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肾衰颗粒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雷 颖 郭建生 郭 璇
  摘 要:目的:探讨口服肾衰颗粒对慢性肾衰竭(CRF)患者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影响。方法: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忌植物蛋白、纠正水及电解质平衡、酸中毒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用包醛氧淀粉于3餐后服用。并于每晚加服1次;治疗组予肾衰颗粒口服。结果:两组治疗后BUN、Scr均有明显的降低(P<0.01);Ccr有明显的升高(P<0.01)。而治疗组较对照组CHO、TG、LDL-C、均有降低(P<0.05),结论:肾衰颗粒口服治疗CRF时。可以明显改善cRF病人的脂质代谢紊乱和肾功能。
  
  关键词:肾衰颗粒;慢性肾衰竭;脂质代谢紊乱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实质疾病基础上,缓慢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致不可逆转的肾衰,以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和毒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致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为特征的一个临床综合征。脂类代谢紊乱不仅是CRF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增加的原因,同时又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脂质代谢紊乱在CRF患者进行性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纠正脂质代谢紊乱有助于延缓患者病程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本课题在以往临床研究基础上,运用肾衰颗粒治疗30例CRF患者,观察其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并与包醛氧淀粉疗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中药治疗组在改善CRF患者脂质代谢紊乱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病人及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21-66岁,平均(46.43±12.63)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3.94±1.92)年;体重43-65kg,平均(55.17±5.13)Kg;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9例,慢性间质性肾炎2例,高血压肾病4例,梗阻性肾病1例,糖尿病肾病3例,狼疮性肾炎1例;病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13例(Scrl86-442μg/mL),肾功能衰竭期17例(Scr451-707μg/mL)。对照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4-62岁,平均(46.73±11.00)岁;病程8个月-7年,平均(3.92±1.87)年;体重44-66kg,平均(54.60±4.94)kg;原发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慢性间质性肾炎1例,高血压肾病5例,梗阻性肾病1例,糖尿病肾病2例,狼疮性肾炎l例;病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13例,肾功能衰竭期17例。上述一般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组间各项参数均衡性良好,具有较好的可比性(P>0.05)。
  
  1.2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肾脏病专业组1992年6月安徽太平会议标准。所有病人都符合CRF诊断标准。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浊毒瘀阻型。
  1.3治疗方法全部病人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0.6g/(kg・d),限磷,忌食植物蛋白。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针对原发病、高血压、高血糖、感染等分别给予治疗原发病、降压、降糖、抗感染及对症处理等。
  治疗组予肾衰颗粒(熟地30g,云苓15g,黄芪15g,大黄15g,半枝莲20g,苏叶30g,制附片6g,三七3g,佛手10g)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剂科提供,规格9g/包,用法:每次1包,口服,每日3次。
  对照组予包醛氧淀粉治疗(深圳市国安药业有限公司出品),均于3餐后服用包醛氧淀粉10g,并于每天晚上11时左右加服1次(10g),每天共服40g。
  疗程:以连续8周为1疗程。
  1.4观察指标 每例病人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展间空腹静脉血,由本院化验室检测尿素氮(BUN)、肌酐(Cr)、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根据经验计算肌酐清除率(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女性×0.85)。
  1.5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采用SPSSll.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评定。显效:自觉症状体征显著好转或基本消失,BUN和Scr分别降低30%以上,Ccr增高30%以上,营养状况改善;有效:自觉症状体征减轻,BUN、Scr分别降低20%以上,Ccr增高20%以上;无效:自觉症状和体征不减轻或加重,BUN、Ccr无明显改善或反而上升。
  2.2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肾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1)。两组差值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
  
  
  2.3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TG、Tc、LDL)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两组差值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5),说明肾衰颗粒有明显的降低血脂的作用。
  
  3 讨论
  
  CRF在临床上相当常见,而脂质代谢紊乱又普遍见于各种肾脏疾病,其中以TG升高最为突出,从而表现为以高甘油三酯(TG)血症为主的Ⅳ型高脂血症,是肾脏疾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在CRF肾小动脉硬化和肾小球硬化中起重要作用,并具有其“肾毒性”。其机制是通过脂质沉积于肾小球内,损伤内皮细胞及肾小球基膜,诱导单核一巨噬细胞、血小板聚集,影响前列腺素、血栓素等的释放,导致系膜细胞损伤与增值,最终使肾小球硬化。动物实验发现,高脂饮食加重肾组织及肾功能的损伤,相反,限制高脂饮食或用药物治疗高脂血症均可减轻肾脏损伤,提示纠正脂质紊乱可有肾功能改善的趋势以及延缓CRF进行性进展的作用。本研究也初步证实了上述观点。
  高脂血症中医学常称为“脂浊”、“痰浊”。CRF脂质代谢紊乱的中医病因病机是脾肾功能失调,使血中膏脂不能正常运行而异化成痰浊、瘀血,停留体内。《证治汇补》云:“脾虚不分清浊,停留津液而痰生”;明・王伦《明医杂著》谓:“痰之化无不在脾,痰之本无不在肾”。脾肾与痰浊的生成有密切联系,脾主运化,肾主水,脾失健运,肾失开合,二者气化不利,则津液代谢障碍以致水谷不能输布转化精微为人体所用而酿生痰浊。因此,脾肾亏虚为脂质代谢紊乱的基础,是高脂血症产生的始发因素;痰浊、瘀血为其病理产物,痰瘀互结,日久则导致肾络瘀阻,又成为致病因素而加速疾病的进展。因此抓住CRF脂质代谢紊乱的病机关键,治以健脾益肾,泄浊祛瘀,就可以取得肯定的疗效。
  肾衰颗粒由熟地、云苓、黄芪、三七、半枝莲、苏叶、制附片及佛手等组成。从中医理论分析本方具有补肾健脾,泄浊祛瘀、疏肝解郁的功效。方中黄芪、熟地着重益气养阴;《本草从原》载“黄芪,气味甘,微温,无毒,补气助阳”;《施今墨药对》云:“黄芪,生阳补气之要药,可补中气,益元气,温三焦,壮脾阳,利水消肿……”。由此可见,黄芪为补气要药,可温化血中痰浊;并助气血运行,痰消瘀散而使血中膏脂下降。大黄其味苦性寒,旨在荡涤浊邪,活血祛瘀,《神农本草经》曰:“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瘢痕,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其功效与CRF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的祛瘀降浊的治则相吻合。与附子同用可“去性取用”即去其苦寒,存其泻下;半枝莲、茯苓、苏叶除湿化痰解毒;三七活血化瘀。综观全方切中了脂质代谢紊乱的病机。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本方大多数药都有改善脂质代谢作用。大黄不仅可以改善CRF患者氮质代谢,抑制肾脏代偿性肥大和高代谢状态,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过度增殖而阻止肾小球硬化,改善肾功能;还能降低患者血TC、TG,抑制脂粒的异常沉积,减轻脂质对肾组织的损害作用。黄芪能有效降低高脂蛋白血症,防止肾小球硬化和保护肾功能,还具有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清除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三七不仅可以通过多种机制防治肾纤维化,还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和抑制脂质吸收,促进脂质的代谢转化,显著提高脂蛋白胆固醇与胆固醇的比值。半枝莲和苏叶都可有效的清除氧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紫苏还具有抗肾小球细胞增殖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服用肾衰颗粒后能使血清TG,TC,LDL-C水平显著下降。表明肾衰颗粒能调节CRF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减少脂质代谢紊乱对肾小球结构和功能的损伤,从而改善肾功能,延缓病情的进展,提示本方对脂质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治疗CRF的机制之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8603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