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朝阳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提出,在国家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确定支持发展 “众创空间”的政策背景下,结合地方高校教育改革,即地方本科院校和民办院校将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成为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应如何抓住机遇,选择一种真正合适的创业教育模式,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构建以“创业社团+创业大赛+创业课堂+创业实训+创业孵化”为主线的、以“学者型企业家”和“企业家型学者”为教师团队的贯穿“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思维的创业教育模式,从而将创业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培养出更多创新型创业人才。
  [关键词] 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教育模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125
  [中图分类号] F279.2;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239- 03
  1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有模式的主要弊端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有的模式主要是:“传统教学+创业大赛”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是指高校自己开设创业教育课程,高校自己的教师采用传统教材在课堂上讲授相关的知识。但高校教师本身的创业经验不足,课程模式封闭,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受师资、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仅凭书本知识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目标。创业大赛模式,是指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国家、省市的各项创业大赛,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教师的指导,进而达到创业教育的目的。但比赛机制的设计,仅能使小部分参与学生受益,而大多数学生无缘参与,无法满足“双创”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也无法营造大学创业教育的氛围。
  创业教育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因此,现有的“传统教学+创业大赛”模式无法满足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做支撑,大学生无疑是这股支撑力量的主体,大学生的知识优势、科学精神、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创新能力。因此,高校应积极尝试新的模式,从“供给侧”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参与创业学习的机会。
  2 “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面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应努力构建以“创业社团+创业大赛+创业课堂+创业实训+创业孵化”为主线的、以“学者型企业家”和“企业家型学者”为教师团队的贯穿“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思维的创业教育模式。构建上述创业教育模式,需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 “创业社团+创业大赛+创业课堂+创业实训+创业孵化”为主线
  2.1.1 “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社团
  构建“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社团,形成常态化、梯度型学生创业组织架构。学生社团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大学生创业社团因其广泛参与性、自主性、个性化、协作性、实践性等特点,弥补了课堂教育缺乏自主实践的不足,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构建“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社团,是指在学生社团中,以“互联网+”为项目策划、以“众创空间”为机制和场所的学生创业社团。以“互联网+”为项目策划,意思是创业需要项目做为支撑,“互联网+”创业,最难的并不是“互联网”的这一部分,而是“+”号后面的那部分。形成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才是项目的重要内容。以“众创空间”为机制和场所,意思是在项目的思考、交流到形成过程中,需要创业团队组织架构、资金和场地,而“众创空间”正好满足了学生社团创业项目的需求。“众创空间”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空间,而是物理、资金、人才、机制上的空间。“众创空间”满足了学生社团资金和场地的需求,同时以高校“研究生+本科生”形成的常态化、梯度型学生创业社团,也满足了“众创空间”人才方面的需求。
  因此,“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社团,目的是形成以高校“研究生+本科生”形成的常态化、梯度型团队、以“互联网+”为项目策划的、以“众创空间”为机制和场所的学生创业社团,使学生的创业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2.1.2 “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大赛
  构建“互联网+”创业大赛,引领学生创业思想。虽然国家、省市的各项创业大赛,从比赛机制的设计上看,仅能使小部分参与学生受益,而大多数学生无缘参与,但大赛本身所起到的引领、示范和宣传作用,是其他手段无法达到的。一般来讲,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产业紧密结合,要求水平比较高,加上社会资本、风险投资专家的参与,使得创业大赛更像是一个个项目的“路演”。通过高水平的年度创业大赛,可以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同时激励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2.1.3 “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课堂
  构建“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课堂,系统化建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校虽开了创业教育课,但由于创业实践性强,需要具有综合性知识,而教师恰恰缺乏创业经验,由他们单独讲创业是否合适值得思考。“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课堂,就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得学校学生在课堂上以MOOC、SPOC等线上形式系统学习创业知识,这时候,高校教师起到组织、交流、辅导等辅助作用;在校外,结合社会上的“众创空间”创业实践,同时和创业导师线下面对面交流,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在社会资源方面,例如阿里巴巴公司的“外贸圈”、“全球速卖通大学”和敦煌网的“敦煌大学”等,均是国际贸易专业很好的创业课堂。
  “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课堂,高校一方面需要构建“政-校-企”合作平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另一方面仍应加强自己的创业辅导教师团队的建设。创业辅导教师的职责应为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线上或线下的交流,检查学习情况,要善于引导、鼓励和指导学生创业。   2.1.4 “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实训
  构建“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实训,全方位建设综合实训平台。高校可以通过在校园建设创业实训室,例如国际贸易实训室、商业银行实训室、证券交易实训、商战沙盘等打造创业实训平台。目前国内很多大型软件供应商在实训软件上发展的较为成熟,例如“用友VBSE”,是用友新道针对财会类专业为学生提供高仿真的企业工作环境而制作的财务处理流程教程;网中网的“财会商圈”,是以3D技术,仿真现代商业社会的供产销及工商、银行、税务等外部环境,同时配套了实际商业环境中,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商业社会,多维度地体验企业的实务流转、内部控制、角色分工、工作交互,从而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并全面提升自我的沟通交流、组织协调、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搭建无缝对接的桥梁。
  但创业实训不仅仅指通过3D技术在校园仿真教学实训,还应该依托企业、“众创空间”等孵化基地,由高校教师组织、带领学生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从原料到产品的生产流程,再到销售实现的管理过程,因此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拓展实际的知识面,在专业知识和人才素质两方面得到锻炼,从而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尽快适应工作要求打下良好基础。
  2.1.5 “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孵化
  构建“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结合我国目前“众创空间”现状,本文将“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教育模式分为两类:以高校为主体运营管理的“产品驱动型” 互联网+众创空间和以社会(企业)为主体运营管理的“混合驱动型” 互联网+众创空间。
  以高校为主的“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教育模式,其特征是指“众创空间”总部在高校,结合社会资本。高校重在产品研发和大学生创业教育,社会资本重在项目投资参与和投资回报的结果,其实质是重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兼顾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校的优势是研发技术等软实力,选取一批有市场价值的成果,从高校内部相关部门合理认定后,到取得政府相关部门的资金、政策支持,同时考虑通过众筹、PE、VC等形式引入社会资本,以互联网为手段,完成“产品+资金+政策”的匹配过程,将会使这种类型的众创空间更加充满活力,运行更为有效。
  以社会为主体运营管理的“混合驱动型” 互联网+众创空间,其特征是指“众创空间”总部在“社会”,结合高校资源。可以细分为“金融业制度创新型”、“跨境电子商务”和工业制造企业产业升级等“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教育模式。企业本身就从创业而来,因而是创业的“老手”。以社会为主体运营管理的“混合驱动型”互联网+众创空间,其主要目的在于“项目孵化”。而项目的孵化,从开始到推出市场,均与“互联网+”和“大学生创业教育”相结合,从项目报告、立项到资金筹集、项目孵化、营销、实习工作、文件管理等具体工作。创业最后的结果不是都100%成功,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套很好的创业教育模式被保留和延续。特别是互联网巨头与大学的共同办学,积极推动微课堂教学。而企业将自己链条的一部分放到大学,例如电子商务、研发设计等,带动大学生参与到真实创业中去,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同时打通了“从大学课堂到企业实践这一条路”,产生了一套很好的创业教育模式。
  2.2 培养“学者型企业家”和“企业家型学者”充实教师团队
  本文“学者型企业家”的概念是指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有创业成功经验的企业中高层。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真正的企业家是短缺的,其特征之一是企业家本人会更多地会专注于本行业,时间也很难与“定期”的讲授安排相匹配。因此,符合“学者型企业家”特征的应是大型企业中层,其本人也具有非常深厚的创业知识,加之其岗位肩负着“团队培养”的责任。“企业家型学者”,是指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具有以往创业的经历,或者对未来创业具有很浓厚的兴趣的教师。
  培养“学者型企业家”和“企业家型学者”充实教师团队,面临的具体问题是:由谁来建设、谁来负担费用、能力水平如何认定以及如何监管等问题。
  目前存在的困境是主要在于创业导师身份面临认同危机,创业导师选聘培养机制不完善,选聘上的创业导师仍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其原有的工作领域,因为大多创业导师本身选聘上来,本身就是依靠其原有工作领域的成就。
  因此,建立创业导师选聘培养机制、建立创业导师人才库、创建创业导师工作室和创业导师团队,组织开展多形式的创业教育培训和指导活动,建立创业导师培训管理平台等将是未来培养“学者型企业家”和“企业家型学者”充实教师团队重要的工作。
  2.3 贯穿“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思维
  “互联网+众创空间”是具有我国特色的供给侧改革,而“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教育模式则是在教育领域探索一条科学的大学生教育教学和就业创业的新模式。
  构建“互联网+众创空间”的“创业社团+创业大赛+创业课堂+创业实训+创业孵化”,建设“学者型企业家”和“企业家型学者”为教师团队,均需要探讨出一套合理的“政府+高校+企业”的运营机制。
  政府重在监管和搭建平台,高校重在科研和教育,而企业重在应用和实践。三者的有机结合,需要一套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因此,政府创业投入、监管、退出的全流程操作,包括考核目标、考核评价、考核结果、淘汰机制等内容,将是未来更加深入的研究目标。
  3 结 语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有模式的主要弊端,提出了构建以“创业社团+创业大赛+创业课堂+创业实训+创业孵化”为主线的、以“学者型企业家”和“企业家型学者”为教师团队的贯穿“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思维的创业教育模式,从而将创业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培养出更多创新型创业人才。
  当然,“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所依赖的外部环境因素是绝不能忽视的,例如法制建设、知识产权保护、高校科研机构事业编制改革、金融改革、官本位价值观思想的改变以及“工匠精神”的培养等。但这些已超出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在此不再赘述。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Z].2015.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号)[Z].2016.
  [3]乔辉,吴绍棠.众创空间对创业孵化器功能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5):112-113.
  [4]郭璇. 众创空间的创意共享机制研究――信息共享理论的视角[J].编辑之友,2015(11):45-50.
  [5]邹丽.众创背景下创业环境完善机制分析[J].中国商论,2015(32):78-81.
  [6]黄彦菁,孙丽江.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5(11):49-52.
  [7]盖宁.众创模式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5(32):249-250.
  [8]徐小洲,梅伟惠,倪好.大学生创业困境与制度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5(1):45-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6975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