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亚健康状态产生的诱因及干预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柯世明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0-000-02
  
  摘 要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显示,目前有60%的人不同程度地生活在亚健康状态,有着亚健康的体验。构建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亚健康状态产生的生活方式与心理行为诱因分析,提出体育运动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是对亚健康状态干预的最主要途径。
  关键词 亚健康 干预 体育运动 生活方式
  20世纪80年代初,前苏联学者布赫曼根据人体生理和心理表现出的疲劳状态,在医学界首次提出了“第三状态”概念,这是人类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过程中,对健康加深理解的一种表现。这一概念一经提出来,立即引起了世界各国研究者的极大兴趣,他们分别以“慢性疲劳综合症”、“灰色状态”、“中间状态”等词汇来描述这一介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状态,而我国研究者则将这一状态称之为“亚健康”。
  亚健康既表现为个体亚健康,又表现为群体亚健康和社会亚健康,且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2002年4月在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成果研究会上,有专家指出,我国目前有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5%的人处于疾病状态,15%的人处于健康状态。亚健康的发生与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密切相关。对此,我们应采取相应对策和有效措施,建立有效的干预机制,通过体育锻炼对亚健康的干预和改进生活方式,矫正心理行为等来预防和治疗亚健康。
  一、何谓亚健康
  目前,世界范围内对亚健康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之所以难以定义什么是亚健康,是因为它本身拥有广泛的内涵,是人们的身心情感等方面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亚健康状态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点,而是处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一个广泛区域。它不断发展变化,既可向健康状态转化,也极易向疾病状态发展。由亚健康状态向健康方向的发展取决于个体健康意识的高低、生活方式健康与否以及是否坚持体育锻炼等,需要个体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和自觉行动;而由亚健康状态向疾病状态的转化则是个体健康状况恶化,逐步滑向疾病深渊的过程。
  二、亚健康状态产生的诱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人类死因中因不良生活方式所引起的疾病占60%,其中发达国家高达70%-80%,发展中国家也达到50%-60%。在我国已公布的前三位死因分析中发现,在心血管疾病中不良生活方式与生物因素的比例为45.7%:29.0%;脑血管疾病为43.3%:36.0%;恶性肿瘤为43.6%-45.9%线。这三类疾病占全部死因的67.6%。换句话说,目前有2/3的人死于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以冠心病为例,饮食中高胆固醇、主要热量、高体重、高血压、吸烟、紧张情绪等都是促发和加重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这些因素大多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为“自我创造的危险”。要合理防治冠心病,如不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健康行为习惯着手,显然是难以奏效的。毫无疑问,随着高科技迅猛发展,生活工作节奏加速,上述危险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将进一步发展。
  原WHO总干事中岛宏博士告诉人们:大约在2015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病原因将大致相同。与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有关的疾病将成为头号杀手。而导致这些疾病的具体化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膳食结构的不科学
  膳食习惯存在着结构不够合理、摄入总热量过多、体力活动量过少等现象。目前,许多人的饮食仍以传统的蛋白质、主热量食物为主,这很容易使人体摄入的热量过多但营养缺乏;现代人所食用的食品中所含量的人工添加剂过多。人工饲养动物成熟期短,营养成分偏缺,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许多人由于没有时间或长期养成的不良饮食习惯,不重早餐,早餐质量过低,甚至不吃早餐,使机体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大脑经常处于供血不足状态,并进而影响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内分泌激素的正常分泌,严重者可产生情绪抑郁、心慌乏力、视力模糊、低血糖、昏厥等症状;还有一些人为了减肥而长期节食或有偏食嗜好,以至于食物中某些营养素和热量不足,这也是导致亚健康的包含因素之一。
  (二)精神与心理压力的冲击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日渐加快,社会竞争也日趋激烈。就业的压力,失业的威胁,人际关系的复杂紧张,信息爆炸的纷繁刺激,使人们不得不承受着越来越多的来自方方面面的精神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如果心理承受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不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随时化解压力,就会使自己的心理压力过大,思虑过度,精神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大脑长时间超负荷运转,脑细胞对氧气和营养的需要得不到及时而充分的补给。这样不仅会引起睡眠不良,还会地影响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脑部疲劳,进而影响机体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三)生活习惯和方式的不合理
  人体如一台构造精密的机器,在机器状态下,按生物钟有规律地运转。而繁忙的工作、学习以及社交应酬,很难按固定的作息时间作息。经常违反生物钟的运转规律,就会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久而久之,就有可能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此外,吸烟、过量饮酒、长时间的伏案工作、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睡眠不足、过度疲劳或过分安逸、乱用保健品等各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导致亚健康的因素之一。
  (三)社会对人们生活的负面影响
  社会生活复杂多变,人们情感生活质量下降,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给人们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的稳定性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冲击,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变得日趋薄弱,情感交流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空乏,情感受挫的机会也随之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人的情感生活质量信心降低,孤独成了人们在情感方面突出的生存体验,使人们对感情生活的信心降低,孤独成了人们在情感方面突出的生存体验。
  三、建立亚健康状态干预机制的基本途径
  (一)体育运动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
  传统保健体育在锻炼时,强调放松机体,平衡呼吸,安静大脑,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及植物性神经系统,可使情绪改善,缓冲不良情绪对大脑的刺激,降低大脑的应激性反应,从而维持人体生理内环境的相对稳定,预防亚健康状态的产生。
  1.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生活中)的有氧运动锻炼
  其实,人们在生活中的运动方式就是有氧运动,只是平时人们没有专注于锻炼罢了。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非常丰富,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全民健身运动鞋的主体,大力推广民族传统体育,对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氧运动主要项目有:如慢跑、有氧健身操、游泳、瑜伽、传统体育(太极拳、气功、导引术等)、休闲体育等。值得注意的是:适量和适宜强度的体育活动对人体身心具有下面影响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能产生较好的心理效应。西方国家流行数十年的经验证明,时间长、速度慢、距离远的有氧运动,是改变亚健康状态的有效途径,并且得到临床医学证明。
  2.充分注重多重效果的力量性运动
  力量性运动主要用于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肌肉神秘经麻痹或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以恢复肌肉力量与肢体活动功能为主。项目包括:各种持器械体操、抗阻力训练(等张练习、等长练习、等动练习和短促最大练习)等。这些项目主要是力量训练为主,便于使锻炼者关注度高、忘却烦恼,同时也会让参与者在身体受益的情况下达到愉悦的目的。

  3.定期进行伸展性运动及健身操等休闲锻炼
  伸展性运动及健身操较广泛的应用在对亚健康的干预方面,主要起到放松精神、消除疲劳、改善体型等作用。主要项目有:太极拳、保健操、健身球、医疗和矫正体操等。
  4.家庭体育在对亚健康的干预
  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家庭体育有着重要的地位。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家庭体育人口比率达39.37%,其中城市家庭占41.18%,农村家庭占38.08%。家庭体育以身体锻炼作为基本途径,并结合运用娱乐体育、作息制度中的体育活动、节假日旅行、远足、游览和体育比赛等,以满足家庭成员的自身的需求,增进成员健康,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究竟能够维持多久尚不清楚,但是锻炼频率与该问题密切相关则是毫无疑问的。大多数研究表明,每周适度锻炼2-4次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放松。
  (二)生活方式转变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
  1.合理定位工作与人生目标,保持健康的生活心态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痛苦和烦恼,面临这样那样的压力或挑战。人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发送心理素质,使心理状态尽可能地保持在一种均衡健康的状态上,即使是偶尔失衡,也可尽快恢复,这是抵御疾病的有力武器。同时,对事业的追求要量力而行,切忌长期超负荷、力不从心地拼搏和过劳。常言道,知足者常乐。不知足是人进取的动力,但总是没有满足的感觉便是不健康的心态。
  2.科学搭配营养结构,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要使机体保持健康状态,就须尽量保持在每天的膳食中糖、蛋白质、脂类、矿物质、维生素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一样也不少。具体应:(1)控制总热量,每餐以八分饱为度,一日总热量控制在30kcal/kg;(2)减少动物脂肪和甜食的摄入,增加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富含钾镁的食物,一般保证每天摄入蔬菜500g左右;(3)多进食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鱼类食物中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脂、降粘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4)减少钠盐的摄入量。WHO建议每天钠盐摄入6g左右,目前我国平均摄入量为10-13g/d减少钠盐量可直接减少高血压的患病率。总之,应注意包含选择的多样化,以多吃蔬菜、水果、薯类、乳制品、鱼类、豆类及其制品,以补充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包含要少盐、低糖、戒烟,不要过量饮酒,尽可能做到定时定量进餐,勿暴饮暴食,大饥大饱,这样做有助于新陈代谢,有助于各种生理的最佳发挥。
  3.保持适当的生活节奏规律,培养健康的业余爱好
  据有关资料统计,科技人员的平均死亡年龄比其他各类职业人群早死3年左右,分析其原因是复杂的,其中一条是生活节奏不规律,经常不间断地工作,极易产生疲劳。注意劳逸结合,既要避免过度疲劳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损害,也要避免过度安逸懒散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工作比较紧张忙碌的人,要充分利用工作中的零碎时间进行一种怡情的放松形式。比如适当地听听音乐,欣赏些艺术作品,放松一下神经,调剂一下大脑,使身体各部位松弛一下,学会交替使用人体各部分,以使紧张的身心及时的放松。
  参考文献:
  [1] 董玉整.亚健康及其产生的三个主要原因[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
  [2] 陈海春.亚健康、生活方式与运动健身关系的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03.22.2.
  [3] 苏亚平.祖国医学对传统保健体育的指导作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28(5).
  [4] 王娟,吴磊.对开展全民健康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可行性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2006(4).
  [5] 韩永君.体育运动对亚健康干预的分析与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9245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