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倍他司汀和盐酸地芬尼多片联合治疗眩晕60例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玉芹 李欣 唐刚田

  【摘 要】目的:探讨治疗眩晕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眩晕患者60例,予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口服盐酸地芬尼多片25mg-50mg,每日3次,7日为一个疗程。结果:Ⅰ~Ⅱ级眩晕患者46例,用药1天恢复正常8人(占17.4%),用药3天恢复正常26人(占56.5%),用药一个疗程全部恢复正常;14例Ⅲ级眩晕病人,用药1-2个疗程显效12例(占85.7%),有效2例(占14.3%)。结论:联合用药具有使用安全,效果好,见效快,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
  【关键词】倍他司汀;盐酸地芬尼多;眩晕;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491―01
  眩晕是由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引起的主观感觉障碍的一种急性病症,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我科于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采用静脉注射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和口服盐酸地芬尼多片联合治疗眩晕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眩晕患者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35-72岁,平均62岁。临床表现为头晕且伴有不同程度旋转感的有60例(占100%),恶心、呕吐40例(占67%),耳鸣、耳聋35例(占58%),不敢睁眼、不能站立25例(占42%),眼球震颤6例(占10%),平衡失调、步态蹒跚6例(占10%)。合并高血压12例。全部患者均无颈椎病和脑部病变以及神经系统的定位症状和体征。根据眩晕程度分为Ⅰ级22例:轻度眩晕,头晕尚能活动及自持,不影响一般活动。Ⅱ级24例:中度眩晕,可坚持活动,但工作生活已受到影响。Ⅲ级14例:重度眩晕,不能活动、或行走需要扶持[1]。
  1.2 治疗方法: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盐酸地芬尼多片25mg-50mg,口服,每日3次。7日为一个疗程。
  2 结果
  2.1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眩晕减轻2级或消失(级转为0级);有效:治疗后眩晕减轻1级;无效:治疗后眩晕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2.2 治疗结果:Ⅰ~Ⅱ级眩晕患者46例,用药1天恢复正常8人(占17.4%),用药3天恢复正常26人(占56.5%),用药一个疗程全部恢复正常;14例Ⅲ级眩晕病人,用药1-2个疗程显效12例(占85.7%),有效2例(占14.3%)。
  3 讨论
  眩晕是病人感到自体或外物发生运动(多数呈旋转性)的幻觉,其发病机理为:迷路小动脉痉挛、局部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内耳淋巴产生过多,或由于淋巴吸收障碍,引起膜迷路水肿。病人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张力亢进而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2]。
  倍他司汀属于H1受体激动剂,对脑、心及周围血管,特别是椎-基底动脉有明显的作用,能增加脑血流量。倍他司汀能扩张内耳血管,改善内耳循环,促进淋巴吸收,减轻内耳淋巴水肿。盐酸地芬尼多片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调节前庭系统功能,抑制呕吐中枢,有抗眩晕及镇吐作用,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对前庭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对各种中枢性、末梢性眩晕有治疗作用,有止吐及抑制眼球震颤作用[3]。
  传统治疗方法以抗组胺、镇静、止吐等对症治疗,临床效果往往不理想。本组患者以倍他司汀注射液联合盐酸地芬尼多片口服,取得显著疗效,且复发率低。对于少数复发病例,再次用药,疗效仍然满意。病人可能出现口干、心悸、头昏、头痛、嗜睡、轻度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停药后即可消失。对年龄较大、耐受力差且有明确心脏病史者要根据病情调整剂量以避免或减少副作用发生。联合用药能起到协同作用而比单独用药效果好。对眩晕症的治疗,应明确病因,排除颈椎、脑部病变所引起者。本方法具有使用安全,效果好,见效快,无明显不良反应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建章,姚淑芬主编.头痛头晕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259.
  [2] 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186.
  [3]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主编.新编药物学. 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57571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