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肝的生活方式干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晓兰

  【摘 要】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探索此类患者长期合理的生活护理措施。方法:9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护肝及药物调脂,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治疗及常规的健康教育,B组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同时针对各个患者的不同情况通过生活处方给予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针对患者个体存在的不健康行为分别进行饮食,运动,睡眠,不良嗜好等方面进行长期指导,分析两组患者ALT(AST)平均复常时间及其反复异常的比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等.统计学方法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由SPSS1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ALT(AST)平均复常时间及其反复异常的比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而又无抗乙肝病毒治疗指征的患者在积极进行护肝及药物调脂,降压,控制血糖治疗同时针对不同个体的生活习惯及其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对其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慢性乙型肝炎;生活方式干预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82-02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的大国,该病对群众的生活造成了难以评估的负面影响,成为目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问题,目前已引起临床的重视,而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既是临床上的一个新问题,也是个较棘手的问题,本文将就此类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意义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96例患者来源于我科门诊就诊的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符合《2006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的标准,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以《2005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为标准。男性76例,女性20例,职业中无农民或从事较重体力劳动者,无饮酒史,吸烟59例,年龄在35±6岁。其肝功能损害以反复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基转肽酶升高2-5倍正常值上限为主,无明显胆红素水平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正常,A/G比值在1.3~1.5,乙肝病毒DNA定量<104拷贝/ml,无抗乙肝病毒治疗指征,合并糖耐量异常或2型糖尿病的66例,原发性高血压的38例,高血脂症的69例.体重指数在24.5~27.5的78例,大于28的18例,男性腹围大于90cm的72例,20例女性腹围均大于80cm。
  1.2 入选标准
  所选患者符合诊断标准;排除其它可能存在的影响肝功能的因素;排除肝硬化患者,排除甲状腺或其它内分泌系统疾病,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无其它严重疾病;有良好的依从性;随访2年有完整随访数据资料;未接受其他用药或治疗手段。
  1.3 方法
  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42例,B组54例,合并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的35例,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年龄,性别,ALT或AST,血脂,血糖,血压,腹围,体重指数,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以随访2年为时间节点。A组(对照组)患者护肝治疗及药物调脂,降压,控制血糖治疗,B组(干预组)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同时针对各个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针对患者个体存在的不健康行为通过健康生活处方分别进行饮食,运动,睡眠,不良嗜好等方面进行长期指导。针对嗜好高脂肪食物患者严格限制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控制其蛋白摄入在中等量,尝试不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控制钠盐的摄入,原则就是改变其饮食结构;运动量要求是每日进行30分钟的中等程度的有氧运动,以脉搏增加20%~30%为目标,每周至少5次,运动方式根据每个人平素爱好进行组合,以慢跑,武术套路,登山,游泳,体操,瑜伽等为主;针对有睡眠习惯不良的进行心理辅导,保证每日睡眠时间在6~8小时,最佳睡眠时段选择在夜间11点至晨6点;要求所有患者戒烟,治疗期间戒酒。通过饮食,运动等调整的目标是超重或肥胖者半年体重下降10%。针对执行难,坚持难,采取的是开始治疗前半年每周门诊或电话随访1次,询问并提醒其执行,对在开始执行中的困难让患者有倾述的对象,积极鼓励。
  1.4 统计学方法
  根据数据资料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由SPSS1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ALT(AST) 最初复常平均时间,A组为12±2周,B组为8±1周,通过t检验两组对比P值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的最初复常时间早于A组,反复异常的比率A组为48.35%,B组为21.67%,通过卡方检验两组对比P值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发生反复异常的比率低于A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各项指标恢复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有研究指出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及时有效针对其合并的高血压,高血脂,糖代谢异常进行处理后其肝功能异常及肝纤维化进展比单纯抗病毒,护肝治疗更优【1】。本研究中发现进行了生活方式干预的小组其ALT(AST)最初复常时间及随访期间反复异常的比率均优于对照组。这种情况可能得益于通过饮食结构改善,适度运动等处理后使其代谢综合征的情况得到改善,从而更好的控制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进展,代谢综合征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近来已变得明确,并且其严重程度与肝酶的异常呈正相关【2】。进行适度运动可以提高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现在被认为是非酒精性脂肪肝重要的发病机制,而限制总热量和脂肪摄入,调整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可以明显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酶水平【3】。我们还发现经过这种积极的护理干预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稳定或改善是明显的,可能与患者血糖状况,体重指数,AST或ALT的改善有关,已有研究得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纤维化独立预测因子中就包括上述指标【4】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研究的对象是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其饮食结构的调整应该遵循渐进的;运动量的控制要个体化,避免过量,运动与休息的结合要恰当,尤其体重下降幅度的控制是整个生活方式治疗的关键,下降过快对于患者的肝功能恢复不但无利,而且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有研究指出体重骤减1.6kg/周,会加重汇管区炎症和肝纤维化,导致衰竭【3】,体重不能很好控制则整个干预就失败了,我们采取了密切沟通,制定中短期等明确的目标,可执行性强的方案,监督执行,多次讲解饮食,运动等生活问题对于治疗的重要性,健康生活方式的概念及其内容,使患者理解,接受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能定期或随机的就诊,检查,利于临床医护给予恰当的调整,指导。这点在慢性病的治疗管理中是至关重要的。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这种针对此类患者个体化的管理方案在基层是投资小,效益高,可行性强的措施,但需要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使护理人员自身具备较丰富,扎实的相关专业知识,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较强的亲和力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徐晓兰,纪信寿,俞慧玲.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两种治疗方案疗效分析[J].广东医学,2010(18):2446~2448.
  [2] 辛丽琴,杨静.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生,2009(8):67~69.
  [3] Suzuki A, Lindor K, St Saver J. Effect of Changes on Body Weight and Lifestyle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Hepatolo gy,2005(43):1060~1066.
  [4] Angulo P, Hui JM, Marchesini G. The NAFLD Fibrosis score:A Noninvasive system that identifies liver fibrosis in patient with NAFLD[J].Hepatology ,2007(4)846~8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52284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