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艾滋病交叉感染的口腔防护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在艾滋病、性病的疫情有上升趋势,口腔科就诊患者中感染艾滋病、性病的人数也会随着增加,为防止艾滋病的医源性传播,我们对艾滋病交叉感染的口腔防护进行了临床研究。一是医护人员加强自我防护,避免医护人员成为艾滋病和性病在患者之间的传播媒介;二是对就诊病人询问既往病史,发现可疑病史检测HIV抗体,及时采取严格的防范措施;三是加强口腔科医疗器械和医疗垃圾的消毒处理;四是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的防艾能力。
  【关键词】艾滋病;交叉感染;口腔防护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22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579-02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新的传染病,是继癌症之后iudui人类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的又一疾病。我国目前已有HIV感染者30万[1],随着社会的发展,艾滋病、性病发病率急剧上升,口腔科就诊患者中感染艾滋病、性病的人数也会随着增多,口腔医护人员和病人之间、病人与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几率在加大。为加强防止艾滋病的医源性传播,现将艾滋病交叉感染的口腔防护技术探讨如下。
  1医护防护措施
  为了保护医护人员本身在工作中免受艾滋病的感染,在医疗操作前要佩戴好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带防护镜。当接触到可疑血液、唾液、染血器械、分泌物以及染有以上污物的器械表面时,必须戴双层手套进行隔离。当诊疗另一例新患者时,必须先洗净双手,再戴上新的手套。如患者谈话、咳嗽、打喷嚏,或给患者钻牙,洗牙时,含有血液、唾液的飞沫气雾有携带微粒和病原体传播的可能,这会污染医护人员的眼睛、鼻腔和口腔。因此,当进行有可能溅起血液、唾液和生产气雾时,必须佩戴手术面罩、防护眼罩隔离。最好使用橡皮障,以尽量减少所生气雾散发。进行诊疗操作时,必须小心保护好双手,以免发生意外刺破双手,若已发生刺破时,应立即清洗伤口,处理好伤口后,重新更换新手套。口腔科医护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其意义不仅是为了自身防护,更重要的是避免医护人员成为性病和艾滋病在患者之间的传播媒介[2]。
  2对患者的预防措施
  2.1加强对就诊病人病史询问和体征检查口腔科医生不能只考虑患者的口腔疾病,局限于牙痛医牙,而应侧重局部统观全身。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其临床表现和体征非常复杂,口腔医护人员在问诊时应重点询问患者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社会活动、有无输血、静脉给药、同性恋或婚外性生活史。还要询问患者发热、腹泻、性病、结核等病史,要检查淋巴结等体征,对可疑者建议做HIV抗体检测,HIV抗体阳性者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消毒处理措施[3]。
  2.2要注意检查相关疾病艾滋病有很多有口腔表现:如舌毛状白斑,口腔念珠菌病,牙龈线形红斑,卡波斯氏肉瘤,疱疹性口炎等。这些都是早期指征具有诊断价值。再如有淋巴结病变,还是炎症性或肿瘤性病变患者如有缺乏疼痛等自觉症状的黏膜糜烂、溃疡、红斑、口角炎、颌下淋巴结肿大,则有可能是早期梅毒的口腔损害。
  2.3诊疗时注意使用口腔消毒剂诊疗前让患者漱口刷牙,冲洗口腔用0.2%洗必泰液,这样可以减少患者口腔内各种病原体的数量。
  3口腔诊疗环境和器械消毒处理措施
  按照口腔诊疗室和口腔器械的特点,应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进行可靠的消毒。在进行高压或微波灭菌前,对于曾放入患者口中的诊疗器械,应先用复合酶溶液清洗干净,必须小心彻底清洗,除去器械上的血液、唾液和牙垢等。有机会被污染的物件表面,如椅子、头靠、器械盘、开关、手柄、桌面,均应以可丢弃的外罩覆盖,或在诊疗1例患者后立即用消毒剂消毒。如用0.2%次氯酸钠溶液擦洗地板和工作台,在处理被污染的废物时,应装入专门的密封袋内由专人处理。目前,国内外对口腔诊疗还没有特殊的预防艾滋病和性病的专项措施。笔者认为,口腔科医师应忠实地遵守无菌观念,坚持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严格口腔器械消毒管理,坚持一人一机、一针,大力推广一次性器械的应用,是预防艾滋病感染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另外,在口腔诊疗中参照病毒性乙型肝炎消毒处理措施是可遵循和借鉴的较为适宜的措施。
  4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群自我防护能力
  患者就诊前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的同时,要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努力提高人群自我防护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剑农.艾滋病的口腔损害及其防治,1999,(4):3.
  [2]王伟.口腔治疗室交叉感染、污染的研究.现代口腔预防医学研究,2006,(5):36.
  [3]傅继华.艾滋病医源性感染的预防控制.中国公共卫生,2009,(8):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84399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