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高校志愿服务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罗曼

  【摘要】高校志愿服务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一条重要路径,通过对志愿服务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行探究,对志愿服务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进行思考,进一步认识到高校志愿服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大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国家重大活动都活跃着大学生的身影,而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是社会文化的窗口。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文化素养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前景。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组织,社会经济、以及大学生就业等方面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进行认真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一、21世纪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
  (一)高校扩招导致数量和生源发生变化
  近些年由于高等教育逐步的由精英教育开始转变为大众教育,众多高校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扩招措施,这也使得以往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学子有机会一圆自己的“大学梦”。更多的高中毕业生拥有更多的机会进入高等学府学习,这是社会的一个进步,但却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从生源素质来说,大部分的当代大学生都是从农村到城市,环境的差异性会让很多这样的大学生感到陌生和不适,尤其是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同学,更为典型,他们存在着强烈的自卑心理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可能导致他们在于人交往的时候会出现自我封闭的现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等已经不大适用。
  (二)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群体深受互联网的影响
  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上最繁忙、最富有挑战性的、最具有活力地改变着世界,而大学生正生存在这样的日益网络化的环境中。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接受新事物快,知识面宽、涉猎广泛、兴趣多样的特殊群体,网络无疑会对他们的学习方式、身心健康以及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网络不仅可以使大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各种信息,使得大学生可以在网上随意浏览与下载自己想要学的知识,同时还提供了一个广阔自由的、较为缺乏监管力度的言论空间和交流平台,网络以其开放性和广泛性迅速的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使用者,也使得世界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意识、价值观念的涌入、交融和渗透极为迅速,这些势必对于在我国传统一元化价值观念主导下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
  (三)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化,本土文化遭受外来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大
  加入世贸组织后,西方的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文化观念大量涌入,西方敌对势力也会乘机加紧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西方腐朽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也将对我国造成一定的冲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统的意识形态该如何主导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思想文化市场,这已经成为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高等教育改革的负面效应引起大学生思想的波动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也不断改革,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也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每年大学生生毕业规模越来越庞大,随着当代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的逐步显现,大学生也逐渐的开始产生一种不平衡的心理;同时在高校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大学生权益意识逐步开始觉醒,维权活动时有发生,这一新的现象也给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五)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许多高校师生的思想和心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众所周知,高等教育人事分配制度、管理体制、教学科研改革等都涉及到教师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当招生收费制度出台后,高校之中的师生关系就发生了变化。尽管有许多老师依旧在宣传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这个教育理念,但实际上由于制度改革的原因,有一些教师在自己的科研项目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为自己创收,而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却很少去浪费心思
  二、志愿服务是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路径
  1994年,中国青年志愿者在共青团中央的指导下成立,志愿服务活动在社会各行各业开始蓬勃发展。2009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教思政(2009)9号],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把志愿精神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育人作用。”多年的实践证明,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慢慢的开始受到广大青年学子的热切关注。
  (一)志愿服务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培养了当代良好的职业道德
  针对大学生所共有的那种求新求变的心理,通过志愿服务这一实践形式,使大学生亲身体验社会中的不同角色、全面考虑问题、解决自身周边的冲突并尝试承担不同的责任,不断增强履行职责的能力,从而实现个人价值的挖掘,增强自身的社会归属感及责任感。青年志愿者协会及许多学生社团也应该定期组织志愿者赴敬老院、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通过和孤寡老人、残疾儿童的接触,使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从活动开始时的同情感转变为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将会对对大学生道德情感的教育、培养和熏陶起到显著的效果。促进青年学生“人人心中想责任、人人行事重责任、人人工作尽责任”。
  (二)志愿服务培养了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集体主义教育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很多志愿活动都是集体开展,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大家走到一起,自然产生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种合力,从而使活动集体更加具有凝聚力和竞争力。只要有了集体荣誉感,学生就会更加热爱集体,并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表现出主人翁的责任感。如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各高校积极倡导组建校系两级重点团队,每个5-20人的团队从实践内容的确立、经费的预算等开始谋划,到重点团队申报、开展实践活动。实践过程中还要对每一个成员进行分工。一支准备充分、安排周密、分工明确的团队必然会取得丰硕的实践成果,这对培养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志愿服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志愿服务活动是一项包含了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有着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学生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起到教育自己的作用,从而加深大学生对社会和自身的了解。潜移默化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每一个志愿者的意识中。为加强志愿服务活动的辐射范围,国内高校可以在中小学、敬老院、社区、风景区等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定期安排志愿者开展科技宣传、文艺演出、法律援助、敬老服务、助残服务、扶贫帮困等活动。并通过定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志愿者赴厂矿、企事业单位、社区、农村等开展见习、挂职、调研活动,使得学生们对社会状况、国情和民情都能有切身的感受和了解,提高对人、对事、对社会的判断力。同学们还可以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了解社会对新时代人才的需求,了解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和评价,这对志愿者自身的成长和提高也可以起到较大的帮助。
  三、对于高校志愿服务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思考
  (一)政府应加大对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
  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的良好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从大学生的角度爱看,如何才能有效地保证高校志愿服务的深入地开展?关键就在于政府的推动、支持与扶植。鉴于我国正处在社会,尽管高校志愿服务已经产生了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但他的发展还比较受限,这就要求大学生志愿者们在行动上要大胆创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因此在今后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开展中,政府方面应着重加强对高校的志愿者组织在财政以及相关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二)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的法律法规,为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根据最新的调查显示,志愿服务的水平位于全国之首的广东、浙江等省市较早之前已经通过了志愿方面的条例或规定。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加快志愿服务的法律法规,这样不仅可以为志愿者的合法权益提供有效保障,还能够通过法律途径来保证志愿组织的经费来源,进一步地推动志愿服务的繁荣发展,为高校志愿服务保驾护航。
  (三)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对社会的公益效用的宣传
  高校志愿服务的发展不仅仅需要法律上给予的保护,更需要全社会的充分的认同和支持。应该加强志愿服务组织的社会公益效用,提高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同度。从目前来看,经费不足一直是高校志愿服务组织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是政府给予的经费支持不足,另一方面志愿组织本身没有在社会上筹集足够的资金。因此社会各界对于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所给予的足够的关注与资金支持,是我们高校志愿服务得以持续而良好开展的后勤保障,也是开展志愿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四)各高校领导要加大对志愿服务的重视
  由于志愿服务的特殊性,组织者需在较短时间内集中组织人员开展活动,与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是息息相关的。为了志愿服务能够顺利、有效、全面开展,学校应该成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领导小组,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统筹规划并进行统一管理,同时整合全校各部门资源,使得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推动志愿者队伍的繁荣发展。
  (五)要加强创新,实现志愿服务内容和方式的多元化
  为了把握住新形势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征规律,使其呈现多层次、多元化、多种模式循序渐进、递次上升的良好态势。志愿活动的规模要由单人单队的小规模区域性活动逐步向团队型、大规模区域性集中活动方向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志愿服务的策划者应积极听取大学生志愿者的意见,在志愿服务策划中,充分考虑志愿服务的感染力、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加大对高校志愿者的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如何提高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质量,更好地发挥服务的作用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对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理念和内涵、基本要求和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培训。志愿服务培训的途径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通过举办“志愿服务文化培训日”、志愿服务讲座,甚至通过互联网建立志愿服务网站的形式,让更多的志愿者得到专业性地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都未曾停止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强和改进针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高校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系到人才的成长、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而且关系到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强盛、社会的发展。志愿服务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同时也扩充了其内容和形式,开始逐步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将志愿服务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中,可以有效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刘畅,志愿服务——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2 成双凤,论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6
  3 安国启,志愿行动在中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4 丁元竹,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与问题[J],志愿服务论坛,200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45508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