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元青花上的“简约主义”货郎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倪亦斌

  年代的久远与传统的断裂使得我们对祖先的生活细节变得陌生。然而,通过抉微钩沉,新艺术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重构古代场景,达到过去以文献为基础的宏大历史叙述所无法企及的生动和丰富。元代中原戏曲舞台繁荣,在山西洪洞县明应王庙正殿的南壁上,留有一幅元代壁画,绘有杂剧演出结束时谢幕的场景。从中可以看到,当时舞台后部的“台幔”不仅用作帷幕,还绘有“二郎神斩蛟”的演出广告,让观众在欣赏一出戏的同时,就培养起对即将上演新戏的兴趣。元代大型瓶罐作为陈设瓷,上面所绘的戏曲故事场景既是看戏的纪念品,同时也起着宣传的作用。元代杂剧《百花亭》中货郎角色的外貌很有特点,所以在宣传海报上突出就会很引人注目。苏富比拍卖行于1996年的香港拍卖会上推出一只元青花盘口兽面铺首罐,一面画的就是走街串巷的货郎形象,同宋代起开始流行,宫廷画家李嵩、苏汉臣等人擅长的“货郎担”风俗画一脉相承。
  元青花罐上的货郎身材魁伟,蒜鼻浓眉、翘须鼓腮、敞胸露臂、市井气十足。乍一看,会觉得他打扮奇特,在存世的古代人物画廊里很难找到第二个。他上身穿直襟大褂,腿上打着跑长路人常用的绑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脚上的皮鞋,不再是宋画中货郎穿的草鞋,这是元代加强了中西交流后物质文明在民众身上的反映。更与众不同的是瓜皮帽顶上有根长长弯弯的弹性帽饰,“随步辄摇”。这当然不会是像闺阁小姐那样为了增加妩媚而戴的步摇(传宋代佚书《采兰杂志》中语,见《说郛》卷三十一)。可是,就效果而言,也就是五十步同一百步之别。货郎帽子上插饰物也是为了更引人注目,起到招徕顾客,特别是吸引小孩子的功用。吸引了孩子,也就钓出了大鱼孩子的母亲或奶妈。孩子和妇女就是货郎的衣食父母。不过,《百花亭》戏中那个货郎是“卖查梨”的,实际上是卖糖食杂货的,而且主要做青楼女子的生意。
  因为颜料在瓷画表面容易化开,所以瓷画匠拙于表现毫发必现的超微细节,这位查梨贩子身上的许多“装备”也就此大大地简化了。好在当时人人皆知卖查梨的如何打扮,一幅写意图能够传神就很不错了。那么,我们后人在哪里可以找到当年货郎“步摇”帽饰的真容呢?有意思的是,在传世的十张左右宋、明“货郎担”图中,只有南宋画家李嵩所画的货郎帽子上有饰物。如此情况,顺理成章,在元青花罐上理应留下大宋遗风。明代“货郎担”图大多布色华丽,货郎服饰规整,然而无一人戴头饰。可能明朝的货郎已经不插头饰,也可能明代“货郎担”画的赞助人不喜欢在画中看到下层民众的形象,所以多数货郎看上去几乎像神态平和安详的绅士,不再有宋代画上的络腮胡子和饱经风霜的表情。已知署李嵩名字的“货郎担”图有四张(《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第三册第42页误称三张),各个货郎头饰的种类和繁简有所不同。我们借助于工笔大师们的严谨画风得以重睹历史细节,获身临其境之感。古代工笔画家用笔细如蚊睫,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市担婴戏》册页年份最早,画得工致精极。货郎头巾顶上分明插有两支女子用的头簪,式样相同,可能以金属丝和小片焊成花叶,做成颤颤巍巍的簪头。另有一支簪形物,顶部有只展翅的鸟。可能他的头巾就是放置女子头面簪钗之所,既是“货柜”又是“广告区”。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货郎图》手卷上,货郎帽顶上插的物件增加了好几件,有小三角旗和雉尾翎毛。令人不解的是,原先的“花叶簪”好像变成了随风哗哗转的纸糊风扇。有趣的是,观众对其物件位置的处理有不同的看法。沈从文先生说:“货郎本人头上腰间插挂满了这些小事物。”(《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第108节)畏冬先生有不同看法,认为他“背上扎着色彩鲜艳的野鸡毛、小风车和小旗子”(《中国古代儿童题材绘画》第38页)。比较两幅画,会不会第二幅是个摹本,描摹者自己也不清楚货郎头上应该插什么?在克利夫兰博物馆藏画上,纸风扇看得更清楚,所插玩具的数量也最多。而在大都会博物馆藏画上,只剩下了小旗玩具和锦鸡毛。这些物件到了瓷画匠笔下,慑于绘画手段媒体之局限、索性删繁就简,三下五除二,最终成了一根极简主义的“猪尾巴”。
  青花罐上的货郎手中的货篮也极具特色,像个鱼篓子上插一根“丁”字杆,横杆上吊着几根带燕子分叉尾的飘带,让人琢磨不出个所以然来。事实上,这也是个“货郎担”的简约主义版本。因为缺乏当时的图像,我们要在明代宫廷画家吕文英的笔下,才能找到描写详尽的类似“货郎担”。原来,沿途吆喝叫卖的货郎常常在货担子上撑把伞,伞沿下张挂着小灯笼等挂件,还有就是写有各色商品的燕尾形飘带,诸如“出卖包儿细茶”、“出卖各样蔗糖”、“出卖真正香肥皂”等等……这些兼行招幌之责、“招摇过市”的风动玩具林林总总、不胜枚举,是工笔风俗画家逞能的大有作为之地。日本藏家对中国风俗画情有独钟,各地藏有多张中国古代的“货郎担”图。这些描摹极为工细的画,向观众展示着一个时代的物质文化侧面,令人叹为观止。东京艺术大学就收藏着一对材质、尺寸相同的“货郎图”轴。这对轴子同东京根津美术馆藏的四幅“货郎图”轴中的两幅正好配成春、夏、秋、冬一套四景条幅,每张图上都有长方形阳文篆章“钦赐吕文英图书”。
  (责编:郭文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2899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