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林

  摘要: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国际商务专业培养外贸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然后目前课程体系还是较多以学科为中心,这与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宗旨相违背,因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本文试以常州工程学院国际商务专业为例,探索行动导向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国际商务 行动导向 职业岗位群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也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目前,我国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主要是有以学科为中心和以岗位应用为中心两种课程体系,前者主要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任,强调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向国际商务专业理论研究方向发展;后者主要以培养国际商务专业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为中心,强调实际操作能力。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通常重理论轻实践,以岗位应用型为中心则相反,重实践,轻理论。目前我校国际商务专业在课程体系上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基本上部分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部分课程以岗位为中心。针对专业课程的设置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国际商务教研室全体教师着手对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改革。
  1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对江苏省企业对商务人才需求的调研,我们制定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国际贸易业务流程、单证制作、价格核算、交易磋商、市场调查、营销管理、客户管理、电子商务、商务行政管理等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在外贸企业或各类中小企业从事外贸业务、营销管理、商务行政管理等业务工作,具有良好的商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职业态度,技能过硬、身心健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 高职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内涵及开发的基本原则
  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就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高职项目课程通常是基于工作任务的,因而必须以严格的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其思维与行动的目标指向是通过应用综合知识与技能完成;其结果是获得制作的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能力。国际商务专业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目标、以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以典型服务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来组织教学等三个方面。通常在开发课程体系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基本原则:
  2.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质量为目标
  人才培养计划中所设置的课程要与就业目标直接挂钩,能清晰地体现出就业方向及工作必须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与就业目标总体无多大关联的课程少开,即使开了占用的课时减少。使得课程设置精减实用,目标明确。同时结合我国的就业形势,应在培养扎实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在职业岗位群里的择业和转岗能力。除了培养一般的职业能力,更要注重培养与人沟通交流与再学习能力,为学生奠定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基础,从而赋予他们自我生存以及后续发展的能力。
  2.2 以专业目标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
  我们国际商务专业培养目标主要以人才规格分析为前提,因而课程体系设置应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通过人才规格分析,我们得出国际商务专业的核心能力是交易磋商、价格谈判和外贸制单,这是课程体系模块设置的重要依据,应在课程模块对应能力模块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着力强化能力培养。
  2.3 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以适应学生智力特点为尺度
  高职教育有别于本科教育的重要标志是它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中心,建立有利于能力形成、特色鲜明的实践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高职学生的主体是高考成绩处于中间段的学生,这个群体一方面思想活跃,参与热情高、社会活动能力强,另一方面学习动力不足、主动性和稳定性差、自我调控能力差,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智力特点,因而更具有应用型人才的智能优势,所以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排除学科式的体系课程,重构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使教学更适合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
  3 国际商务专业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设计
  3.1 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国际商务专业一些专业课程可以由若干个学习领域组成,所谓“学习领域”,是指一个由学习目标描述的主题学习单元,一个学习领域由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即基准学时)三部分构成。专业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针对企业相应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来编排相关的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等,这样就与实际职业活动过程相符合。实践证明,学生认知的心理顺序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未来到企业工作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突破传统学科型的“三段式”课程结构,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真正转向以“能力”为基础。这需要我们深入企业,分析企业岗位领域,从而确定课程“学习领域”,通过分析具体工作过程选择课程内容并与之相对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当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并非要否定理论知识,只是强调突出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主体地位,以工作任务来引领、促进理论知识学习,使理论与实践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主动性。
  3.2 改革教学方法,实行以项目化教学为核心
  “行动导向”教学法(也称项目教学法)在德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最早出现,这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方法,每个单元教学都应用专业技术(技能)完成一个项目。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目前我国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已经逐步朝项目教学方面转变,以行动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要求我们的教学方法必须突破原来的“先理论后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传统学科性灌输式教学模式,实行以实际工作项目为对象,以工作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的“项目教学法”。
  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区别体现在教学中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书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工作现场为中心,从而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专业技能。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可以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依托,以具体进出口业务为主线,把业务划分成若干模块,在模板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其他课程(如,进出口单证、国际结算、报关、报检等)的知识融入进去,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
  3.3 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建立目标职业的岗位职业能力体系
  美国职业培训中有一种“KAS”模式,它将目标岗位的职业能力分解为K(knowledge,即知识与素养)、A(ability,指一般能力)和S(skill,指职业技能)。在教学上对知识与素养(K)的要求是了解,对一般能力(A)的要求是一般掌握,而对职业技能(S)的要求是熟练掌握。从长期发展看,一般能力和职业技能是毕业生成长的关键能力。

  在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出现实践性专业课程开设不足、实践课时量不够、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分配比例不合理等现象。而高职的人才培养定位是以应用为目的,坚持以够用为度,重技能操作,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企业也都希望所招聘的高职毕业生能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应当有一定数量的可以体现专业特色的实践性课程。并通过开发或购买相关外贸教学软件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特别对一些实操些很强的课程如外贸单证实务、报关实务、国际货运与保险等,通过软件模拟教学比单纯理论教学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效果更好。
  3.4 根据岗位群与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对目前外贸行业职位的调研,可以将外贸行业职位分成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国际商务单证员、货代、报检员、报关员等工作岗位,其中外贸业务员、跟单员等相对而言就业面较宽,比较笼统,而报检、报关等专业性较强,就业面较窄。
  结合当前整体就业形势和我系往届毕业生学业情况,可以对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在确定有关外贸岗位的职业岗位群的基础上,开设不同的专业方向,如“外贸业务员+报关员方向、跟单员+货代方向、外贸业务员+单证员方向”等,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确定需要达到的职业目标,根据专业方向与外贸工作流程来确定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对于不同方向,在具体教学中要做到各有侧重点,避免专业方向之间的课程的有过多重复设置。此外,结合不同外贸岗位资格证进行专门培训,以强化相关岗位技能,同时使学生能够持专业资格证书毕业,具备有关外贸工作岗位的实操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常州职业技术学院[J].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0.
  [3]姜大源.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Z].2007.
  [4]姚大伟.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思考[J].管理教育,2008.
  [5]杨庆.以职业岗位群为目标的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6]魏彩慧.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研究[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89).
  作者简介:
  徐林(1981-),男,安徽马鞍山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
  基金项目:本文系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1院级教育研究课题“国际商务专业行动导向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编号:11JY015)部分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9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