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财务会计》课程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华 张永欣

  【摘 要】 传统《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文章分析了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及作用,介绍了《财务会计》课程“项目”的设置方法,阐述了《财务会计》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以及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 项目教学; 高职会计教育; 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课程是高职会计教育中的一门主干课程,它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讲授六大会计要素如何进行确认与计量以及如何进行会计报表的编制,其具有知识覆盖范围广、实务操作性强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只有将会计理论充分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切实提高学生会计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才能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会计课程打下良好基础。而这一切则依赖于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课程仍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严重阻碍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第一,强调以六大会计要素、三大会计报表为主线的理论讲授,弱化会计实践操作。第二,采用的是以会计理论为主的传统教材,在反映实践操作原理方面明显不足。第三,突出教师主体地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传授。第四,考核评价体系的考核目标只是针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很少涉及到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已经成为培养学生会计应用技能的绊脚石,《财务会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笔者认为近年来备受教育界关注的项目教学法则是高职会计教育《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
  
  一、项目教学法及特点
  (一)项目教学法定义
  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是指一项具体的、具有实践应用价值的任务。项目教学法就是以工作任务为依据来设计教学项目,以学生为活动主体来实施项目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将教学内容融入项目实施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对《财务会计》教学的作用
  第一,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内容设计方法,以“工作任务”为依据来设计教学“项目”。项目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并结合课程所需要学生达到的知识、能力目标,设计出“教学项目”。“教学项目”往往是从典型会计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的,这样就使得教学内容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按照会计工作过程逻辑建构教学内容。通过这些工作任务,学生可以了解到会计工作的内容、工作流程以及完成每个工作任务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从而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结合,有效解决了传统会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弊端,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改变了传统会计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项目教学中一个极具特点的学习方式就是由学生组成不同的“工作小组”,共同完成项目。这种形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为实施、完成项目的主人,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为学生的就业及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二、项目教学法在《财务会计》课程的具体应用
  (一)项目教学实施前准备工作
  1.对指导教师进行培训。指导教师是实施项目教学的关键,在进行项目教学之前,需要对指导教师进行培训,以更新其教学理念,提高其指导会计实践操作能力、项目教学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选取适合进行项目教学的《财务会计》教材。传统以六个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为主线的教材设计和安排不适合项目教学的进行。笔者认为应采用和教学项目内容相匹配的教材,如“会计分岗位实训教材”。
  3.制定符合项目教学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项目教学考核体系突出的是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应由三部分组成:首先对学生每次完成的项目作业,如记账凭证、账簿及报表等进行考核,这部分考核主要是在平时完成,占总评成绩的30%;其次在每个会计岗位教学结束后,进行一次阶段综合考试,以考核和巩固学生每个会计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这部分占总评成绩的40%;最后,待所有会计核算岗位都结束后,再进行一次大考。主要考核学生对全部会计工作岗位的综合实践能力,这部分占总评成绩的30%。
  4.合理确定“教学项目”。《财务会计》课程教学项目的确定是实施项目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实施项目教学的难点。很多教师不能充分理解项目教学中“项目”的含义,把项目简单等同于传统教材中的章节,这样的做法容易使项目教学流于形式。笔者认为应按照“工作任务”――会计工作岗位来划分教学项目。具体包括:出纳岗位、往来核算岗位、财产物资核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资金核算岗位、收入费用核算以及报表核算岗位共七个会计工作核算岗位。
  5.根据各会计核算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将每个教学项目进行细分为彼此相互联系的子项目,并制定各教学子项目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下面以出纳岗位为例列示教学子项目的划分方法、各子项目对应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和所需课时,如表1所示。
  (二)项目教学具体实施步骤以及教师与学生的活动
  项目教学应该分六步进行,具体实施步骤以及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活动如表2所示。
  (三)以出纳岗位中的“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为例,说明项目教学在《财务会计》课程的实施
  完成这个项目的教学需要两课时的时间,此项目的知识目标为:理解未达账项的含义;掌握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方法;能力目标为:能根据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的相关信息找出未达账项;会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指导学生进行分组:以一个班60个学生为例,分成12组,每组5名成员。由组内学生选取组长。组长负责督促组内成员按时、认真完成项目,并总结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问题,积极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
  第二步,发放教学资料:某企业2008年10月份的银行存款日记账、银行对账单以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第三步,指导教师创设项目情境,提出完成项目要求:某企业2008年10月对银行存款进行清查时发现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不符,要求学生:1.根据发放的教学资料判断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不符的原因;2.完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3.根据完成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找出账实不符的原因,并针对账务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四步,学生制定项目完成计划,教师进行指导并认可计划。
  第五步,以学生为主体完成项目,教师进行指导。包括以下程序:
  1.讨论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不符的原因,得出结论:或者是企业与银行一方记账有误,或者是存在未达账项。
  2.合作找出存在于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中的未达账项。
  3.讨论如何针对对未达账项进行调整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4.讨论“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是否可以作为调整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依据。
  
  第六步,小组成员互相展示自己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自评,提出在项目执行中遇到的难题并向指导教师进行汇报。
  第七步,指导教师针对学生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对典型问题进行解答,最后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方法进行总结。●
  
  【参考文献】
  [1] 周晓慧.“项目驱动”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2007(27):90-91.
  [2] 唐丽红.高职会计专业推行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初探[J].企业家天地,2008(11):125-126.
  [3] 田原.项目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与探讨[J].全国商情,2008(21):110-111.
  [4] 施金影.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8(04):72-7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705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