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语料库的韩国留学生“把”字句 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沈丽丽 李柏令

  摘要:本文收集、整理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韩国留学生的255条“把”字句偏误语料,梳理出“把”字句的偏误类型,将其分为“补语偏误”等6种,并且根据“把”字句的15种句式,对这些偏误句进行句式归类,统计出每种句式偏误的数量和频率。进而从学习策略的角度,从补偿策略、泛化策略、回避策略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韩国留学生在“把”字句习得过程中出现偏误的原因。在分析过程中,本文也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做了对比,认为韩国留学生在“把”字句习得中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回避。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建议在教师的教学对策中应该采取鼓励使用的态度,包括区别对待偏误、多用隐性教学、避免“教学迁移”等方面。
  关键词:偏误分析“把”字句汉语语法习得二语习得对外汉语教学一、引言
  “把”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黄伯荣、廖序东,2007)。“把”字句是对韩汉语教学的难点之一,也是韩国学生汉语习得中的一大困扰。就韩国留学生的表现而言,上课时似乎听懂了,课后的练习也基本会做,但平时生活中却仍然不会用“把”字句。
  前人已对韩国留学生的“把”字句习得展开了一些研究。例如,林载浩(2001)曾针对韩国学生习得“把”字句的情况做了初步考察,并作了偏误分析。李宝贵(2004)也对韩国留学生的“把”字句做了偏误分析。金道荣(2010)则通过对韩国学生的实证调查,结合历史文献中的相关资料,对阿尔泰语法背景下的汉语“把”字句偏误生成机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这些成果都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仍然需要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展开更多的研究。
  本文利用北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将其中收集的韩国学生的255条“把”字句偏误进行分类和定量分析,并讨论产生偏误的原因。
  二、“把”字句偏误的分类和统计
  本文首先把255条偏误句分为“把”字的“当用而不用”“不当用而用”和“其他”三大类,并得到其总体情况(见表1)。
  表1:韩国留学生“把”字句偏误总体情况表
  类型 数量 比例(%)
  当用而不用“把” 80 31.4
  不当用而用“把” 70 27.4
  其他* 105 41.2
  总数 255 100
  
  (*这一类指用了“把”字句,但出现语序不符合规范、遗漏必要成分等情况。)
  从表1可见,当用而不用“把”的偏误比例高达31.4%,不当用而用“把”的比例有27.4%,这两类偏误的比例(58.8%)占了全部偏误句的一半以上。由此可以看出,韩国留学生在学习“把”字句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把”,什么时候不该用“把”。这应该是留学生在习得汉语“把”字句时的普遍问题。
  在第一次分类的基础上,本文对255个偏误句进行了再次分类,分为补语偏误、谓语偏误、宾语偏误、状语偏误、单纯缺“把”句、“让”“使”误用为“把”等六种偏误类型。
  1.补语偏误:主要体现在动词后缺少相应的补语成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把光杆动词的偏误也归于这一类。如:
  (1)我也[C]是想,怎么把病人{CC治人}杀呢{CJba}?
  (2)一个最亲的最爱的人在他[C]身旁十分痛苦地喊叫或要求把他杀{CJba}。
  2.谓语偏误:主要是用了不能充当“把”字句谓语的动词或是缺少谓语动词。如:
  (3)我叫×××,今年把大学毕[C]业了{CJba}。
  (4)那天开始我把书朋友{CJba}。
  3.宾语偏误:多体现在缺少宾语或宾语是不确定的成分。
  (5)都变成推{CC托}给别人做{CC作}事的人了{CJba}。
  (6)人在生活中会遇[B曹]到困难,那时候有的人把困难{CC难[B观]}克服下来{CJba},另外一些人并不克服,甚至弄成自杀或走不好的路。
  4.状语偏误:主要是出现在否定动词、能愿动词位置的错误。如:
  (7)我们把这个问题不应该轻视{CJba}。
  (8)把抽完的烟不要扔在路上{CJba}。
  5.单纯缺“把”。如:
  (9)我呢,[BC]过得很好,交了好多朋友,而且{CC2而}自己照顾得很好{CJba}。
  (10)还有汽车的喇叭声,随时行路人吓[B下]一跳特别是小孩子{CJba}。
  6.“让”“使”误用为“把”。如:
  (11)同样,个人也通过这种人生的困难,更多地{CC的}训炼自己,把自己成为坚强的一个人{CJba}。
  (12)在这样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你们把我留学到中国了{CJba}。
  对上述六种类型的偏误统计见表2。
  表2:韩国留学生“把”字句偏误类型统计表
  偏误类型 数量 比例(%)
  补语偏误 49 19.2
  谓语偏误 54 21.2
  宾语偏误 19 7.5
  状语偏误 35 13.7
  单纯缺“把” 33 12.9
  “让”“使”误用为“把 ” 33 12.9
  无法分类 32 12.6
  总数 255 100
  
  由表2可见,谓语偏误和补语偏误出现的比例是最大的,两者占了全部偏误的40%以上。
  通过表1和表2可以看出,韩国留学生在使用“把”字句时,主要出现的是谓语和补语偏误。
  我们根据“把”字句不同句式,对收集到的语料进行句式分类,以便探求韩国学生在使用“把”字句时,出现最多的偏误句式,也就是最难习得的句式。
  李英、邓小宁(2005)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将“把”字句总结划分为15种句式,本文以此为基础,统计255个偏误句在每种句式中出现的比例,并和针对母语者的相关研究结果(吕文华,2008)进行对照,以找出母语者中使用最频繁而学习者中偏误也是最多的“把”字句句式(见表3)。
  表3:汉语母语者“把”字句句式使用频率和韩国留学生“把”字句句式偏误频率对照表
  句式 吕文华(2008)(%) 本文(%)
  1. S +把 + N1 + V 在/给/到/向 + N2 27.8 22
  2. S +把 + N1 + V 成/作 + N2 6.3 25
  3. S +把 + N + V (一/了) V 2.7 0.7
  4. S +把 + N + V 了/着 3.8 2.3
  5. S +把 + N1 + V + N2 3.1 2.7
  6. S +把 + N + V +时量补语 1.1* 0
  7. S +把 + N + V +动量补语 0.7
  8. S +把 + N + V +结果补语 23.3 7.8
  9. S +把 + N + V +趋向补语 19.9 7.4
  10. S +把 + N + V +状态补语 3.5* 1.6
  11. S +把 + N + V +程度补语 1.6
  12. S +把 + N +给 + V +其他成分(多表示不如意) 1.1 0
  13. S +把 + N +一 V 2.8 0
  14. S +把 + N + AV (A =动词前的修饰语) 1.4 4.7
  15. S +把 + N + V 1.5 38
  
  *李英、邓小宁(2005)的第6、7类和第10、11类在吕文华(2008)中各归为一类。
  通过表3,我们可以看出,在母语者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句式在韩国留学生中出现的偏误也较多,例如,句式1、2、8、9是母语者中出现最多的“把”字句,使用比例高达77%,也是韩国留学生中出现偏误较多的四种句式,比例高达62%。
  值得注意的是,句式15在母语者中仅占1.5%,而韩国留学生出现偏误的竟占38%,远远领先于其他句式的偏误。我们推测,这是由于韩国学生对动词不加考虑直接用于“把”字句,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母语语序的影响。这一点下文还要详细分析。
  三、偏误原因分析
  对韩国留学生“把”字句偏误出现的原因,我们认为可以从学习策略的角度加以分析,包括补偿策略、泛化策略和回避策略等三个方面。
  (一)补偿策略
  补偿策略是指学习者借用母语的某个语法手段来帮助目的语的产出,一般表现为母语迁移。
  1.韩语语序迁移
  偏误分析研究早已发现,母语和目的语相似的地方有时反而更容易产生偏误。汉语的基本语序是SVO,宾语一般位于谓语动词的后面。但在“把”字句中,宾语的相对位置却是在谓语动词的前面。从“把”字句的形式上来看,就显得和韩语的语序相同,而且“把”后的宾语和韩语的宾格名词也有一定对应关系,韩国学生就容易按照母语的语序,不顾“把”字句的限制条件,简单加上一个“把”字,以为这就是“把”字句了,因而经常出现“S+把+O+V”这样的句式。这也是上文提到为什么句式15的偏误出现比例最高的原因。如:
  (13)我们要理解他们的把死选择的原因{CJba}。
  2.及物和不及物动词的划分不同
  汉语和韩语中对及物和不及物动词的划分并不是对应的。韩语中表示存在、思考、所有等非动作性动词是及物动词,可以直接带宾语,而汉语中却不是。汉语“把”字句中的及物动词只是对应于韩语中动作性较强的动词,并且对宾语有处置义,这样的动词才可以进入“把”字句。由于韩国学生很难判断到底哪些汉语动词是及物的、哪些算不及物的,就以韩语的划分标准来使用汉语的动词,因此造成大量的谓语偏误。
  (14)因为你们在世界上最了解我,把我心里所想的一切也都知道{CJba}。
  3.韩语没有补语
  “把”字句的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动词后常有别的成分,比较典型的用法是加上表结果、趋向等的补语。但在韩语中,动词位于句子的末尾,后面不可能再出现补语。韩语的状语可以表示汉语补语所表达的意思,并且都位于谓语动词之前,是S+O+()+V的语序。这样一来,韩国学生在使用“把”字句时,如含有对动词的修饰成分,就会采用状语形式,而不采用补语形式,由此造成偏误。例如:
  (15)我愿意的工作就是导游,所以您公司[B可]把我招聘的话,你们[C]公司也是有利的{CJba}。
  (二)泛化策略
  “泛化”就是把目的语的一种语法规则无限扩大,用到其它不适合的句式中。韩国留学生大多是已经形成了一定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的成年人。成年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强,善于对事物进行总结概括,表现在语言学习上,则是会总结出一套语言规则加以运用。由于学生自己总结的规则不完全正确,或将老师讲授的某些语法规则进行类推和泛用,无形中扩大了使用范围。
  1.否定句式的泛化
  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韩国留学生首先习得“否定词+动词”这一汉语否定句的基本语序,然后会把这个规则泛化到“把”字否定句中,造成了否定词的位置偏误。
  (16)把抽完的烟不要扔在路上{CJba}。
  2.动词功能的泛化
  学生“把”字句习得中的谓语偏误,主要是误用了不适用于“把”字句的谓语动词。根据限制条件,“把”字句中不能用不及物动词、能愿动词、关系动词、一般心理动词、存现动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等作谓语,而学生往往会使用这些动词做“把”字句的谓语,导致出现病句。这是因为学生将“‘把’字句由动词构成”这一认知泛化类推到所有的动词。
  (17)我觉的困难和挫折是把年轻人成为强者{CJba},所以我认为{CC以为}困难和挫折是所有的年轻人一定要经历{CC经验}的重要的事情。
  这是由于学生把“成为”误认为与“作为”是同样的类型,从而产生偏误。
  3.回避策略
  回避策略是指学生在使用目的语的过程中,因为对某一语音、某一词语或某一句式把握不准,害怕出错而采取的一种“避繁就简、避难就易、避新就旧”的消极措施。回避策略的采用与学习者的个性有关,包括学习者个体的个性和学习者所属民族的个性。一般认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的东亚人总体都是偏向内敛的性格,面子观较强,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更多地采用回避策略。上文统计中所发现的大量当用而不用“把”的偏误,正是韩国留学生回避使用“把”字句的反映。
  (18)现代人们追求的跟以前不太一样,就是健康放在第一{CJba}。
  对这种回避现象产生的原因,我们在教学中也曾询问韩国学生,他们的回应是,“把”字句太难了,不知道用了对不对,所以干脆都不用。
  金道荣(2010)在针对韩国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把”字句偏误中,“泛用”占75.75%,而“回避”只占2.99%,微乎其微,因而认为“回避说”根据不足。然而,在本文的统计中,我们发现当用而不用“把”的比例高达31.4%,高于不当用而用“把”的比例(27.4%),是韩国留学生“把”字句习得的最大问题。所以,关于韩国留学生的回避问题,我们认为还得重新考虑,并予以足够重视。
  四、讨论及教学建议
  二语学习者在向目的语靠近的过程中,偏误的出现是无可避免的。学习者学习二语的规则、利用已知规则来交际、出现偏误、得到纠正并最终习得,这是每一个学习者的必经过程。
  我们认为,韩国留学生的“把”字句偏误,反映了他们在习得过程中所采用的补偿、泛化、回避等学习策略。其中的补偿、泛化等策略属于比较积极的策略,可以使学生在犯错误中进步;而回避则是一种消极策略,无疑将妨碍学生的进步。
  根据本文的研究,回避是韩国学生“把”字句习得的最大问题。因此,在教学对策上,教师有必要对学生“把”字句的使用采取鼓励的态度。
  首先,教师应该区别对待学生出现的各种偏误。对那些出现概率大的偏误,如上文提到的“把”字句的1、2、8、9这4个句式,教师要及时加以纠正,并进行重点讲解。而对一些小概率偏误的出现,教师应该适当容忍,不必“逢错必纠”。否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用就错”的感觉,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产生“不如不用”的想法,导致回避。
  其次,教师应该多采用隐性教学法。Ellis(2003)曾提出,最佳的教学方式就是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相结合。“教学的策略性在于根据学生和所教语法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周殿军,2009)。“把”字句是汉语的常用句式之一,任何一个汉语母语者都能运用自如。但它恰恰又是汉语教学的一大难点,原因在于其复杂性。对于“把”字句的使用范围和限制条件,目前学术界仍然是众说纷纭。教科书虽然归纳了4项特点或限制条件,却仍免不了“一般”“常常”“比较少见”“有时候”等等模糊表述。即使学生把这些条件背得滚瓜烂熟,也是很难掌握的。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是教师努力地进行讲解,试图把“把”字句的用法讲清楚,但学生可能还是一头雾水,或者似乎听懂了,但还是不会用,因而在汉语交际中仍然予以回避。这就意味着,仅仅依靠课堂的显性教学其实很难奏效。因此,教师应从语言习得规律出发,多采用有利于学生内化汉语规则的隐性教学法,如“交际教学法”“支架式教学”等。
  再次,教师应该尽量避免出现“教学迁移”。卢磊(2007)曾分析了语言教学中的“教学迁移”,认为由于教师或教材的误导,学生在具体使用时,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而出现错误。由于“把”字句的学习安排在一般的动词谓语句之后,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把”字句,有的教材把“把”字句与带宾语的动词谓语句(即SVO句)相联系,并在练习中安排了把主动宾句变成“把”字句和把“把”字句变成主动宾句的双向练习。这时学生就会有这样的困惑:既然“把”字句可以用主谓句来替换,那为什么还要学习“把”字句,学会主谓句就已经足够了。这样,他们也会容易出现回避。
  我们认为,以上对策如能多管齐下,将起到鼓励韩国留学生减少回避或多用“把”字句,并在实际使用中习得“把”字句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崔希亮.“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语义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
  1995,(3).
  [2]金道荣.论阿尔泰语法背景下的汉语“把”字句偏误生成机制与
  教学对策[D].北京: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7.
  [4]李宝贵.韩国留学生“把”字句偏误分析[J].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4,(10).
  [5]李英,邓小宁.“把”字句语法项目的选取与排序研究[J].语言
  教学与研究,2005,(3).
  [6]林载浩.韩国学生习得“把”字句情况的考察及偏误分析[D].北
  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7]卢磊.英语教学迁移的错误及对策[J].职业时空,2007,(13).
  [8]吕文华.“把”字句的语义类型[J].汉语学习,1994,(4).
  [9]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
  社,2008.
  [10]周殿军.语法教学采用显性教学法和隐性教学法的对比研究
  [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11]Ellis.R.Task-basedLanguageLearningandTeaching[M].
  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3.
  
  
   (沈丽丽 李柏令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2000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60573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