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补肾强心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及对运动耐量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汪晓鸿 李绍敏

  摘要:目的 观察自拟补肾强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将54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肾强心方,从治疗前后心功能和6min步行试验(6MWT)两方面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显效率为35.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0.0%(P<0.05);治疗组治疗后6MWT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加用补肾强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提高显效率,从而进一步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力衰竭慢性;补肾强心方;运动耐量
  中图分类号:R541.6 R2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6―0529-02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也是近年来中西医临床研究的热点。有学者从中医学“水火既济,心肾相关”理论提出补肾法治疗心力衰竭的观点,并使用以补肾药物组成的鹿角方,发现可改善心功能,逆转左室肥厚和降低血浆心钠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并且动物试验显示该方药具有逆转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受此启发并结合临床体会,笔者认为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为心肾虚衰,肾虚为本,以自拟补肾强心方治疗心力衰竭并观察其对运动耐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2年以来经确诊并接受长期治疗的本院门诊及住院的心力衰竭病人5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64.4±4.2)岁;冠心病17例,高血压病10例,风湿性瓣膜病5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14例,Ⅲ级16例,Ⅳ级4例。对照组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62.8±5.7)岁;冠心病9例,高血压病7例,风湿性瓣膜病3例,扩张性心肌病1例;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14例,Ⅳ级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除心力衰竭本身外,均无其他运动受限因素。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少数不能耐受者改用硝酸酯类药物)、利尿剂、地高辛,部分病例给予美托洛尔。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肾强心方,基本方为:淫羊藿15 g~20 g,补骨脂10g~20g,肉苁蓉10g~15g,山茱萸10g,熟地黄10g,葶苈子15g-20g,仙鹤草30g。水煎分服(部分病例间断使用中药配方颗粒),每日1剂,4周后可每周停用(1~2)d。
  1.3观察指标 全部病例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除常规检查和评估心功能外,均进行6 min步行试验(6MWT)。
  1.4临床疗效标准 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症状、体征和各项检查明显改善;有效:心功能进步1级但未达到I级,症状、体征和各项检查有所改善;无效:心功能无变化或恶化。1.5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比较用t检验,临床疗效比较用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6MWT比较(见表2)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01,2)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3)P<0.01
  
  3讨论
  
  根据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中医往往以“心悸”“喘证”“水肿”等论治,目前一般认为本病属心气、心阳亏虚兼血瘀水停的本虚标实证,治疗多采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心力衰竭阶段病变涉及多个脏腑,心肾虚衰为中心环节,而肾虚是其根本。心力衰竭的3个主要症状:呼吸困难、疲劳乏力、下肢水肿都为肾虚所致。肾为五脏之本,元气之根,命门所在,精气所藏,主水,主纳气。肾之精气不足,封藏摄纳无力,则呼吸表浅,或呼多吸少,动则气促;肾阳衰微,气化失权,水湿内停,故水肿以腰以下为甚,或尿少尿闭,形寒肢冷,或聚湿为饮,凌心射肺;肾者,作强之官,人的精力和体力为。肾阳的作用,肾阳不足,则体力下降,疲乏无力。血脉虽为心所主,但心气有赖“生化之源”的肾之化生,肾虚则心气化源不充,鼓动血脉无力,故心悸胸痛,或唇甲青紫。治疗本病从补肾着手可图其根本,诚如清代医家陈士铎在《石室秘录》中所言“治心之所以治肾”“安心当治肾”,以补肾强心法治疗心力衰竭有其理论依据。补肾强心方中淫羊藿温补肾阳,有益精气、坚筋骨、补腰膝、强心力作用;补骨脂纳气平喘、补肾助阳,且能补相火以通君火;肉苁蓉滋肾气,补精血;山茱萸、熟地黄滋补肾阴,阴中求阳;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仙鹤草俗名“脱力草”,可补虚助力。全方具有温肾纳气、阴中求阳、补肾强心的作用。
  临床上传统采用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来评定心力衰竭病人的心功能和治疗效果,但前者为非定量指标,主观性较强,后者虽可定量却与症状严重程度相关性不好,而运动耐量是反映心力衰竭病人症状程度和生活质量的主要指标。作为衡量心力衰竭病人运动耐量的指标,6MWT能客观反映病人实际活动能力,且安全、简便、重复性好、接近病人的日常生活,近年来被许多国内外学者应用于评价心功能和治疗效果,也被中国慢性心力衰竭指南所推荐。本组临床资料通过测定治疗前后6min步行距离,显示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强心方,可提高显效率,进一步提高运动耐量,从而进一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8134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