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医用氧气检验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尹传明 李 琳

  [摘要] 目的:探讨检测医用氧气流量简便、适用的方法和医用氧气含量测定的关键点。方法:通过采用传统排气法和流量计法对被检医用氧气的流量进行了比较、实验和分析,并对医用氧气含量测定的原理进行了试验性分析。结果:采用流量计并与数据采集软件相连确定氧气的流量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准确度。含量测定中几个环节的把握,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结论:检验中一些具体问题的把握对于医用氧气检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医用氧气;气体流量计;含量测定
  [中图分类号] TB9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a)-128-01
  医用氧气,是医疗机构用于抢救危重患者的必备医疗用品,其内在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治病救人的效果。《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对医用氧气的质量检验制定了明确的标准。如何正确把握检验过程中的关键点,是能否如实反映医用氧气内在质量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对医用氧气检验的反复实践,总结出如下几方面的经验:
  
  1气体流量的控制
  《标准》中规定了氧气检验中的四个检查项目,包括:酸碱度、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其他气态氧化物质,每一个检查项目均对通入氧气的速度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规定流速为4000ml/h)[1]。因此,控制氧气的通入速度使其达到规定要求,是检验工作成败的关键。
  检验方法采取传统的排气取气确定流量法和使用XJK-LL7型流量计两种方法。
  1.1传统排气法确定流量
  将氧气储备钢瓶通过限压阀与带有玻璃滴头的胶管相连,小心旋开氧气排气阀门,玻璃滴头探入水槽中,直至滴头处有气体产生,以确认气体流出。另取一只100 ml的容量瓶,用排气取气法收集排出的气体,从开始收集时起计时至气体达到100 ml时计时终止。按照标准规定,排出100 ml的氧气应用时90 s。通过反复调节排放速度,统计排出100 ml氧气时所用的时间,直至达到规定要求。此时记录玻璃滴头处排出气泡的速度(个/min),确定了气泡的排出速度后,即可进行氧气的各项检查实验。
  在通过实验确定气体排出速度时,应注意:
  ①玻璃滴头探入水槽的深度应尽量与实验时伸入比色管的深度一致,否则,由于不同高度的大气压力不同,使得排气的速度不一致,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
  ②气泡排出的速度确定后,应至少进行两次重复实验,并且两次排放速度的相对平均偏差小于0.2%。
  该方法的特点:试验设施简单,但操作繁琐费时,气体流速的误差比较大。
  1.2采用XJK-LL7型流量计确定流量
  采用由杭州新箭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XJK―LL7型流量计与氧气的排气孔相连,流量计的排气管与带有玻璃滴头的胶管相连,小心旋开氧气的排气阀门,流量计显示排出气体的瞬间流量并可转换累计流量,调整排气阀门使气体流速达到规定要求(66.67 ml/min),便可进行氧气的检查实验。该检测方法使用中应把握:①流量计的液晶显示数字为接收的气体信号频率数,需要与流量计LL7数据采集软件的设置,转换为每秒的毫升数或累计毫升数,才可以直观显现气体流量。②准确设定流量计的量程及相关数据,是流量准确与否的关键。
  该方法的特点:操作简单,实用,气体流量显示精确。
  
  2氧气含量测定方法
  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的标准规定,含量测定采用特定的装置(图1)进行。测定原理是:氧气通入固定容量的量气管“F”后,闭合进入吸收器“A、C”中,与吸收器中的氨―氯化铵溶液反应后,剩余其他气体返回量气管“F”,量取气体的体积,通过两次体积的差值计算氧气的含量。(标准规定含量应不少于99.5% ml/ml)含量测定时必须把握以下几个环节:①与“H”管相连的胶管应尽量缩短,以避免接通氧气后使空气混入氧气中,影响含量的测定。②吸收器的铜丝节应按规定:取直径约0.8 mm的紫铜丝缠成直径约4mm的铜丝卷并剪成约10mm的小节,应尽量装满。③“I、E、D”连接部位在通过软胶管连接时,应注意不能留有死角,以避免在气体及液体的流动中出现断流,影响氧气的反应。④导管“H”处连接的两侧仪器应随时调整高度,向吸收器通入气体时应尽量使吸收器升高;在回收残留气体时应尽量使吸收器降低。
  图1氧气含量测定方法
  通过对抽取的医用氧气进行检测的反复实践,总结了以上几方面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检验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02.
  (收稿日期:2007-02-04)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4865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