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腹部开放性外伤临床治疗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军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对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给予临床治疗的最佳方法,以提高对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的救治效果,降低死亡率。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的救治,实验组患者在救治过程中使用损伤控制方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患者休克纠正快,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率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部开放性损伤的救治过程中使用损伤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尽快纠正休克,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腹部开放性损伤;救治;损伤控制技术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26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08-02随着人们对创伤病理生理认识的不断深化,治疗目标从单纯的创伤治疗向全方位综合性治疗转变,以实现挽救生命、最大限度保存患者机体功能、改善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目标。损伤控制技术通过控制手术、重症监护及确定手术三个阶段来改善创伤患者预后。我院对2009年9月――2012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运用损伤控制技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9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体温<350C;严重酸中毒(PH<7.3);存在呼吸过速、心跳加快、低血压状况;出血量>2000ml;凝血功能障碍。依据CRAMS创伤评分方法对患者进行初步评分,两组患者平均评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72例,女性38例,年龄18-47岁,平均(26.4±4.1)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0例,坠落伤26例,刀刺伤20例,打击伤10例,挤压伤18例,其他6例。现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血压、呼吸、心电及心率监测,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对有休克症状患者迅速补充血容量,以维持患者血压,给予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一期采用确定性手术,以解剖性修复为主,术后在重症监护室继续进行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抗休克等治疗。实验组:在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一期采用简单可行且迅速有效的急救手术,处理患者致命性创伤,重点进行止血和控制污染,然后送入重症监护室,待患者苏醒、病情稳定、酸碱平衡、体温基本正常、凝血功能基本恢复后,72h内对非致命性创伤行确定性手术。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休克纠正时间、病死率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发生率指数。
  1.4统计学方法组间比较以独立样本的非参数秩和进行检验,或以t检验,以x2检验率的比较,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较:试验组手术持续时间、病死率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发生率、病死率及术后休克纠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伴随交通、建筑等行业发展而来的是意外创伤事故的发生,且近年来出现意外创伤发生率上升趋势。腹部开放性外伤是意外创伤之一,其创伤程度严重,由于伤情复杂,患者因流血、内脏器官功能受损等原因,多发伤患者会出现休克、昏厥、多器官功能综合征设置器官功能衰竭等,若不及时进行救治,则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提升其诊治水平的紧迫性极高。
  传统观念认为,任何外科疾病的首次手术治疗是进行确定性修复或重建的最佳时期,但是严重创伤高死亡率向人们证实死亡的原因并非是手术失败,而是继创伤及手术后的生理功能障碍及内环境紊乱,进而导致患者出现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及酸中毒现象。严重创伤要求必须对外科情况进行手术处理,损伤控制理念将治疗目标从单纯的创伤救治,向挽救生命、改善机体功能及提升患者远期生存质量转变,改变了严重创伤病人一定要在首次手术时进行确定性手术的观念,关注创伤后的临时生命救护,及对患者生理病理的改善,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针对性的救治,如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进行控制创伤损害的抢救性手术,对有能力复苏的患者进行有效的监护治疗,以达到全方位综合治疗的目的。
  损伤控制技术是针对腹部严重创伤患者而采取的一种分阶段治疗的救治策略,其主要包括三个阶段:首先,以临时手术措施,以最简单的方法进行出血控制和污染控制;其次,将患者送入重症监护室,对其进行低温、呼吸支持、酸中毒及凝血障碍等纠正,促使患者苏醒,基本体征恢复正常;最后,待患者生理条件允许时,对患者实施腹部确定性手术。损伤控制技术的合理运用可有效降低严重创伤的病死率,其适用于严重的肝脏创伤、腹部大血管损伤难以止血者、骨盘骨折伴腹部创伤且危及生命者;严重代谢性中毒、低体温及凝血功能障碍及复苏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者。
  本研究显示,在一期采用简略手术后,研究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复苏阶段后,试验组的休克纠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对进行确定性手术,降低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发生率或多脏器功能衰竭率具有积极作用,有效降低了手术风险,可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将损伤控制技术用于腹部开放性损伤的救治过程中,可以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尽快纠正休克,对后期展开确定性手术,提升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有必要进一步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陆志宇,崔斌,姚宏毅,张博文.腹部外伤失血性休克128例救治探讨[J].衡阳医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06):86-87.
  [2]翁志勇,丁若虹,韩斌.烧伤合并腹部外伤的诊治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5):142-143.
  [3]马涛,孙淑明,肖文成.98例腹部外伤治疗体会[J].广东医学,2012(11):749-750.
  [4]吴新军,杜生旺,嵇晓东.外伤性小肠破裂43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13):222-223.
  [5]陈茂红.腹部外伤的CT诊断临床探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1):457-4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66913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