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右半结肠癌误诊误治1例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右半结肠癌;误诊;误治;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17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53-01右半结肠癌是胃肠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且有逐年发病率增高的趋势,由于缺乏临床特异的症状与体征,临床易被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1]。近年来,笔者对1例右半结肠癌行手术治疗,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病人女性,40岁,2012年9月以“反复右下腹疼痛1年,加重1周伴发热”为主诉入院的患者,查体:右侧腹肌轻度紧张,右下腹压痛、反跳痛不明显,可触及一肿块约5Cm×4Cm大小,质韧,活动度差;血WBC10.6×109/L,B超示右下腹包块;诊断为慢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给予保守治疗好转.2个月后(2012年11月)以“阵发性右下腹疼痛,伴呕吐粪样胃内容物、停止排气排便6d”为主诉再次入院,查体:贫血貌,消瘦,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肿物,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音活跃。纤维结肠镜检查见环壁隆起肿物,结节状、质地脆、表面绒毛状外观,镜身无法通过,取活检病理回报腺癌。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食糜反流。术中探查见回盲部肿物,5cm×4cm×3cm大小。行右半结肠切除,回肠升结肠侧侧吻合。
  术中顺利,术后无胆漏、肠漏发生,术后病理回报:结肠中分化腺癌,淋巴结(0/15)。15d痊愈出院。随访至今12个月,病人进食及二便正常,偶有反酸症状,无腹泻,体重增加,肠镜及腹部CT检查未发现结肠癌复发及转移性肝癌[2]。2讨论
  2.1误诊原因分析[3]①对右半结肠癌缺乏应有的警惕性:病人缺乏必要的肠癌医学知识,不重视早期临床症状或症状缓解后不配合定期复查,有的害怕作进一步检查如纤维结肠镜检查等。医务人员对早期症状缺乏重视与科学分析,对重点病人缺乏随访复查。②对右半结肠癌常见合并症缺乏认识,仅满足于伴发症状的诊断,忽略了右半结肠癌的存在。本组病例中,病人临床表现均为伴发症状明显,仅满足于伴发症的诊断而行手术治疗,术前没有考虑到右半结肠癌的存在。③术中未作正规系统探查:因素很多,诸如切口较小,追求速度,麻醉欠佳,经验不足等,主要是后者。如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时,多采用麦氏切口,限制了结肠的暴露和探查,且多为年轻医师主刀,缺乏丰富的经验,对右半结肠癌并发急性阑尾炎认识不足。④缺乏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当出现右下腹痛症状,出现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时,仅满足于阑尾炎诊断,未及时发现右下腹包块,即使发现右下腹包块亦只考虑阑尾炎脓肿,忽略了右半结肠癌的存在。⑤术后观察病情不细致。没有很好结合病史和术中所见做全面分析,往往把术后出现一些消化道症状简单归结为胃肠功能紊乱或肠粘连等。
  2.2减少右半结肠癌误诊的措施[4]①对40岁以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病人,要详细询问病史,尤其注意有无大便习惯及大便性状的改变和不明原因体重下降及贫血等。②对于右下腹可触及包块或反复出现右下腹痛的患者,不要轻易下阑尾脓肿或慢性阑尾炎的诊断,行抗炎治疗同时作纤维结肠镜或钡灌肠检查。③对手术前诊断有怀疑者不要追求小切口,应作右下腹探查切口及术中详细探查。④术中发现阑尾炎症改变而与患者全身的症状、体征不符者,需探查盲肠、升结肠等。⑤若阑尾切除术后,出现反复腹痛、腹胀、消瘦、贫血或右下腹包块者,应作纤维结肠镜或钡灌肠等检查。
  总之,只要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详细询问病史及全面、细致体格检查和采用有效的检查方法,排除伴发病症的存在,右半结肠癌的误诊率将会大大降低。参考文献
  [1]林治瑾.临床外科学[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5:1323-1337.
  [2]潘拓,王端录.右半结肠癌误诊误治5例报告[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4.11,6(06):32.
  [3]李五生,唐红,周小娜,等.161例右半结肠癌误诊原因分析[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9,27(4):340-341.
  [4]谢经武,郑秀珍.急性阑尾炎与结肠癌并存漏诊结肠癌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8,18(6):4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84777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