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团体项目教学法在会计双语教学中应用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文涛

  【摘要】 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会计双语课程的开展,需要借鉴国外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团队项目教学法有助于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团队成员间建立起信任和责任感、提高人际间的沟通和交往能力、提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会计双语教学;团队项目教学法;应用
  
  教育部将双语教学作为高校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双语教学中的英语不仅仅是语言学习,而且是为了培养学生相应的思维基础、智能结构、文化素质,在开放的外语环境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
  在会计专业中开展双语教学,其目标是多元的,为大家所认同的是:学科内容放在首位,学生通过直接学习国外原版教材来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最新的会计发展动态;语言教学作为渗透,积极使用英语教学,使学生不仅能阅读涉及会计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英文文献,还能运用英语,采用符合国际惯例的方式处理与会计学有关的专业事务和信息。
  目前实际的会计双语教学,却存在课程内容缺乏新意;匮乏既懂会计专业知识、英语又好的师资;使用的国外原版教材难以与国内学科教学要求相适应;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双语课变成了学习专业词汇的课程;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参与度不高等诸多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会计双语教学的预期目标。
  笔者认为要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学的理念应与国际教育理念趋同,即应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自学的能力、沟通技能、团队协作的技能、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双语课程应注重采用国外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如团队项目法,方能更有效地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
  
  一、团队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美国的会计教学走在世界的前列,在会计课程中使用团队项目教学法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Katzenbach和Smith强调团队项目的三个技能:解决问题、专业技能、人际关系。采用此方法的初衷是使课程更有吸引力,强调师生间互动和将团队技能融入到会计人员所需的职业胜任能力中。团队项目教学法的采用,让学生感到他们自己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专业技能都得到了提高;美国的公司依赖团队提高其产能,因此公司也愈加强调大学毕业生应具备团队技能和沟通技能。事实也证明依靠团队能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
  
  二、团队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寻找和设计适合课程的案例
  采用团队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是确保分派的任务既能促进知识的学习,又能提高团队的技能。因此,教师应找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重点问题,以确保案例既要用理论知识解决一系列复杂问题,又要强调成员间的互动和作出决策。以笔者所指导的会计学(英)课程为例,设计的团队项目任务是:每个团队挑选一摘最近两周的英文财经新闻,翻译为中文,制作PPT提纲,中英文对照,发表对该新闻的评论意见,要求每一成员上台发言。此外,教师可允许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与所学会计知识相关的题目,但所选题目最好不要出现雷同。
  (二)组建团队
  确定团队人数并根据学生信息表分组。自我组成的团队达成团队建设目标的效果欠佳,因此分组工作应由教师来完成。教师应根据学生填写的信息表,包含是否有实践经验、计算机使用能力等内容,考虑其学习能力、文化差异、性别及学习成绩等因素进行分组。团队的人数应为4-7人。笔者的经验表明团队越小,其效果越好,可减少出现非参与人员(搭便车)的几率。同时,应尽量平衡男女的比例,因为男女需要在职场中共事。
  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包括团队合约、责任及期限的项目计划。组成团队后,学生应召开团队第一次会议,拟定出包括开会时间、任务分工、团队规则等内容的团队合约,经所有成员签字后复印一份给教师。项目计划有助于团队在以目标为导向的过程中合理安排时间,团队合约有助于培养团队成员间的责任感。McConnell和Sasse认为:失败的团队项目往往源于成员间缺乏信任、成员间协作不足以及分工不均等原因。
  (三)监控过程
  教师应指导团队项目的整个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有责任将团队建设好,不能采取“任其发展”的态度;教师定期与学生见面能提升团队的效率,教师还应与学生讨论项目的进展情况,解决团队可能出现的缺乏信任、害怕冲突、缺乏责任感、不注重结果等功能紊乱问题。
  引导消极或过分积极的学生。针对项目中搭便车、无兴趣参加、参加活动无准备等消极的学生,教师应与他单独谈话,了解其不作为的真正原因,如果谈话不起作用,则应扣减其期末成绩。相反,对于那些在团队活动中独霸发言、过分活跃的学生,教师也应帮助他们学会多给别人一些机会。
  引导学生学会管理冲突。团队成员的风格不同,出现冲突的可能性就大。建议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了解冲突的成因,获得缓和及解决团队冲突的技能。团队成员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有分歧,可采用小组讨论或投票表决的发式来达成统一意见。如果团队不能独立解决冲突,可求助于教师,在此情况下,教师应与全部成员见面,而不是逐一面谈来解决问题。
  (四)递交成果
  要求学生递交阶段性项目成果。这不仅有助于教师掌握团队项目的进度,还能帮助和促进学生按计划进度完成项目。
  团队的口头陈述及书面报告。团队数量较少时,可要求学生在期末的课堂中作口头陈述,占用的时间一般为2―3次课,作完陈述即递交书面报告。如果团队的数量超过10个,而教师又要求学生作口头陈述,则应在课外时间进行。笔者建议小组数量超过10个时,不作口头陈述,只提交书面报告。
  要求学生在半期及项目完成时填写同伴评价表,并在表格后简洁地评价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成员在项目中的表现,以利于教师评判个人在项目中的成绩。
  提交个人总结和团队总结。总结应包括个人(或团队)对开展团队项目的意见、看法,个人在团队项目中承担的任务,任务完成的情况,个人对团队项目的贡献,所获得的个人技能及人际间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他有待提高的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五)评定成绩
  成绩的评定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使用“评分标准”计算出团队总的得分。教师应规范学生的书面报告、台上陈述等,订出具体的评分标准,在给学生分派项目的同时,将“评分标准”给学生,以确保在评定团队项目成绩时的一致性,减少主观性评价。
  第二步,计算团队成员给个人的平均分。学生根据各成员的表现,将一个确定的分值(100乘以团队成员的数量)分配给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各成员,加总得分,再用总分除以团队成员的数量得出单个同伴评价的个人分数。在此基础上,汇总团队各成员的评分,计算出同伴给个人的平均分。
  第三步,计算各成员的最后得分。Ravenscroft论证了个人分数占70%的权重、团队得分占30%的评分方案比使用单一个人评分方案好。计算公式是:
  各成员最终得分=团队分× 30% + 团队同伴给个人的平均分× 70%
  例如:组建的团队有5名成员,第一步,根据评分标准,团队的得分82分;第二步,计算个人得分:先要求团队每位成员填写同伴评价表。其中成员5的填表参见表1。
  然后,汇总团队其他成员的评价表,得到表2。
  
  
  第三步,计算个人最终成绩得到表3。
  教师在评定成绩的过程中,应注意中庸的为人之道,让中国的学生进行同伴评价时,左右为难,即便是同伴在项目中表现欠佳,他们也会倾向于给所有的成员相同的分,以避免得罪同伴,此举将增加搭便车的几率,造成不公平。教师应严禁学生进行同伴评价时,给出相同的分数,否则评价人的分数作零分处理;教师也不能给团队成员相同的成绩,这会伤害到大多数学生。另外,由于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每个成员对团队的贡献是不一样的,但一个能力稍差的成员在项目中已经竭尽全力,教师应认定其对团队的贡献度等同于其他成员。

  (六)反馈意见
  评分工作结束后,教师最好同每个团队单独见面,就他们个人及团队整体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提高的技能等进行简单的评述,这有助于个人及团队更有效地运行;同时听取学生对团队项目及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团队项目教学法。
  
  三、实施效果与改进措施
  在会计双语课程中采用团队项目教学法后,取得的效果可归纳为:
  第一,使课程更有吸引力,促进专业知识学习。很多学生以前没有关注财经新闻的习惯,在完成团队项目的过程中,财经新闻每天必看,并且开始关注和思考该摘新闻对会计领域的影响。
  第二,团队成员建立起了信任和责任感。通过在一起完成团队任务,增进了成员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培养了责任意识。特别是完成的任务得到教师和同学认可时,成员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第三,提高了人际间的沟通和交往能力。到讲台上发言,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书面报告和总结,提高了写作能力;在完成团队任务过程中,学生意识到具备与不同视野和性格各异的人一起有效工作能力的重要性。
  第四,提升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是每个学生应培养的能力,而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止一个,通过团队成员的讨论,资源的整合,最终找到能为大家所接受的最佳方案,这一过程让学生收获了很多。
  第五,丰富了课程的考核方式。团队项目约占课程总成绩的20%-30%,这不仅让课程考核的方式多样化,也有利于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
  总之,成功的团队经验有助于学生认识到集体智慧的力量,有助于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团队成员间建立起信任和责任感、提高人际间的沟通和交往能力、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在实施团队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如何在大的教学班级有效地采用此教学法、如何客观正确地使用学生的同伴评价表、如何量化团队教学法取得的效果等,都有待进行后续的思考和实证研究,以期进一步完善团队教学法,促进会计双语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会计和商业惯例的高级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育,2007(1):38.
  [2] 吴向阳.会计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24):162.
  [3] Katzenbach, J., and D. Smith. The Wisdom of Teams: Creating the High Performance Organization. New York, NY: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Inc. 1999.
  [4] Carol L. Colbeck, Susan E. Campbell, and Stefani A. Bjorklund. Grouping in the Dark.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71, no. 1 (2000):60-83.
  [5] Schilder, J. Work teams boost productivity. Personnel Journal, (1992). 71, 67-71.
  [6] Coleman, R. J.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alitions. ASEE Prism6, 1996,24-31.
  [7] Bamber, E.M., Watson, R.T.,& Hill, M.C.. The effects of group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technology on audit group decision making. Auditing: a Journal of Theory & Practice, 1996,Vol. 15 Issue 1, p122-134.
  [8] Koppenhaver, G., and C. Shrader. Structuring the classroom for performance: Cooperative learning with instructor -assigned teams. Decision Sciences, 2003,1(1):1-15.
  [9] Cheryl A McConnell and Craig M Sasse.An anticipatory case for managing teams and team projects. Issue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 Feb 1999;14,1.
  [10] Lencioni, P. The Five Dysfunctions of a Team: A Field Guide for Leaders, Managers, and Facilitators. San Francisco, C: Jossey-Bass. 2005.
  [11] Albrecht.W.S. & Sack.R.J.. Accounting Education: Charting the Course through a Perilous Future. Accounting Education Series. Vol.16. August 2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706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