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有效医患沟通缓解紧张医患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余开焕 涂亚芳

  [摘要] 医患沟通是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的关键之举,有效的沟通对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实现有效医患沟通不仅体现在医务人员的技术层面上,也体现在服务态度、道德修养、言行举止上面。了解和探究医患沟通效率低下的影响因素,掌握和运用好医患沟通技巧,不断提高医患沟通效率,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
  [关键词] 医患沟通;效率;医患关系;和谐
  [中图分类号] R19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07-0144-03
  [Abstract]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is the key factor to promote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medical disputes. However, to achieve effective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depend not only the form of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but also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The efficiency of doctor-patient is reflected on the technology, but also on the medical staff service attitude, moral cultivation, words and deeds. To understand and explor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establish an effective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improve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is the foundation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Key words]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Harmonious
  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是不争的事实。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复杂多样,缺乏有效的医患沟通是重要的因素之一[1]。尽管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在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注重医患沟通形式、轻视沟通实效性的现象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在诊疗过程中,如何加强医患有效沟通,缓和医患关系紧张,从微观上缓解医患矛盾,减少伤医事件的发生,仍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必须直面的问题[2,3]。本文从患者就医心理和习惯入手,分析影响有效医患沟通的因素,从而针对性提出提高医患沟通有效性的措施,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与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4]。
  1 现代医患关系需要有效的医患沟通
  就医行为中患者心理具有双重特点,一是了解和理解病情的需要,属于任务为中心的;另一个是感受和被理解的需要,属于社会情感方面[5]。也就是说,患者就医过程中,希望得到身体的康复和心理的抚慰。因此,在就医过程中,医务人员不仅需要回答患者关于自己病情的疑虑,还应给予患者关心、尊重和同情。医患双方围绕患者健康问题及诊断治疗进行的信息交流和相关的心理、社会等方面的情感交流,正是医患沟通的重要内涵[6]。
  有研究显示,多数医疗纠纷并不是因医疗技术引发,而是由于医患沟通障碍导致患者或家属不满所引起的[7]。世界卫生组织曾做过一项调查:当患者诉说症状时,平均19 s就被医生打断了[8]。在如今医患关系愈来愈紧张的形势下,“伤医”、“杀医”事件频频上演,医患矛盾加剧。而我国患者就医前往往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医疗资讯,但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患者能获取的医疗资讯缺乏科学规范的监管,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如果我们能通过有效的医患沟通交流,医务人员将客观科学的医疗信息传递给患者,正确引导患者认识自身疾病、减少疑虑,因沟通障碍带来的一系列矛盾自然会大幅度减少。
  2 影响有效医患沟通的因素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言,“医生有三大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语言名列医生三大法宝的首位,凸显出医生除问诊、配药、开刀之外,保持与患者有效沟通的极端重要性。现代社会,医务人员越来越关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然而,经历多次沟通,医患双方仍无法达成共识,没有实现有效医患沟通情况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2.1 重“病”轻“人”
  在交流过程中,如果医务人员过多使用患者不易听懂的医学专业词汇,忽视患者对疾病本身的认知程度,没有与患者及时地互动反馈,没有考虑患者或家属的重点关切(治疗效果和(或)医疗费用等),没有注意患者的反应和情绪变化,沟通就难以顺畅,肯定会降低医患沟通的有效性。
  2.2 重“言”轻“行”
  医患沟通根据沟通载体不同分为语言沟通(“言”)和非语言沟通(“行”)。如衣冠不整、形象邋遢难以让患者感受医学的严谨;冷漠的表情难以让患者产生依赖;游离不定的眼神难以让患者感受到医生的自信和笃定,进而患者缺乏安全感、难以产生信任,对医患沟通产生不利的影响。
  2.3 重“点”轻“线”
  一些医务人员理解的医患沟通就是签署各种知情同意书、与患者本人和(或)家属进行的面对面的交流,其实这只是医患沟通的一个重要的点。医患沟通时间跨度不仅贯穿门诊和住院期间,而且还体现在门诊之前的咨询和出院后的随访这整条时间线中。事实上,许多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建立是从虚拟世界(媒体、报纸、宣传栏等)开始的。轻视新媒体,忽视门诊、查房等环节,同样会降低医患沟通的有效性。   3 如何提高医患沟通的有效性
  当前的医患关系模式正处于由主动-被动型向指导-合作型转变,甚至向共同参与型转变[9]。患者求医心切,会有高度的自我为中心和明显的情感反应,不仅仅需要治病,而且需要人性化的关心,同时多数患者没有医学知识的背景。因此,患者心目中理想的医生:责任心强、技术水平过硬、态度和蔼、仪表大方,在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重视患者的心理需求。那种“只注重治病,不注重心理”的行医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医疗服务的需求。
  3.1 转观念
  改善医患关系,医务人员必须转变服务观念。在2010年新颁布的《侵权责任法》中不仅对医疗损害责任进行了专门规定,也从法律层面对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和纠纷解决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规定要维护患者知情同意选择权和保护患者的隐私权等权利[10]。因此,作为人类健康守护神的医务工作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摒弃“救命恩人”的至尊思想,转变成为患者治病是恩赐的思想,正确认识现代医患关系,充分保护患者的权利,提供患者满意的医疗服务。
  3.2 树形象
  在医患沟通中,第一印象作用十分重要。美国芝加哥市西北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发现,医务人员留给患者的第一印象对双方关系发展至关重要[11]。若错过这一机会,医务人员恐怕难以再次赢得患者好感。因此,医务人员应该注重职业礼仪,树立健康的职业形象。做到着装得体,举止优雅,语言文明,吐词清晰,表情自然,手势合适,态度可亲,从而体现出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杜绝不良动作:频接手机、看手表、不愿注视患者、抽烟等。有时,简短的自我介绍可以快速拉近与患者的心理距离,有益于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3.3 强内涵
  患者来医院治病,最终的目的是尽快恢复健康,如果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好,那么患者的满意度会高,随之医患关系就能融洽,因此,医务人员必须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过硬的医疗技术。如果医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学科有关基础与临床知识,并将之应用于临床实践,同时对临床问题能进行探索性和分析性思考;那么,同患者及家属交流时,就能够十分自信地回答诸如“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的方法、治疗的效果”以及“不治疗可能的后果、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之类的问题。拥有过硬的临床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显得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优质的服务质量就是一种无言的沟通,也是最有效的沟通。
  3.4 练技巧
  当然,医患沟通必须讲究技巧,其内容包括[12]:①倾听:多听患者或家属述说,知晓患方的诉求。②解释:尤其是在病情发生变化时,及时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情况及其处理措施。③掌握:治疗过程中,必须全程掌控病情、治疗及发展情况和检查结果; 掌握医疗费用的使用情况。④留意:留意患者及家属的情绪状态和变化。⑤避免:避免使用易刺激对方情绪的言语、表情、手势等;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医学专业词汇。医疗机构应形式多样地开展全员医疗安全与沟通教育培训。
  3.5 增时间
  其实,医学不能治愈一切疾病,不能治愈每一个患者。医务人员“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然而,许多患者抱怨医生太忙,没有时间听他们陈述;除去查房时间,患者很少能见到自己的主治医生。这种现象固然与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工作处于超负荷状态有关,但我们也不能否认,除去签署知情同意书外,不再与患者交谈;除去查房基本不再进入病房的现象普遍存在。我们不能忘了《美国住院医师手册》的扉页上印着一句话:“一位住院医师每天除了查房,走进病房的时间决定了你与患者的关系”,因此,医师必须增加时间多与患者沟通。
  3.6 重反馈
  沟通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自以为已经进行了沟通[13]。患者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多数处在被动地位,因此,医患沟通需要给患方充分表达的机会,并及时收集患者或家属的反馈信息。每次同患者和(或)家属交流沟通后,必须询问患方是否明白并理解沟通的内容,只有与患者及时的互动反馈,充分考虑患者或家属的重点关切(治疗效果和(或)医疗费用等),留意患者的反应和情绪变化,才能表示本次沟通是有效的。
  3.7 有重点
  医务人员在医患沟通工作中,必须尊重患者或家属的人格,以理解包容的心态,展现关爱之情,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患者或家属,这是统一的行为准则。但是为了更为有效地医患沟通,善于沟通的医务人员总是善于运用个性化方案。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就医流程中,不同时期,医患沟通的重点内容有所差别。如:门诊的重点是解释检查、用药的必要性,说明用药的注意事项;手术前的谈话重点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手术方案的实施概况(必要时,使用手绘草图讲解),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应急处置措施,大概的费用和住院时间,最可能出现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和效果;出院前的医患沟通重点是,说明出院后饮食、生活和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是否需要复诊等。另一方面,针对患有相同疾病的不同患者,重点要讲述患者不同的生理机能状况,对治疗方案选择、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治疗费用的影响等。
  3.8 抓制度
  实现有效医患沟通,还需要规范化制度做保障[9,14]。医疗机构全方面推行医患沟通制度,提倡医患沟通制度化,进一步明确并完善医患沟通的内容,如入院时告知患者有在诊疗前知晓医疗费用的权利,并双方签字;如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再次告知其风险、治疗方法及预后,并争取签字确认等内容。规范化执行医患沟通制度,有利于患者对病情的了解,有助于增进医患之间的彼此信任,提高医患沟通效率。
  4 小结
  总而言之,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务人员必备的能力之一。正如,1989年《福冈宣言》中所说:“所有的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的表现”。医患沟通的目的就是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确保患者完全理解医疗行为。在沟通过程中,给患者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切忌沉默、忽视、不睬、敷衍,结果终止了患者沟通的意愿。应让患者享受更多的知情权,在整个医疗过程中,让患者参与自己医疗方案的制定,让患者能结合自己的愿望、实际经济情况,做出决定。现代医患关系拓展了传统的医患沟通时间和空间,丰富了医患沟通的内涵,同时亦对医务工作者的德、才、技、言和行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工作者在医疗实践中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全面提升自我,不断提高医患沟通的有效性。努力成为患者需要的“耐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生”,提高医患互信,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74740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