家社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是非常必要的。
  3.成长的点拨者。当代大学生,其独立自主性较之以前七八十年代的多子女家庭出来的大学生要更胜一筹。他们有自己的消费倾好、社交群体,时问题的认识和看法有主见、不盲从,对社会的看法较之以前的大学生更理性、功利,对不同的观点和做法显得更宽容和平淡。但他们也有成长的烦恼和困惑,他们的心理压力和面对的挑战更大、更严峻,因此大学教师应该成为大学生成长的点拨者,在他们需要时,给予他们中肯的指导和提醒,在适当时候,帮他们一把,扶他们一下,尽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4.专业发展的导引者。大学教师在专业上具有非专业人士难以媲厦的优长,他们对专业前端的感知与把握使他们有能力成为学生专业发展的主要导引者,这在专业划分更科学和细致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一些大学教师作为硕导、博导,更创造了专业导引者的基本条件,也使大学教师的角色更显得全面和丰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由过去上下尊卑关系变成为朋友与助手的合作关系。这种新内涵的角色不仅需要教师被动地接受,更需要教师主动地塑造。
  教师是树,树龄越久,根会扎得越深,因而枝繁叶茂,教师学问做得越久,会让学生受益。会庇萌更多学生茁壮成长;学生如同小树,在教师的呵护下,一点点成长,师生相互成长,套带给社会更多的绿色,社会会更加文明进步。
  (责编:贾 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35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