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临床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蔡淑娟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心力衰竭患者共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数量均为50例。仅给对照组提供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重点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以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有较大的改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医疗辅助手段。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有助于减轻心力衰竭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力衰竭;心功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6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00-01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由多种心脏疾病发展至末期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征。心力衰竭患者时常会出现呼吸困难,身心疲累,活动力减弱等症状,其反复发作的频率较高,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不仅影响患者本身的生活质量,也不利于医护人员开展治疗工作。因此,在治疗心力衰竭的患者的同时,医护人员也逐渐注重心理护理。本研究通过对入院的100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比较观察,分析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临床效果。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入院治疗心力衰竭的患者共100例,分别有70例男性,30例女生,患者的平均年龄60岁左右。经检查确诊后对病例进行分类,具体为:高血压性心脏病20例,冠心病60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风湿性心脏病1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50例,发病年龄和临床表现差异不大,可比性较强。对照组有30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接近60岁。观察组有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10例,平均年龄约为60。两组在性别、年龄和病因、临床表现等方面来说无明显差异,因此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为便于观察和比较,医护人员对两组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不同之处在于仅给对照组提供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的实施计划均为患者“量身定做”,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心理需求、职业、文化程度等进行护理,时间为半年。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点:①如实向患者反映病情,并对其加强健康教育,包括心脏病的基础知识,如何控制饮食、调节血压、血糖等,使患者了解自身的病因,治疗方式和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的恐惧情绪,帮其树立信心[1]。②及时向病人家属汇报患者的病情及进展,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在与患者家属的通力合作下,鼓励患者加强自我护理。③经常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和意见。与此同时,引导患者参与护理治疗工作,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鼓励患者对治疗效果做出分析和评价。④以热情的态度对待患者,在心理上体谅、同情患者,努力为其排忧解难,在日常护理中多与患者交流,经常鼓励患者,营造愉快轻松的医护氛围。
  1.3疗效标准和观察指标疗效标准:本组按照相关的临床理论将心力衰竭疗效标准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显效、有效、无效和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1]。显效:心功能达到Ⅰ级水平或心功能改善达到Ⅱ级以上证明护理已取得显著效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有效:心功能改善达到Ⅰ级以上,临床症状得到好转;无效:心功能改善未达到Ⅰ级,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1.4统计学方法本组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配t检验,且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检验水平用α表示,α=0.05。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情况的比较经过半年的心理护理辅助治疗后,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1)。此外,观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NP值则低于对照组(P<0.05)[2]。
  现代医学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逐渐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上,心理治疗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心理护理是一种创新的护理模式,它通过影响患者的心情,改变患者的不良情绪,进一步增强患者与疾病抗战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比普遍较低,从情绪层面分析看,他们经常感到焦虑不安,容易患上抑郁症。有关研究表明,这些不良心理因素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存在消极作用[3]。因此需要在施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辅以心理护理,借此预防患者抑郁和反复焦虑的症状。
  BNP能够反映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实际变化,有助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和监测。BNP值越低,说明心功能的恢复越好。本组的比较结果显示,经过半年的心理护理后,观察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表现在LVEF值明显升高,BNP值则降低。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心力衰竭辅助治疗手段,科学的护理方式有利于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对患者的心功能起到显著的改善作用,同时还可以改变患者的心态,提升生活质量。因此,医护人员应在心理护理的临床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且经常总结经验,为以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借鉴。参考文献
  [1]张艳玲.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症状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4):356.
  [2]曹婷婷,王晋.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5):122-123.
  [3]吕蓉,孙路路.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1,18(1B):71-7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54463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