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临河区手足口病109例调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对109例手足口病例进行调查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5月――2013年7月临河区109例手足口病的上报病例,通过流行病调查资料和临床治疗效果的分析。结果通过流行病学资料分析,7个月-6岁的病例为99例,占90.8%,全部109例均不同程度出现皮疹和口腔粘膜病变,二者几乎同时出现。107例为幼儿园或家庭聚集性发病。全部病例均预后良好。讨论本病多为婴幼儿群体聚集性发病,如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可控制疾病蔓延,且预后良好。
  【关键词】手足口病;皮疹;口腔粘膜病变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60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87-01小儿手足口病是病毒感染性病变,其病原体以柯萨奇病毒A16型为主,A5、A10、A9、B5、B2型及埃可病毒亦可致病,患儿及健康携带者为传染源,通过粪口传播或通过唾液中病毒经飞沫传播。春夏季为发病高峰,本文对小儿手足口病2013年5月――2013年7月109例临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小儿手足口病109例,全部均为门诊病例。性别比例为男64例,女45例,男女之比为1.42:1。年龄最小7个月,最大9岁,其中7个月至1岁10例(9.2%),2岁至3岁51例(46.8%),4岁至5岁38例(34.9%),6岁至9岁10例(9.2%),7个月至5岁的小儿99例,占90.8%。从发病季节上看全年所有月份均可发病,但以春夏季为高峰。87例有明显的流行病史,主要在托儿所、幼儿园等小儿群集地传染发病,还有19例患儿家庭,他们分别为兄弟、兄妹或姐妹,同时发病或先后发病的。
  1.2临床表现
  1.2.1前驱期40例有前驱症状,时间为1-2天,表现为发热、哭闹不安、萎靡不振、厌食或少食、流涎流涕、少语。检查时咽腔充血,扁桃体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有38例患儿因发热,咽腔充血,作为“上感发热”给予了抗炎抗病毒治疗,出现典型皮疹后才作手足口病治疗。
  1.2.2发热50例发热(45.9%),其中低热(37.5-38℃)10例,中等热(38.1-39℃)38例,高热(39.1-40℃)2例,没有发现超过40℃以上的病例。发热持续1-3天,发热的当天一直到第3天皮肤逐渐出现皮疹。无发热病例59例(54.1%)。
  1.2.3皮疹为本病的突出表现,109例病例均出现了皮疹,其特征为:①形态大小为圆形或卵圆形丘疹、斑丘疹,深在性小水疱,疱壁厚不易破裂,大小为2-5mm,周围绕以红晕。②数量:20例为数在10个以内,77例为数十个,12例为百多个,未见数百个的。③分布:所有病例均分布在手掌、指甲周围,脚底、趾甲周围,均有或多或少的小水疱,78例在臀部、肛周、膝部有丘疹或斑丘疹,其中10例主要表现为臀部、膝部斑丘疹而来就诊发现为本病的。所有病例分布均较局限。④出疹顺序:88例先自手足,后臀部,再其它部位,22例先自臀部后手足,再至其它部位。⑤皮疹出齐及消退:均在3-4天内出齐,2-4天后消退,如为斑丘疹则在出疹第3天开始硬化后吸收消退,如为小水疱则在出疹第3天水疱干涸结痂后吸收消退,皮疹消退后不留色素沉着及疤痕。
  1.2.4口腔黏膜病变109例有口腔黏膜病变,几乎与皮疹同时出现,或者在皮疹出现24小时内出现,表现为口腔黏膜充小水疱、溃疡、触之疼痛、张口困难、饮食受限。病变主要分布在唇、齿龈、舌面、咽部、硬腭、颊黏膜,初起为小水疱,约为2-4mm大小,1-2天后破溃成溃疡,为数个或者十多个之多。
  1.3实验室检查109例发热病例行了血常规检查,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增高81例,占74.3%,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相对增加。34例中发热病例行了心肌酶检查,有部病例乳酸脱氢酶轻度异常,其余均在正常范围内,未行病毒分离检查。
  1.4治疗与转归发热的50例患儿,有明显的咽腔充血,扁桃体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厌食、精神差,中毒症状重,给予了静脉滴注阿昔洛韦10mg/d,同时加用抗菌素抗炎治疗,再加维生素或复方氨基酸静脉滴注,以减少能量消耗,予以降温。皮肤丘疹、水疱,用阿昔洛韦软膏涂擦,口腔内水疱、溃疡涂敷西瓜霜,治疗持续3-7天。20例不发热、能进食、精神稍好的患儿,口服利巴韦林含片,按15mg/d,每日分2-3次服用,加用抗病毒口服液,维生素B、C等,皮肤皮疹,口腔病变涂敷药物方法同发热病例。59例患儿经治疗3-5天,体温下降至正常,皮肤水疱干涸消退,丘疹消失,口腔溃疡愈合,精神好转,饮食恢复,99例患儿在一周后痊愈,只有10例治疗达10天后痊愈,未发现并发症。2讨论
  本组病例5月份至6月份春夏季。易感染于7个月至5岁之间的抵抗力弱的小儿,传染性极强,易在托儿所、幼儿园及社区等小儿群集处流行,也可在多个小儿家庭数人发病。本组病例7月以上至5岁之间的患儿例,占90.8%,88例是在托儿所、幼儿园传染发病的,有19例患儿其中每2例在同一家庭同时或先后发病的。本病一般呈自限性,预后良好。但也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肌炎、脑炎,治疗不及时出现死亡。由于并发症严重,今年多个地方出现过暴发流行,出现死亡病例,此病才得到重视。
  本组病例未出现过并发症,可能为社会的卫生宣传,家长的重视,托儿所、幼儿园的保健医生每日晨检,发现皮疹提醒家长到医院医治,从而得到及时早期治疗有关。本病表现,前期为发热、厌食、精神不振,1-2天后出现皮疹,为手足口水疱,臀部下肢丘疹,口腔溃疡,特征为丘疹充实性,水疱为深在性疱壁厚不易破裂,皮疹周围绕以红晕,皮疹一般局限,严重可泛发全身,曾有本病泛发全身的报道。本组病例50例发热,以低热为主,所有的病例手足均有水疱,78例臀部、下肢出现皮疹,109例出现口腔黏膜水疱溃疡,10例主要以丘疹就医。本病的治疗无特殊,主要是及时、早期用阿昔洛韦或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发热、病情重,加用抗炎治疗,能量合剂支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本组病例90例应用了阿昔洛韦15mg/d静滴,外加抗菌素抗炎,能量合剂等。20例应用了利巴韦林15mg/d口服,预后均好,未出现并发症,大多数在1周痊愈,少数需10天痊愈。
  通过医治109例小儿手足口病,认为本病有一定的特点,且皮疹有明显的特征,诊断容易,治疗要及时、早期、足疗程,以阻止病毒的复制,缩短病程,就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预后是良好的。参考文献
  [1]张红星,张爱红,高建飞.2009年如东县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0,(10).
  [2]谢列席,倪慧明,管书慧,吴长玉.2008――2009年盐城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84768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