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健康教育健康宣教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宣教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指导社区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方法选取我社区管辖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定期随访,一年后评估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高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以及再入院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高血糖、低血糖的发生率及再入院率明显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社区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宣教,从心理、饮食及自我检测等多方面实施,能明显降低相应并发症的发生,控制血糖为适宜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病情。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健康宣教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60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88-02糖尿病是内科常见病,其相关的近期、远期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仅次于恶性肿瘤及心血管疾病的影响[1]。相关调查表明,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发生率正处在一个逐渐递增的状态,且其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继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糖尿病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非传染性疾病,也成为当下相关人员研究的重要问题。健康宣教,顾名思义则是通过有组织、系统、计划的相关教育活动,逐步引导人们自觉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尽可能的消除各种可能对人类健康带来危害的因素。以此达到预防疾病,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目的,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糖尿因其发病原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治疗原则是在控制饮食、适当运动锻炼的基础上应用药物治疗。因此,在各种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极为重要。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让他们明确疾病相关知识,消除负面情绪,并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治疗,遵从医生嘱咐,这于疾病治疗、康复无疑有显著积极意义。就糖尿旁而言,通过健康宣教让患者能够竭力配合治疗、心理健康、生活规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缓并发症出现。对生活质量的提升和病死率的控制有良好作用。本文就我社区100例糖尿病患者展开研究,探讨健康宣教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选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卫生服务站管理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选患者年龄在38-78岁之间,男性63例,女性37例。所选患者均依据1999年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除外有严重心脑肾基础疾病、精神疾患及沟通不能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护理方法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健康宣教,从家庭、心理、饮食、自我监测等多方面进行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1.1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引导患者及其家属重视糖尿病对健康的影响,向他们介绍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糖尿病对全身各个器官的影响以及需要终身治疗,从而积极配合医疗工作,控制病情,延缓疾病进展,达到糖尿病患者长期的良好控制。
  1.2.1.2心理教育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治疗,费用较大,尤其血糖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波动,带给糖尿病患者焦虑、悲观、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2]。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当主动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多做沟通,对患者的心理异常情况给予及时、有效的疏导,并帮助患者逐步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竭力消除他们的各种负面情绪。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疾病的可控制性,做好饮食运动药物等各方面配合,病情能得到较佳的控制。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家庭随访,每月举办健康讲座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相关知识,当场解决患者的提问。
  1.2.1.3饮食教育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原则是在适当锻炼、饮食控制的基础上辅以药物治疗。其中饮食控制尤为重要。患者饮食应遵循相关原则,多食清淡、低脂、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日常饮食分配,一日三餐则按1/5、2/5、2/5分配食物量,一日四餐则按1/7、2/7、2/7、2/7分配食物量。具体饮食主张忌食糖类、花生、核桃、松子等,限制进食牛羊肉、奶油及油炸食品,多吃蛋类、乳类、豆类及其制品,可以以米糠、麸皮、燕麦、粗粮、山药等代替部分主食,从而增加饱食感,减少主食的摄入。建议戒烟戒酒,不吃腌制品,保持每人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g。饮食量以每人保证机体最低需要量为宜,控制食物的总热量,宜保持在0.125-0.145kJ/kg。
  1.2.1.4运动教育糖尿病患者注重饮食控制之外,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控制体重的增长,促进药物发挥作用。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适宜的运动方案,保证适度的运动锻炼,不增加病情负担。建议患者进行散步、气功及太极拳等有氧呼吸运动,个人宜从轻微活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监测运动时血糖在5.5-16.7mmol/L范围内。运动期间携带点心、糖果等食物,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1.2.1.5药物与自我监测教育教会患者利用血糖仪自行测定指尖血糖,选取空腹、三餐前及餐后两小时时间点测定血糖水平,发现空腹时高血糖时需加测夜间血糖。一般血糖控制较稳定患者,宜每周监测1-2词,血糖控制不佳抑或存在其他危险因素时宜每日监测血糖。血糖过高,超过16.7mmol/L,应该医院门诊复查。
  药物教育,主要指护理人员反复强调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向患者介绍各种使用药物的给药方法、给药时间、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如何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介绍胰岛素的优点,副作用较小,不会成瘾,不会增加体重。教会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并告知其如何保存。
  做好低血糖的健康教育。介绍低血糖的具体症状如头晕、大汗、恶心、心悸及视力模糊,血糖测定一般低于3.0mmol/L,应用葡萄糖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低血糖的急救,当患者出现头晕、大汗等低血糖症状,疑似低血糖时应迅速进食糖果、果汁等含糖较高食物,静脉注射50%葡萄糖,迅速纠正低血糖。低血糖的预防应当从饮食、运动量等方面着手进行,做到规律生活并避免运动过量;应用胰岛素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根据进食情况做及时调整,定期监测血糖,随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此外,糖尿病患者外出要携带糖果及个人资料卡,备用。
  1.2.1.6健康行为教育糖尿病的发病与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密切相关。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吸烟、饮酒、不良的饮食习惯、不佳的生活方式、不良心理因素以及生物环境因素、职业危害等密切相关。在糖尿病患者进行适宜的“行为疗法”,改变诸多的致病行为,一定程度上能防治疾病的发生,延缓病情的进展。帮助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及生活方式。
  1.2.2评估指标随访1年后,记录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高血糖发生率及再入院情况。评估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采用问卷调查,调查患者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的相关知识,满分为100分。
  1.3数据处理采用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两组患者的各指标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高血糖、低血糖的发生率及再入院率明显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84768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