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易筋经》与推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永德 李华东

  关键词 易筋经 推拿 相关性
  
  《易筋经》据传为达摩所作,据考证《易筋经》是明代天启四年(1624年)由天台紫凝道人托名达摩所作。书中题有唐李靖贞观二载春三月三日甫序及牛皋宋绍兴十二年的甫序,据考证也是后人伪造的。《易筋经》的旨意是指通过锻练而达到强筋健骨的目的。
  
  1 《易筋经》与推拿手法
  
  《易筋经・内壮论上卷・揉法》曰:“揉法之为用,意在磨砺其筋骨也。磨砺者,即揉之谓也。其法有三段,每段百日。一日揉有节候:如春月起功,功行之时,空有春寒难以裹体,只可解开襟。次行于二月中旬,取天道渐和,方能现身,下功渐暖,乃为通便,任意可行也。二日揉有定式:人之一身右气左血。凡揉之法,宜从身右推向左,是取推气入于血分,令其通融。又取胃居于右,令胃宽能多纳气。又取揉者,右掌有力,用而不劳。三日揉宜轻浅:凡揉之法。虽日入功宜法天义,天地生物,渐次不骤,至气自生,侯至物成。揉若法之,但取推温,徐徐来往,勿重勿深,久久自得,是为合式。设令太重,必伤皮肤,恐生癍痱。深则伤于肌肉、筋膜,恐生热肿,不可不慎。
  此对揉法的含义、练习方法等进行了阐述。特别是对揉法动作要领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作者明确指出揉法操作时当“徐徐来往,勿重勿深”,如果手法太重则伤皮肤;手法太深则伤肌肉、筋膜。该论述可谓经典,对规范推拿手法的动作要领作出了较大贡献。至今对揉法等推拿手法的临证操作仍具有指导意义。
  《易筋经・内壮论上卷・搓膀腕法》还载有搓膀腕法:“行功毕,先伸左膀,用人以两手合擎虎口用力搓之,由渐而增。如初搓以十数把,渐加至百把为度。右亦如之,勿使两膀手腕发热透骨”。明确指出了搓法透热为度,这与擦法要求相同。
  《易筋经・内壮论上卷・炼指法》载有炼指法:“量自力之大小,拣圆净一二斤重石子一个,用五指抓拿,撤手掷下不合落地,仍用手指赶抓。如是掷抓,初惟十数次,日久渐加次数暨石子斤数。则五指自觉有力矣。”
  又法:每于坐时不拘时刻,以左右五指着座微欠身驱,指自出力。无论群居独坐,皆可行之,日久子能见效。该法又属于推拿练功的范畴。
  
  2 《易筋经》与推拿器械
  
  《易筋经》还载有木杵、木槌、石袋等推拿练功器械,以及十二势图势练功图。目前针推专业的学生都开设有推拿练功课,《易筋经》功法是必练功法。可见。《易筋经》为推拿手法及推拿练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易筋经・内壮论上卷・木杵木槌说》云:“木杵木槌说:木杵木槌皆用坚木为之,降真香为最佳,文楠紫檀次之,花梨、白檀、铁梨又次之。杵长六寸。中径五分,头圆尾尖,即为合式。槌长一尺,围圆四寸,把细顶粗,其粗之中处略高少许。其高处着肉,而两头尚有间空,是为合式。”
  《易筋经・内壮论上卷・石袋说》:“石袋说:木杵木槌用于肉处,其骨缝之间悉宜石袋打之。”圈明确指出木杵、木槌用于击打肉处。
  清代・陈士铎《石室秘录・卷四(御集)・动治法》上也载有:“两手之动,又不如是,必使两人反转病人之手在背;以木槌转棰之,棰至两臂酸麻,而后以汤药与之可愈。”问
  木杵、木槌均为练功及按摩手法治疗所用。用于自我主动,或他人被动击打身体的某个部位。以达到强筋健骨,通经活络,祛病健身的目的。盖今之推拿临床应用的桑棒源于此,是在木杵、木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使其在击打身体某个部位时具有一定的弹性。既减轻了疼痛,又增加了临床效果。
  《易筋经-内壮论上卷・石袋说》:“石袋说:木杵木槌用于肉处,其骨缝之间悉宜石袋打之。取石头要圆净,全无棱角,大如葡萄,小如榴子。生于水中者。’乃堪入选。山中者燥,燥则火易动。土中者营(郁)匕。则气不炀,皆不选也。若棱角尖硬,定伤筋骨,虽产诸水,亦不可选。袋用细布缝作圆筒如木杵。形样其大者,约长八寸,其次六寸,再次五寸。大者石用一斤。其次十二两,小者半斤。分置袋中,以指挑之,挨次扑打,久久行之,骨缝之间膜皆坚壮也。”
  石袋为习武练功及推拿练功所用,用于练功者自我主动或他人被动击打身体的某个部位,如击打骨缝之间。以达到强筋健骨的目的。盖今之推拿练功的沙袋源于此。亦按摩工具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8882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