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谷氨酸性突触在痛觉和记忆中的突触和分子机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谷氨酸性突触相关兴奋性递质在神经中枢系统催眠及痛觉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氟氏助剂建立催眠、镇痛大鼠模型,采用Weatern bloting测定NMDA受体及AMPA受体在模型组大鼠谷氨酸性突触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AMPA受体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高,NMDA受体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氏助剂催眠可作用于谷氨酸性突触中NMDA受体及AMPA受体,抑制神经受体兴奋性,从而起到镇痛、催眠的作用。
  【关键词】谷氨酸性突触;痛觉;分子机制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67-02S
  型谷氨酸受体是能介导神经系统中绝大部分兴奋性突触传递,在受损机体中,AMPA可通过刺激初级传入神经释放谷氨酸,并激活AMPA受体,从而促使痛经信息能向更高级的中枢神经传导[1]。相关研究指出[2],当机体出现神经损伤或炎症时,脊髓中AMPA受体将显著上升,从而刺激谷氨酸性突触出现持续性的可塑性改变,并最终介导慢性病理性疼痛的形成。NMDA受体是谷氨酸位点,在疼痛调控中起到作用的作用,NMDA受体可在谷氨酸位点阻滞并产生镇痛作用。为此本文将通过建立氟氏助剂炎性疼痛模型,以观察AMPA及NMDA受体对慢性炎性疼痛中的影响,从而分析谷氨酸性突触在痛觉形成过程中的可能作用。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Baxter Caribe公司提供的氟氏助剂,美国sigma公司提供免疫组化试剂盒,德国Leica公司提供的冷冻切片机,蚌埠无线电二厂提供的恒温电热器。选取30只Wistar成年健康雄性大鼠(由沈阳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为250±20g,昼夜节律适应性饲养1周,室温控制在(26±1)℃。随机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及模型组各15只。
  1.2大鼠疼痛模型的建立建立大鼠疼痛模型,模型组大鼠经乙醚浅度麻醉后,于后足底二、三趾间注射25uL氟氏助剂,对照组则在相同部位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并在造模前后测定两组大鼠NMDA受体及AMPA受体蛋白表达量。
  1.3细胞结构分离采用苯巴比妥钠于腹腔内注射麻醉后,对大鼠行椎板切开手术,将脊髓L4-L5段分离,抽取1ul脊髓液于4℃温度下将细胞裂解并采用缓冲液制备匀浆。采用1000r/min的离心速度对匀浆进行离心,留取上清液,再采用10000r/min的转速将上清液进行离心15min,收集含有突触小体的沉淀物,并采用Triton X细胞缓冲液对沉淀物进行洗涤3次,完毕后在以32000r/min高速旋转20min获得致密沉淀物。将致密沉淀物加入样品缓冲液中漂洗3次,同时煮沸5min在行Western blot检测。
  1.4Western bloting检测实验组大鼠建模后,采用300mg/kg水合氯醛将大鼠麻醉端头处死,将大鼠皮质前扣带回取出,并将其置于匀浆器中搅拌,每份组织中加入200ul细胞裂解液,并将匀浆搅拌放入EP管中静置30min,并在4℃环境中以1200r/min的速度离心处理15min,留取上清液。采用由美国Pierce公司提供BCA蛋白定量试剂盒测定蛋白浓度。取40ug总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转膜及封闭实验,并加入由博士德公司提供的NR2A及NR2B抗体进行孵育震荡过夜。次日将膜取出经TBS漂洗后加入美国Gell signaling公司提供的羊抗兔二抗于室温下孵育1h,采用ECL发光法进行漂洗染色。同时采用Image 1 36b软件测定蛋白条带灰度值,蛋白相对表达量=目的蛋白灰度值/GAPDH灰度值。
  1.5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均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两组大鼠MNDA受体及AMPA受体蛋白表达情况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AMPA受体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高,NMDA受体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84768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