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秦国覆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美多

  [摘 要]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从公元前的221年建朝,到公元前的206年灭亡,其治下的大秦帝国在中国5000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也只存在了短短15年的弹指一挥间。《阿房宫赋》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亡秦者非胡人,也非天下,而是秦自己。
  [关键词]政变;经济基础薄弱;赋税重;焚书坑儒
  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结束了七国鼎立的战国时代,开创了大一统王朝的开端。自此中国历史开启了崭新的篇章。在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施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又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这一改革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但如此强盛的大秦帝国为何在历经不过三世就走向了灭亡,在经过了一段时间学习后我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秦帝国灭亡的政治原因
  公元前207年秦亡。秦帝国的骤然灭亡,是中国文明史上最大的黑洞.秦帝国的崩坏不是偶然,首先始皇对于秦灭亡有巨大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始皇帝年近五十而不明确扶苏为太子。2.始皇帝明知身患疾病而坚执进行最后一次大巡狩。3.始皇帝大巡狩之前怒遣扶苏北上九原监军。4.始皇帝最后一次大巡狩,于诸皇子中独带胡亥。5.始皇帝中途突发疾病。6.始皇帝中途遣蒙毅回咸阳,“还祷山川”。7.始皇帝在蒙毅离开后,以赵高兼领符玺令。8.始皇帝于沙丘行营病情突然加重。9.突发病情致始皇帝未能在死前写完遗诏,突发病情未能使始皇帝召见李斯会商善后。再次,朝中重臣赵高和李斯的叛变也是影响巨大的,长期忠诚无二的赵高突发人性变形之恶,栋梁重臣李斯突变无疑是对之前始皇的错误再火上浇油。还有,扶苏对假遗诏之缺乏辨识,或不愿辨识。在这其中始皇的失误是先决条件,但其中赵高和李斯是尤为重要。以下是我分析赵高和李斯为何如此重要,首先以赵高前期的表现与功绩,始皇帝对其委以重任且信任有加,是完全正常的秦法尚功的用人法则。唯其如此,赵高的人性恶变突然发作。再次,李斯更是如此,以其前期的巨大功绩、杰出才能、法家理念,及其在几次重大关头表现出的坚定的政治抉择,实在不可能在与蒙恬的地位高低上计较。然则,李斯恰恰接受了赵高说辞,恰恰计较了。仅仅以李斯青年时期的“厕鼠官仓鼠”之说,便认定李斯从来是一个私欲小人,同样是不可靠的。
  就在这诸多偶然中所产生的政变是毁灭性的,这一政变的轴心人物是赵高、胡亥、李斯三人。三人的具体谋求目标不同,但目标的根基点相同:都是为了谋求最大化的个人利益,为私欲所诱惑。在军事战争中,中央对地方的压迫更是到了极致,所以照成暴乱也就顺理成章。如此产生的恶果有:中央政权的中心掌握在赵高手中,皇权不复存在,中央制度崩坏;中央进一步压迫地方,造成地方百姓苦不堪言;在各地方武装反抗时,胡亥被赵高迷惑没有及时应对,从根本上动摇了秦帝国的地方基础。
  二、秦帝国灭亡的经济原因
  秦帝国在经济上的改革也是划时代的,其度同制,改币制,整交通,车同轨,对于巩固中央集权有极大的作用。然而在这样的经济制度中,也存在这巨大隐患。原本的六国民众,有一部分大多抵触。在秦帝国的中央对地方经济的管制中,尤其以地域划分较为明显。在之后所爆发的农民起义中,无论是陈胜,吴广还是刘邦,项羽,都来自一个地区-关东地区.秦朝的徭役,赋税,大多抽调关东地区,经济上的不平衡为以后的农民起义也就买下了伏笔。在经济层面有几点比较重要:1.秦灭六国战争极大的破坏了社会经济基础,大批青壮年死于战争,造成劳动力不足。2.严苛的秦法造成“刑遍于野”,大批劳动力虽免于战死,却受刑残疾,无法参与劳动。3.秦廷未与民休养生息,战争莆一结束,便调集劳力修建长城、阿房宫、始皇陵这类耗费巨大,却无经济意义的工程。虽然也兴建了驰道等工程,但是军事意义大于经济意义。4.秦国实行“耕战之法”,重农抑商。加之由于吕不韦事件的影响。对于原来六国的商人税赋极重,甚至大加杀戮。没有了串联东西、互通有无的商人,经济发展大受影响。5.统一货币,强制流行秦朝的货币,等于将六国贵族、天下富商的钱全部废除,财富将集中为原持有秦国货币的人手里(秦国贵族),必遭六国贵族拼死抵抗。有这五点,秦灭亡也在情理之中。
  三、秦帝国灭亡的文化方面原因
  秦帝国在文化方面也有所建树,但是其中也有不足。实行书同文,秦始皇下令统一和简化文字,对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演变做出了一次总结,也是一次文化大改革,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传播优惠总要意义。但是这也引起了一部分六国后裔的抵触,同时在思想上焚书坑儒,独尊法家,天下儒生千千万,孔圣人的思想有怎能轻易抹杀,这是一场对读书人的洗礼,也是一场大屠杀。自古以来这个阶层是统治者治理好国家的重要人才来源,如此一来不仅得罪了天下的读书人,更断绝了自己的有生力量,得不偿失。本想着思想统一但是却过于急躁和狠毒,这也许是秦朝暴政的一个缩影。失去了士这个阶层的大力支持,又怎会不暴乱,有怎会不灭亡。自古的人心者得天下,但天下人中语言最犀利的就是读书人,由此可观,秦怎能不亡,又怎么会不亡。
  昔日秦王扫六合,意气风发,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何等英雄,奈何只传3世就消逝在了这历史的长河中,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历史的偶然,这些都不在重要,重要的是秦帝国给我留下的辉煌和给后世留下的经验,让我们从秦帝国的辉煌走向灭亡的同时增长我们的学识。人们总是用四个字形容秦的灭亡,就是暴政亡秦,过于片面了。秦亡在暴政,也亡在了人心,亡在了悠悠众口之中……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
  [2]司马迁《秦始皇本纪》《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3]《李斯列传》《史记卷八十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65005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