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刍议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廖红星 尹 恒

  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最近的十年中取得了重大的发展,高等学校连续扩招,在校人数逐年增加,办学规模逐步扩大,这为高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了提高高等院校的办学效率,充分地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加强高校的内部管理已成为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的内在需要,而内部审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我国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相对于政府审计、社会审计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内部审计各单位水平及其内部审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认识不一。但高校由于其自身所拥有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其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尽管高校内审信息化有一定的基础,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信息化程度并不高,具体体现在:
  (一)审计人员的信息意识淡薄。
  一方面部分审计干部由于年龄偏大,业务老化,知识结构单一,对应用计算机不感兴趣,同时由于专业限制,在高校内审部门中真正精通软件和计算机运用的人才较少,因而审计人员信息化水平总体偏低。另一方面部分审计人员认为只要拥有了电脑,能上网,就实现了信息化,然而要充分发挥信息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益,就必须有种种类型的信息在传递、交流并转化。对审计来讲,要真正把审计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信息利用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二)审计信息化的数据加工处理方式简单。
  高校审计部门大多数人在工作中都使用电脑,但其应用仍停留在较低水平,大部分只利用电脑上网,了解信息;一部分只是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或表格制作,如利用Office中的Word和Excel,信息录入的方式简单,并且录入信息的使用效率不高。
  (三)审计信息的共享程度低。
  高校内审部门的电脑虽然都已联入Internet,但目前针对高校内审的成熟软件仍然缺乏,各个电脑上的数据仍然是如同单机版。审计流程上的各类信息仍然是离散的,不同的审计人员所采集的信息都在不同的电脑上,无法有效地通过管理平台实现共享。此外在审计过程中,需要与上级主管部门和内部职能部门沟通,审计委托函以及审计报告需要这些部门的传达或批复,而目前这些批复是以纸质形式下达,信息的录入和处理滞后,延长了审计时间,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处理,耗费人力、物力。
  
  二、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
  
  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化,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将向何方发展,这是值得广大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者研究的问题。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做出前瞻性的预测,有利于更好地指导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应把握以下几个趋势:
  (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转变:向高层次发展,独立性增强。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其主要表现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上。它要求内审机构在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被审计单位及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的干预,以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一般来讲,内审机构的主管领导级别越高,越能体现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越有利于审计业务工作的有效开展。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学校的最高行政领导人,故在其领导下的内审机构能够较好体现它的相对独立性,从而为内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设置独立性的内部审计机构,成立校审计委员会,向校长负责并报告工作,这是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必然趋势。
  (二)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由监督型向管理型发展。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日益深化,迫切要求审计职能向内部管理服务方面转变。现代审计的目的除了查错揭弊外,最主要是通过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等考虑预期的问题,提出有待于改进之处和需要采取的防范措施。要从单纯检查财务收支的合法、合规性转变为重点检查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效益性,注重发挥审计评价职能。在审计职能实行转变的过程中,除开展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建设与修缮工程项目审计之外,还应相继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基础风险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等拓宽审计范围,使审计职能从“监督型”向“服务型”转变。以提高效益、完善管理和降低风险为核心,为学校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服务。
  (三)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转变:由专业型向复合型发展。
  现代高校内部审计应当向“四师”方向发展,由审计师(会计师)、经济师、工程师、律师四个方面的专业人员组合配置高素质高水平的高校内部审计队伍。为此,审计人员第一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内审人员不仅要有会计、审计专业方面较高的知识水平,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会计、审计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同时应深入学习掌握税务、统计、管理、法律、计算机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等专门知识,掌握先进的审计工具和审计方法,如审计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内部控制审计法等,并学会在实际工作中熟练运用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第二要具有及时更新知识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内审人员要加强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学会运用新的审计技术,以适应内审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
  
  三、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策略探索
  
  高校审计工作一直为高校的正常运转保驾护航,在维护财经法纪,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适应高校信息化的发展,保证内部审计持续的生命力,高校审计工作面临新的要求。
  (一)提高内审地位、强化信息化意识。
  审计最基本的职能就是监督,而且是超脱于会计监督的较高层次的监督。我国高校的办学规模越大,管理层次越多,就越需要监督,而且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这种监督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切实加强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一定要让全社会特别是校领导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只有领导思想上充分认识了内审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在行动上真正支持内部审计工作,从而避免内部审计今天隶属于纪委领导,明天又放入监察部门的状况。笔者认为,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可以直接对校长负责或者对校务委员会负责,这样才能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层次,使内部审计的地位相对超脱。而内审机构也只有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才能真正发挥她的制约作用和促进作用。同时,审计工作者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以积极的态度迎接高校信息化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只有敢于创新,坚持创新,才能使高校审计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培养适应信息化环境审计队伍。
  目前人才短缺是制约高校内审工作发展的关键所在,一部分审计干部由于年龄偏大,业务老化,知识结构单一,对应用计算机不感兴趣;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知识更新培训的不足,许多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及相关技能无法得到同步提高,计算机应用仍停留在较低水平上。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展信息知识培训,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改进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或者尝试将内部审计人员派到社会中介机构培训,接受社会审计的先进经验。总之,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人始终是第一位的。
  (三)努力建设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系统。
  金审工程是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个重点业务系统之一,它为全国各类审计部门、各级审计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2004年到2007年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提到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划,建成审计专网、审计内网和因特网接入网。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畅通高效的信息资源收集渠道和方式,不断充实、完善、整理和丰富信息资源,逐步实现与其他高校审计部门,各级政府审计机关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在目前审计软件比较缺乏的情况下,有条件的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可尝试自己开发,根据本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注重外部力量与内部力量的结合,注重审计人员与技术人员的结合,最终建成高校内部审计管理系统、实施系统。
  (四)审计办公的自动化。
  随着计算机运用的不断普及和办公自动化的发展,计算机已逐渐运用到审计项目的管理工作中,实现审计管理的计算机化与网络化,提高了审计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事实上,在以后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中,计算机将成为内部审计工作与管理的一个必备工具。审计项目管理包括:审计计划、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档案、审计法规等,这些都可以用计算机进行管理。计算机可以将各种管理项目进行重新组合、重新分类、进行各种数据处理,供审计人员需要时随时调用和打印输出,直接服务于对手工会计系统和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辅助审计,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作者单位:湖北省仙桃职业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873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