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23例经皮桡动脉途径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竣世

  【摘要】 目的 探究与分析23例经皮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校附属医院自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23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组患者穿刺成功率高达91.30%, 经穿刺发现多数患者为单只病变及双只病变, 穿刺效果较好, 未出现1例并发症, 且术后平均卧床时间为(3.2±0.7)h, 住院时间为(2.5±1.1)d。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较好, 穿刺成功率高, 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 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较高, 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值得推广于临床实践中。
  【关键词】 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
  冠心病作为临床上一类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时刻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甚至造成患者出现不同种类的心脏疾病, 造成患者的死亡[1]。而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即为实施选择性的动脉造影, 此种方法的成功率较高, 并发症较少, 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现本校附属医院将此方法开展于临床实践中, 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23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在本院确诊, 且为患有严重肝肾疾病, 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其中男16例(69.56%), 女7例(30.43%), 年龄在39~78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52.4±1.9)岁。
  1. 2 方法 采用桡动脉专用穿刺包, 于搏动最强处的桡动脉为穿刺点, 沿导丝置入5F的动脉鞘管, 推入1%利多卡因与3000 U的肝素及200 μg的硝酸甘油, 待患者远端肢体麻木后将150 mm的导丝送入后采用5F共用型导管进行造影[2]。PT-CA冠脉内支架术时, 在此基础上于术前使用7000 U的肝素, 并选择合适的股动脉途径。术后将鞘管迅速拔出, 并将穿刺点进行及时压迫, 并于无菌纱布将其包扎并给与抗凝治疗[3]。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 以均数± 标准差( x-±s)的形式对数据进行表示, 以 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患者共23例, 经桡动脉途径进行穿刺成功21例, 占91.30%, 仅有2例患者行桡动脉穿刺失败, 占8.70%。结果可见, 该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失败率,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行桡动脉穿刺失败的患者改为股动脉穿刺, 但其中1例患者出现头臂干严重扭曲, 另1例患者行桡动脉迂曲, 均占4.35%, 但CGA或PCI的成功率达100%。穿刺成功的21例中, 共有9例单只病变, 占42.86%, 7例双支病变, 占33.33%, 4例多支病变, 占19.05%, 其中以单只病变的病例数最多, 其次是双只病变, 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明显多于多只病变(P<0.05)。穿刺成功的21例患者中无1例出现腰痛、排尿困难、动静脉瘘等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0。另外, 该组患者的卧床时间在2~5 h之间, 平均卧床时间为(3.2±0.7)h, 住院时间为1~5 d, 平均住院时间为(2.5±1.1)d。
  3 讨论
  冠心病作为我国目前临床上一类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时刻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 主要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血管腔阻塞与狭窄, 从而造成心脏部分缺氧、缺血、坏死等疾病, 涉及范围较广, 严重时可危及到患者的生命[4]。而以往临床上所采用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主要以股动脉途径为主, 因其内径大, 痉挛发生率较低且穿刺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技术应用较为简便, 已被广大临床工作人员所认可, 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5]。但仍具有以下几点不足:①在穿刺过程中, 若穿刺部分不准确, 未能进入股动脉, 极易伤及与其并行而走的骨神经而造成动静脉瘘, 严重时易引发腹膜后出血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6]。②在穿刺完毕压迫穿刺点的过程中, 若操作不当即压迫方法不正确易造成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加重病情[7]。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临床工作人员与患者对穿刺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 现临床上采用桡动脉穿刺技术逐步替代传统股动脉穿刺技术,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穿刺成功率。而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的该组患者穿刺成功率高达91.30%, 经穿刺发现多数患者为单只病变及双只病变, 穿刺效果较好, 未出现1例并发症, 且术后平均卧床时间为(3.2±0.7)h, 住院时间为(2.5±1.1)d, 与王智彬[8]于2010年的研究结果相符。在研究过程中作者发现桡动脉穿刺途径具有以下几类优点:①桡动脉周围没有较为重要的神经与血管, 避免了在穿刺过程中易损伤神经及血管的意外发生率, 提升了穿刺的安全性。②因手掌生理结构的特殊性, 为双重供血, 避免了在穿刺过程中诱发动脉闭塞导致手部缺血的病症, 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缺血组织与器官[9]。③桡动脉穿刺较为简便, 可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束后将动脉鞘管及时拔除给予压迫固定, 且患者在恢复期间行动较为自动, 增加了康复过程中的舒适性。另外, 此种方法的住院时间较短, 恢复进程较快,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以及经济负担。总之, 经桡动脉途径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较好, 基于上述优点作者发现桡动脉途径穿刺成功率高, 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恢复期间的舒适度较高, 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术后恢复时间较短, 住院时间及费用减少, 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值得推广于临床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Sakai H, Ikeda S, Harada T, et al. Limitations of successive transradial approach in the same arm:the Japanese experience.Catheter Cardiovasc Iaterv, 2011,5(4):204-208.
  [2] 傅向华,马宁,刘君,等.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31(8):573-578.
  [3] Thiemann DR, Coresh J, Schulman SP, et al. Lack of benefit for intraveneous thromboly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ho are older than 75 year.Circulation, 2010, 101(19): 2239-2246.
  [4] 陈国俊,梁明,吴丽英,等.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的比较.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3, 22(5): 500-501.
  [5] 熊龙根,陆东风,刘世明,等.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2006, 4(12):920-922.
  [6] 丁士芳,刘黎明,张运,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特点及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5, 25(12): 1433-1435.
  [7] 李宏伟.经桡动脉途径冠心病介入治疗440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9(13):3170-3171.
  [8] 王智彬.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中国实用医药, 2010,5(24):85-86.
  [9] 李学奇.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 12(8):117-1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49367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