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预测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云晓君

  【摘 要】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抑郁焦虑状况及预测因素,为临床及社区护士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36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工具为SF-36生活质量量表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并进行分析。结果:焦虑和抑郁症状阳性者各占52.94%和16.18%。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前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影响患者住院期间的焦虑抑郁状况,应多加引导和健康宣传。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焦虑;抑郁
  慢性心力衰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综合征,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该病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结构和功能衰退、损伤,继而影响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特点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和再入院率高[1]。由于患者心功能衰退,疾病迁延不愈,发作反复,频繁住院,使其社会适应力降低,并易出现心理问题[2]。研究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比率达24%~40%。虽然已有研究分析了对患者焦虑抑郁相关的因素,但是从患者入院前生活方式着手的较少。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从患者入院前生活方式及住院期间心理状况出发,探讨患者发病期间焦虑抑郁状况及其相关预测因素,为以后护理人员实施预防性心理护理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 象 从2012年4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36例患者。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未合并心血管以外的疾病;经住院治疗后心功能稳定在Ⅱ-Ⅲ级;有基本读写能力,能正常沟通;年龄≤70岁。其中男性57例,女性79例;年龄50~70岁,均退休;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者16例,高中至大专79例,本科及本科以上41例;独居8例,夫妻同居79例,与子女同住29例;有吸烟史者62例,坚持锻炼身体者75例。
  1.2 方 法
  1.2.1 调查工具 ①基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既往锻炼情况等。②SF-36生活质量量表:本调查用来评估患者入院前一个月的生活质量。SF-36的条目2作为“健康转换”,表示生活质量与一年前健康的关系,与本次调查无关,故忽略。把其余35个条目归为8个维度,包括总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躯体健康、精力、情绪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根据各条目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给予相应的权重,每个维度都换算成100分。③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焦虑和抑郁各含7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别计0~3分。分量表的满分各为21分,0~7分为无症状;8~10分为疑存在;11~21分为肯定存在;在评分时,≥8分为阳性。
  1.2.2 调查方法 于患者入院后3~5d病情稳定时进行。尽量由患者本人填写,特殊情况可代写。136份问卷均有效回收。
  1.2.3 统计学方法 多元性线性回归分析,资料数据使用SPSS15.0软件处理。
  2 结 果
  2.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焦虑抑郁状况 136例患者中,焦虑症状阳性者72例(52.94%),抑郁症状阳性者22例(16.18%)。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前SF-36评分患者SF-36总分为(549.67±156.44)分,其中躯体健康得分(77.21±27.97)分,躯体角色功能得分(66.54±45.97)分,躯体疼痛得分(77.02±26.19)分,总体健康得分(40.81±23.14)分,精力得分(62.65±25.63)分,社会功能得分(77.57±26.05)分,情绪角色功能得分(71.32±40.20)分,心理健康得分(76.54±16.79)。
  2.2 多元性回归分析 影响焦虑的有生理功能、既往锻炼情况和心理健康,影响抑郁的有吸烟史、精力和社会功能。见表1。
  表1 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n=136)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加重期焦虑抑郁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既往生活方式、既往的躯体健康、既往的心理健康、精力状况及既往的社会功能等。采用合理的护理对策可降低焦虑抑郁的发生。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历的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患者同时感受到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容易出现精神障碍的症状[3]。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焦虑抑郁症状受多重因素影响,护士应从这些因素出发,对于社区中的患者,应定期关注和监测,并提供专业心理辅导等,使其明确负面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此外,通过讲座等来宣传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入院后进行全面评估,找到合适的护理模式,尽量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多予以关怀和沟通,避免其负面情绪的产生。对于住院已发生焦虑抑郁症状者,护士可做有效的心理疏导,以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促进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改善胸闷、气促等症状,缩短住院时间[4]。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较高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应采取措施预防负面情绪出现,提高其身心康复进程及生存质量。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量小,以及调查研究设计的不完善,使研究存在一定的缺陷,结果需进一步论证。
  参考文献
  [1] 周爱明,彭威,吴雄杰.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心脑血管防治,2011,11(3):221-223.
  [2] 陆娟.心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的影响[J].现代临床医学,2010,6(3):197-198.
  [3] 姜海侠.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心理影响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32:293.
  [4] 李靖,杨承健,黄伟,等.心理疏导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5):828-8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62422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