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打吊瓶”能预防心脑血管病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前些日子一位山东籍的老先生来信询问:我们这里的老年人无论健康与否,每年都打1~2次吊瓶,为的是清除血管内的“垃圾”,防止心脑血管病。这种做法对吗?他提的问题在临床工作中我也经常遇到。
  这个问题问得好,说明大家对此种说法和做法是心存疑虑的。
  卫生部2008年发布的调查资料显示,心脑血管病是影响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的首要疾病,也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为此,大家越来越关注的一个话题就是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病,如何保障健康、延年益寿?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常威胁我们的心脑血管病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心脑血管病主要有缺血性中风(脑梗塞),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等。研究表明,这些疾病有一个共同的病理基础,即在为心脏和大脑提供血流的冠状动脉、脑动脉、颈动脉等血管内,形成了粥样硬化斑块。前者为冠心病,后者为脑血管病。粥样硬化斑块长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血管的明显狭窄或闭塞,从而使这些重要器官发生缺血,损伤与功能障碍。有粥样硬化斑块的血管还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严重狭窄或突然闭塞。这一情况是由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并诱发急性血栓形成所致。此时患者会有严重的心脑缺血表现:冠心病患者可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甚至猝死:脑血管病患者可发生一过性脑缺血或脑梗塞。
  因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发心脑血管病的元凶,预防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关键。
  那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如何生成的呢?经过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长达百多年的研究,现已十分明确:高血压、血脂紊乱、吸烟、糖代谢紊乱、肥胖、少运动、精神紧张等是促进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这方面的证据非常丰富。近些年来,在国内外许多研究中心进行的、经过科学设计的、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一再证明:降压、调脂、降糖、戒烟、保持标准体重、适当运动、减少心理压力等,可大幅度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或再发生的风险。这方面的材料同样是非常丰富,不胜枚举。
  因此,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根本方法在于:健康人应实行包括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稳定等内容的健康生活方式,以预防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发生。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疾病者尤其要坚持上述的健康生活方式,同时还要采取正确的医疗措施,做到治疗达标,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已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则应更积极地采取上述的生活与医疗措施,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再发作。以上原则已被广泛接受,并写入许多国家的医疗指南,成为国民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在一些实施好的国家和地区,已得到心脑血管病发病减少的效果。
  可以看出,上述原则要求所有企望健康长寿的人们要科学地管理好自己的饮食、行为、习惯与精神生活。也就是说,要持之以恒地经营好,管理好自己的健康。已患病者,应采取有科学依据的措施进行治疗,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在健康与疾病方面我们也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利用新的科学成果,要树立正确的医疗观念。
  与此相对的是,迄今为止还没有设计良好的、较大规模的试验能够令人信服地证明,每年打1~2次吊瓶就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实际上。打吊瓶保健康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想当然的做法。
  在不同的诊所,由不同的医生给患者打着各式各样的吊瓶。我们真的发现了那么多的每年注射几针就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病的药物了吗?需要长期悉心经营的心脑健康可以被注射几针药物所替代吗?
  血液内确实有许多代谢终末产物,但功能正常的肺、肝、肾,肠等脏器可以担负起清除这些废物的任务。而上述器官的功能有障碍时,依靠每年打1~2次吊瓶,注射目前用的“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吊瓶药物,是绝对清除不掉积存下来的代谢废物的。
  有人说,眼下用的吊瓶药物有的可以活血化瘀,对人体是有好处的。但药物在体内存留的时间是有限的,5个半衰期之后(假定10天)就所剩无几。那么,怎么能保半年甚至一年的平安呢?健康人若没有血瘀症状,注射活血化瘀的药物会起什么作用呢?
  毫无疑问,医生在民众的医疗保健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加强学习,排除干扰,为民众提供正确的、先进的医疗保健知识,结合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提供科学的、有理有据的医疗保健方法,应是每位医生的义务和责任。当然,作为普通民众,也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医学科普知识,这样就不会盲目治疗了。
  
  中医小知识
  整理/顾洪彬
  
  心五脏之一,是五脏中最重要的一个脏器,即所谓“君主之官”。“心主血脉”,血液的运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但从生理、病理角度来看,中医概念上的“心”更多的还是指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些活动。所谓“心藏神”,是指人体高级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由心主管和体现,心和出汗也有密切的关系,所谓“汗为心液”,因此临床上有些自汗或盗汗的病症须从心论治,显示植物神经系统某些功能紊乱和心也有关系。此外,“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说明心的病症与舌的变化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附:心包络简称“心包”,是心脏的外膜,附有脉络,是通行气血的道路。心包和心都和中枢神经的活动有关。如果外邪侵犯心脏,首先是心包受到影响,如临床上急性传染病等因高热引起的神昏谵语、发狂等称之为“热入心包”,在治疗上就是以“清心”为主,说明心包和心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是一致的,只不过反映病情的浅、深、轻、重程度的不同而已。
  肝五脏之一。肝是贮藏血液的脏器,对周身血液的分布能起调节作用。肝性如木,主疏泄条达(条达本是形容树木无拘束地生长,枝条畅达。联系到人体,肝气条达则气血舒畅,而条达的前提靠肝气的疏泄作用。肝的疏泄还有帮助脾胃消化和帮助脾气散精等作用)而忌抑郁,否则易引起肝气郁结的病症。“肝主谋虑”是说肝还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关。联系到情志则“肝主怒”,受到精神刺激时产生头胀、面赤等症。另外,“肝主筋”,为罢极之本(使人能耐受疲劳)。还有,“肝开窍于目”,不少眼病须从肝论治。
  脾五脏之一。所谓“脾主运化”,具有消化系统的一些功能。脾又被称为“后天之本”,因为脾主消化,能够把维持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输布全身。脾脏统摄周身血液,调节血液循环,使之正常运行。临床上消化功能失调或一些慢性出血病症常与脾病有关。中医认为,脾气主升,能把饮食中的精气、津液上输于肺再输布于其他脏腑以化生气血。通常所说的脾有益气作用,指的就是脾能发挥正常的运化能力,从而使人气血充足。脾喜燥恶湿,还能运化水湿,说明脾和水液的代谢有关,脾虚的人水湿就容易停聚而产生一些病症。“脾主肉”,与四肢、肌肉等有关,当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四肢活动有力、肌肉丰满壮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334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