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熊文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倡导主动参与,操作实践,师生互动,交流合作,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生活数学。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呢?
  一、营造氛围,主动参与
  “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新一轮课改教师更应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讲出来;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怀、尊重、理解和信任带给学生,积极营造一种融洽、民主的学习氛围。
  “教育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的火药被点燃,而是要使一切的天赋和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新《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我们教师首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要注意适时向学生倾注自己的爱。每一个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都会使学生受到爱的鼓舞,得到一种情感体验。教师应是良师益友,是学生的大朋友,是其学习的合作伙伴,是其成长的促进者、引导者。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教师温和、风趣、幽默的语言,富有教育机制的教学过程,以“童心、童真”,用智慧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教育智慧要用的适时、适度,更要经常,引导学生消除自卑,不断挑战自我,帮助其恢复信心、树立信心,启迪其潜在心智,使其想并敢主动参与。
  二、创境激趣,自主学习
  “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知识构建起来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过程与方法,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操作实践,师生互动,生与生互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主体学习能力。
  1.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产生强烈探究愿望。一位教师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出示3=30=300这样一道算式,你能根据生活经验,用适当的方法,使这道算式成立吗?经过相互交流讨论,学生得出了很多不同的答案,教师趁势质疑,如果只允许加两点,你还能使这道算式成立吗?正是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自然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同时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感受生活处处皆数学,处处用数学。
  2.加强操作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动眼,通过动中做、动中学发展能力。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看一看、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在操作、探索、交流、讨论中提高了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数学学习过程实际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不断为学生设疑置难,让学生处于悬念之中,从而产生新奇,唤起其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首先通过三组平行四边形面积大小比较: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底。前两组的面积倒好比较,但是比较第三组的面积大小学生陷入茫然之中。教师以此质疑,通过分组合作,共同探讨出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可以剪拼成已学过的长方形方法等。同时再次设疑,“你有办法算出一块很大的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明白刚才方法的局限性,还必须想出新方法,学生在这个问题情境中,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正是通过设疑置难,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的情境,使学生想探索,能探索。
  三、 赏识激励 体验成功
  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获得成就感,这种激励是强有力、最有效、最持久的,也是将激励转化为学习动力的最佳途径。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强调对学生的多元评价。因此,在教学中,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等心理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对他们多赏识、多激励,使其产生发展的动力。同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在课堂上,在生活中的闪光点,作业里的亮点,考试中的成功点。一句“你真棒”“真聪明”,竖起大拇指,摸一摸学生的头……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温柔的动作,一张面带微笑、包含鼓励与期待的笑脸,会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
  课堂上,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多给学生肯定与激励,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逐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主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22905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