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宫宝田八卦掌》:一部道家功夫传承的难得之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八卦掌是由清末著名武术家董海川(1797-1882)传世的一门道家功夫。由于种种不明的原因,董海川生前并没有明确说明八卦掌是由他自己创立还是师承于何人,但从其墓碑记载看,八卦掌源于或师承于道家是毫无疑义的。董海川墓前最早的墓碑为大弟子尹福率众于清光绪九年(1883)所立,碑文有“(董海川)及长,遍游四方,所过吴、越、巴、蜀,举凡名山大川,无不历险搜奇,以壮其襟怀。后遇黄冠授以武术,遂精拳勇”的记载。第二通墓碑为尹福等在光绪三十年(1904)所立,对于董海川求学于道士进行了更详细的叙述,当然也增添了一些传奇色彩,碑文中记载:“……访友于江皖间,迷失道入乱山中……因导之行见,庙宇奇幻,类非人世。蜿蜒而入,历数处,一道者装,童颜鹤发,迓之曰:‘汝来何迟乎。’遂日授以击刺进退之法,炼神导气之功,凡其所传,皆乎平日所未闻未睹者。居久之,又谓曰:‘汝行矣,可以问世矣!’遂麾之使出,比回视,则烟云飘渺,已失其处噫。”从黄冠、道者装等描述看,八卦掌是一门由道家传承的功夫是毫无疑义的。
  董海川艺成后,在京城广收门徒,尤其当其年老从肃王府离职后,专职传播此艺,并且对于前来求艺者因材施教,各授一艺。他的很多优秀弟子后来各成一派并享誉武林,如尹福创立尹派、程廷华创立程派、梁振蒲创立梁派、史计栋创立史派等。八卦掌第三、四代弟子也是人才辈出,如宫宝田(尹派宫式八卦掌创始人)、孙禄堂(孙氏太极拳创始人)、郭古民、李子鸣等。短短百年间,八卦掌门已蜚声海内外,与太极、形意并列为我国三大内家拳。
  荣华丰先生为尹派宫式八卦掌第三代传人(宫宝田一刘炳锡一荣华丰),是1999年国际传统武术暨绝技大赛八卦掌、八卦剑双金奖得主。他的新作《宫宝田八卦掌》于2012年岁末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该书从书稿初成到最终出版几经周折,历时十余年之久,其最终面世对于武术界和对道家武术有兴趣的人士都是一件幸事。
  首先,本书把道家功夫柔的特点反映得淋漓尽致。《道德经》多处强调柔的作用,如专气致柔,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柔弱胜刚强,守柔日强等。可以说柔是道家功夫的精髓所在。宫宝田八卦掌在继承前人基础上对于柔有了进一步诠释。作者用歌诀形象描述了宫宝田八卦掌的柔:“全身之法柔为妙,内外贯通显柔高,千招万招柔软妙,唯有游空最逍遥。”并明确指出若不知何为松柔,是绝对练不出内功的。只有真正做到松柔,才能在无力之中求到内劲,在笨拙中找到灵巧。只有如此,才能逐渐把身体练得空空洞洞,最后达到常人所不能体会到的游空之感,从而步入内家功夫的上乘境界。在练功进程中,宫宝田八卦掌也符合大道至简的原则,作者认为:“无论从养、练都是做减法,老子思想,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其次,本书以讲感受和体会为主。书中内容多是作者在八卦掌功夫高级阶段行功的感受,甚至把一些过去不可能拿出示人的练功方法也予以介绍,如水中漂木、水劲功、水蛇浮草功、气化等。该书没有一张练武的拳照或者拳相,与当前市面流行的大多数武术书籍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作者针对当前中国传统功夫面临失传的困境以及人们对传统功夫的普遍误解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和澄清。针对一些走入误区的情况(这些情况是一些练拳者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作者对于习练者的劝告犹如苦口良药,如“大多习武之人都喜欢发重力,如掌握不好,猛然发力,最容易出现气滞气憋的情况,日久天长必然生病,这个值得拳友们注意”,“单纯表现外力,就算威风凛凛,圆睁双眼,脚踩在地上咚咚作响,累得气喘如牛,出了大力,而里面丝毫没有什么要求跟着,那等于白练”等。对于初学者,本书可以作为入门引路的坐标及上层次后不断“换劲”的指导;对于已进入“化劲”的内家高手,本书同样也是愉悦的精神分享。
  再次,本书秉承道家贵生思想,注重养生。宫宝田生前曾供职于清宫廷,皇族养生的需要使宫宝田的八卦掌风格与前人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变,也使得宫宝田八卦掌养拳功法得以发展。作者认为学会养拳,自然会养生;学会养拳,拳技才会高。如果不会养练,功法起不到养生的作用,甚至会伤害身体机能,即使技击效果再好也不是好功法。宫宝田八卦掌是在养中练、在练中养,养练合一。在其高级阶段的行功过程中,动作轻柔和缓,气息柔顺,身体柔若银蛇关自通,以意识支配气血运转,高妙的内气运行其中,使全身各穴膨起鼓荡,混元一气,无始无终。在这样的行功过程中,身体的拙力被排除干净,能量消耗降到最低,抱神以静,窈窈冥冥,从而与广成子所言“汝神将守汝形乃长生”契合,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最后,该书浅显易懂,一改传统武学典籍引经用典的习惯,用朴实的语言、日常生活的常识把高妙的内功体验和练功方法娓娓道来,使即使没学过功夫的读者也能明白其中道理。作者认为,练拳其实并不复杂,越简单、越朴实的东西,里面却往往隐藏着真实之道。丹道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在武术界则为“宁教十手,不开一口”。本书中诸多的练功感受和要点事项都属于“一句话”、“一口”的范畴,作者把几十年练功的经验和感受和盘托出,其坦荡让人敬佩。
  (作者单位为广东行政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84408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