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和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汪承炜 张庆成 李海军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标准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6min步行试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具有较好,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应用。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他汀类药物;心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为心脏疾病终末期阶段,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他汀类药物是HMG-CoA(3-羟基-3-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较好的降低脂肪、抗炎、延缓动脉硬化进展的效果[1],且研究还发现其具有心肌保护作用。本文研究分析了他汀类药物在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患者无严重心律失常,无严重心律失常,无急性冠脉综合征,无急性感染,无癌症,无脑血管意外,患者心功能在II~Ⅲ级之间,左室射血分数在45%以下。
  肝肾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其中女性患者13例,男性患者27例,年龄57~73岁,平均为(65.95±4.52)岁;患者病程在7个月至11年,平均为(5.01±2.77)年;疾病类型包括:风湿性心脏病10例,扩张型心肌病12例,冠心病18例。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保准治疗,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给予ACE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同时联合给予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血管扩张剂和强心苷药物。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他汀类药物,药物为普伐他汀,1次/d,20mg/次。
  准确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基本资料,包括患者的病史、心电图、胸片、心功能分级、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并对患者进行6min步行实验。使用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心功能测定,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以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
  1.3观察指标
  心功能分级:使用NYHA分级方法,其中Ⅰ级为患者日常活动中无心力衰竭的症状,Ⅱ级为日常活动中有心力衰竭,如呼吸困难和乏力。Ⅲ级为低于日常活动也会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Ⅳ级为患者在休息时也会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
  6min步行距离:患者在安静和空气流通的地方进行,距离为30.5m,做好标识。在实验前让患者熟悉下环境。患者的行走方式根据其体能决定。6min后实验结束对步行距离进行统计。测量两次。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计数资料组间通过χ2检验对比。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7.0软件包。以α=0.05为检验水准,可信区间范围为9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心功能在Ⅱ~Ⅲ级之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其心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6min步行实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其6min步行实验中,患者步行距离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2。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一种十分复杂的综合征,为多种心脏病的晚期阶段。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左心室充盈、射血能力降低等。同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还伴有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素受体激活[2],有RAS系统内分泌激活,同时有炎性因子的释放增加,有过氧化损伤等。以上因素会导致患者心肌细胞肥大,有心肌间质的纤维化,且伴有心肌细胞的凋亡,进一步引起心室重塑增加,心衰逐渐恶化[3]。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排血量降低,其肾脏血流量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导致心肌的收缩能力不断增加,心肌代偿作用增加,与此同时,患者血管紧张素II受体增加,出现了细胞及组织重塑。而炎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也有明显的升高,会导致心功能损伤日益加重。导致心室的纤维化和心室扩张,引起心脏泵功能衰竭[4]。
  临床研究发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延缓患者心力衰竭的进展,并降低其死亡率。从临床研究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主要疾病为冠心病等,而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地减少由于冠心病导致的心肌梗死危险,还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并改善其缺氧状态[5]。并保护患者的心脏功能,减少和延缓心力衰竭的发展。而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扩张型心脏病患者来说,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以起到较好的降脂作用,减少心肌的炎性反应,并改善患者的心肌代谢情况。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优势在于。
  首先,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肌细胞肥大。在心肌细胞中,胆固醇的含量直接与患者的心肌功能存在一定的关系,患者胆固醇的含量越高,会导致细胞膜功能等受到影响,引起钙离子等转运受到影响[6]。而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胆固醇的含量,减少细胞膜中胆固醇量,进而改善心肌细胞功能。   其次,他汀类药物可以促进心肌细胞中的新生血管生成。他汀类药物可以动员骨髓中的血管干细胞能力[7],并促进患者侧支循环的形成,并改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
  第三,他汀类药物可以下调血管紧张素II受体含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展中,血管紧张素II受体作用非常重要。通过使用他汀类药物后,由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激活导致的心肌肥厚及心肌纤维化被改善,同时可以促进患者纤维化消退,并改善患者心肌收缩能力和舒张能力,起到较好的效果[8]。
  第四,他汀类药物可以恢复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抑制炎性因子。通过他汀类药物可以调节患者的副交感神经,恢复紊乱的自主神经。同时,他汀类药物还可以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如IL-6和TNF-α,进而改善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9]。
  此外,他汀类药物还可以改善缺血心肌的氧自由基,起到很好的抗氧化作用,进而在临床治疗中发挥其优势。
  本院本次实验对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本次实验,实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从结果看,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其心功能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6min步行试验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结果显示,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提高患者步行能力和运动耐受力,改善缺血心肌。
  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其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提高其运动耐受能力,并提高其左心室射血分数。而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要高度重视他汀类药物对患者的影响,使用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心力衰竭的预后。
  参考文献
  [1]KarS,UkilA,DasPK,etal.Signalingeventsleadingtothecurativeeffectofcystatinonexperimentalvisceralleishmaniasis:involvementofERK1/2,NF-kappaBandJAK/STATpathways.EuropeanJournalofImmunology,2009,39(3):741-751.
  [2]王虹,陆红梅,阳文辉,等.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循环微小RNA-92a表达的影响.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24(4):215-218.
  [3]Nerpin,E,Riserus,U,Ingelsson,Eetal.Insulinsensitivitymeasuredwitheuglycemicclampisindependentlyassociatedwithglomerularfiltrationrateinacommunity-basedcohort.Diabetescare,2008,31(8):1550-1555.
  [4]吴娜琼,李建军.大剂量他汀类药物长短期应用的心血管获益.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12):1140-1141.
  [5]王妍,张梅,柳秋实,等.他汀类药物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9):1989-1992.
  [6]周经霞.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92-11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43003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