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实现审计全覆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素粉

  摘要:众所周知,审计工作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国家在审计工作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战略目标,即审计全覆盖,那么,如何实现审计全覆盖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研究了审计全覆盖的内涵和要求,然后分析了目前实现审计全覆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实现审计全覆盖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审计全覆盖;审计力量;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2
  一、审计全覆盖的内涵和要求
  审计全覆盖,是指审计机关在一定周期内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所有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和单位,以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全面审计。
  实现审计全覆盖是审计机关全面发挥审计职能的迫切需要,我们需要正确地认识并且理解审计监督对于“全覆盖”的要求。按照审计长刘家义在全国审计工作会上的要求,要实现“全覆盖”应做到以下五个方面:第一要做到有深度,即要对每个项目进行深入审计并且审计透彻;第二要做到有重点,即应做到紧紧围绕党、政府的工作重心,全面地把握相关领域的整体情况,确定与审计相关的重点领域、重点问题;第三要做到有步骤,即要统筹安排、有计划地推进,以保证实现每年审计一次重点对象,对于其他对象至少在五年之内审计一次;第四要做到有成效,即在做到审计广覆盖面的同时,争取准确地反映情况、深入地探究症结、透彻地分析原因、切实地解决问题。
  二、实现审计全覆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由于在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审计范围涉及到全部的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等问题,审计涵盖的行业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审计人员面临的审计对象及审计的大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很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身体素质等,还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了解所涉猎行业的基本情况、掌握新的审计方法。不过,目前情况却是相对较少的审计人员承担了较多的审计项目,他们没有时间对项目审计中的先进经验和不足之处进行反思、总结,更没有时间接受专门的培训,致使审计人员自身的审计能力难以有较大提升,难以保证审计质量。
  (二)审计模式单一。若要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在一定时间内对审计范围涉及到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当前的审计模式是有一定缺陷的,比如: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依赖的是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而没有充分利用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资源,即使一些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做的较好,各方面也比较完善,但是在审计过程中,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却没有在此基础上利用内控的相关资源。此外,有些单位在不同时期被不同审计项目多次重复审计,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审计资源。
  (三)审计工作效率低下。目前状态下,要在有限的审计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审计资源和审计技能来发现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审计证据以及解决办法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审计对象的范围涉及的特别广泛,审计资料更是种类繁多,审计人员不太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堆积如山的审计材料中发现隐藏的问题,他们往往需要耗用较长时间仔细对比分析大量相关的资料及数据才能找到问题的线索。其次,为了证实所发现的问题,就需要对其进行求证,由于审计范围大,涉及面广,对问题的取证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并且比较困难,如果有些单位不配合的话,无疑会给审计工作的进展带来很大阻碍进而影响审计效率。
  三、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几点建议
  (一)增强审计力量。审计领域的范围面较广,涉及到各个行业,然而审计机关的可调用的人员是有限的,并且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需要更新、综合素质需要提高。所以,为了提升审计的质量,增强在审计人员方面的投入和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十分有必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做:首先,针对审计人员数量不足的情况,要根据各单位工作量和人力资源实际,适量地增加人员编制,缓解人力资源紧张与工作任务繁多之间的矛盾,同时,对于审计的职业岗位责任应该健全奖惩、追究机制,进行严格管理。其次,应该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如长期培训、审前培训、专题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使得审计人员在培训过程中能够掌握最新的审计技巧和审计方法,以此来改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除培训外,审计人员还应该学会及时总结,即在项目结束后,对一些好的经验及时汇总,以便下次需要时更好地利用;对于一些不足之处,进行反思,找到改进的方法并在以后工作中避免出现类似的状况。
  (二)改善审计模式。加强各审计机关和不同审计项目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成果共享模式,并且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以此来提高审计效率,比如:充分地利用社会审计及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处理那些常规内容和特殊领域;借助专家团队、高校力量等,解决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知识领域;对涉及民生的业务领域,可借助媒体等渠道,通过公告等形式获取线索;对机制体制方面的领域,可借助专业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或者共同研究,推动机制的改良,减少相同问题的发生,这样间接地加强了审计力量,也提高了审计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效率,更有针对性。与此同时,更大限度利用审计成果,避免以后相同问题的重复审计,形成良性的审计机制,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审计力量,也可以有效整合审计力量,因此,为了提高审计全覆盖下的审计效率,可以尝试采取上述方式。
  (三)合理安排审计项目。如若更好地提升审计质量,那么对审计项目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根据审计全覆盖的需要,审计机关应该在了解了审计范围里的关于审计对象的前提下,以党和政府的工作为重点,全面考虑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的具体情况后,分别落实审计对象应有的审计次数,合理地安排审计项目,在突出审计重点的基础下又能够确保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它,同时,查清摸透了审计对象的情况,明确了工作重点并对其进行科学地规划,这样既可以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的思路并且可以更顺利地做好审计工作。此外,针对审计过程中出现的审计问题对其取证的时候,应采用“先外围后核心,先易后难”的技巧,对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后,预估取证过程中大概会遇到的困难,然后合理、有计划地进行审计取证的工作安排并且通过依法办事、统筹安排,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取证工作。   (四)创新审计方法。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全覆盖要有深度、有重点、有步骤、有成效”,这就需要审计部门与时俱进,不断增强自身能力,革新原有方法。一是大数据云数据的广泛收集、定期更新、定期分析全覆盖所涉及被审计对象的财政财务收支、业务经营数据、领导经济决策等,以推动企业良性治理,力争国有资产审计全覆盖,并通过大数据的处理、模型的建立以及审计人员的评估,通过模式程序化的流程,能够及早发现有针对性,有普遍性的问题,保证全面分析、重点突出。二是熟练掌握运用审计常用方法,并针对被审计对象的发展变化情况,不断掌握其业务流程和关键环节,针对新的违法违规手法,及时探索、总结新的审计方法和经验,并形成一套机制,为以后的审计实施提供经验,这样有利于做到查处问题深入、原因分析透彻。三是建立大数据时代下有关审计的平台,即随时关注国内外数据分析的技术,对其最新的动态和进展及时跟进,尤其是实现大数据技术的路径更是应该放在重点,在此基础上,构建属于被审计单位自己的数据库,并且把所有的审计对象包含在审计监督的范围里,然后利用计算机服务器的数据端口实现与审计机构的数据共享。同时,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审计对象,根据其财务指标状况、经济性质的不同建立相应的监控体系,这样即使在施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话,也能够及时地调出审计人员到现场进行指导,从而来应对突发的审计状况。
  参考文献:
  [1]刘家义.2013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审计署网站,2013(12).
  [2]严畅.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初步探讨[J].审计月刊,2014(3).
  [3]刘玉波.审计全覆盖背景下提升审计质量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6(5).
  [4]敖殷,艾双运.强化和提高审计质量之探析[J].审计月刊,2012(11).
  [5]刘振锋.公共资金审计全覆盖是提高监督层次的重要途径[J].审计月刊,2014(6).
  [6]刘明辉.高级审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7).
  [7]陈汉文.审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8]史冬梅.对政府性基金进行审计全覆盖的探索[J].时代金融,2016(1).
  [9]蔡守宇.对审计监督全覆盖实现路径的一点探讨[N].中国审计报,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4264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