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医学论文  > 
  • 脂康颗粒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TNFα、IL1的影响

脂康颗粒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TNFα、IL1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讨脂康颗粒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对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7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给予脂康颗粒及瑞舒伐他汀钙口服;对照组37例,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口服。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水平。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TG、TC、LDLC、TNFα、IL1水平明显降低(P<0.05),VEGF、NO、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 结论 脂康颗粒联合瑞舒伐他汀钙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降血脂的同时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关键词:高脂血症;脂康颗粒;瑞舒伐他汀钙;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因子
  中图分类号:R589 R289 文献标识码:B
  高胆固醇血症时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减弱,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众多炎性细胞和炎症炎性介质的过度释放,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不但是AS发生的始动环节,也是临床AS疾病的标志,因此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发挥独立的预测作用[1]。本研究以血管内皮功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为切入点,采用脂康颗粒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高脂血症,观察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为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老年高脂血症患者79例,所有患者均无家族遗传史,无严重心脑肾等合并症。入组标准:原发性高脂血症;符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年)》标准[2],胆固醇(TC)≥6.22 mmol/L,三酰甘油(TG)≥2.26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4.14 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1.04 mmol/L;所有入选对象均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排除标准:严重心脏病、肾病综合征、肝肾功能异常等;糖尿病,高血压;大量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近期有出血倾向;脑血管病急性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44岁~71岁(55岁±11岁);身高151 cm~178 cm (165.23 cm ±5.99 cm);体重62 kg~86 kg(70.32 kg±8.90 kg)。对照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43岁~72岁(56岁±10岁);身高152cm~180 cm(166.11 cm±6.17 cm);体重63 kg~85kg(69.33 kg±9.10 k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口服脂康颗粒8 g(天大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40112)2次/日,瑞舒伐他汀钙片(商品名托妥,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21209)10 mg,1次/日。对照组仅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1次/日。药物治疗共进行12周。两组入组前均停服其他降脂药物,并进行2周清洗期。
  1.3 检测指标 治疗前、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分别清晨抽取肘静脉血10 mL,静置数分钟后以2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标本,-20℃冰箱保存备用。血脂采用酶法测定(试剂盒购自上海恒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试剂盒购自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氧化氮(NO)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正态分布计量数据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非正态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脂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TG、TC、LDLC、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TG、TC、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VEGF、NO、TNFα、IL1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EGF、NO、TNFα、IL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比对照组VEGF、NO明显升高(P<0.05); TNFα、IL1明显降低(P<0.05)。详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未出现肌肉疼痛横纹肌溶解症,未做特殊处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不良反应逐渐减少甚至消失,未出现病例脱落情况。
  3 讨 论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作为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对不同组织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降低TC、TG水平能使心脑血管病的相对危险性下降27%以上[3]。血脂水平升高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脂可进入动脉内膜并沉积在内膜下间隙,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进入内皮下,转化为巨噬细胞,再通过清道夫受体吞噬oxLDL,转变为泡沫细胞,进一步发展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4]。
  本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后TG、TC、LDLC、TNFα、IL1均明显下降,HDLC、VEGF、NO均明显升高,表明脂康颗粒联合瑞舒伐他汀钙不仅能显著改善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还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TNFα、IL1等炎性因子的产生和释放。血管内皮是一个多功能的内分泌器官,有调节血管张力、血管通透性、抗血栓形成及分泌VEGF、NO等多种活性物质重要生理功能,NO能舒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白细胞黏附及平滑肌增殖,减少氧自由基产生、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AS形成进程中单核细胞释放大量的TNFα和IL1等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尤其是TNFα进一步激活中性粒细胞和内膜细胞以及诱导NFκB活性,增强触发炎症反应,引发炎症级联反应,使得内皮源性NO合成减少,导致NO生物利用度的降低,最终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所以NO被称为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是代表内皮功能障碍的重要的血清指标之一[5]。瑞舒伐他汀钙属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阻止HMGCoA还原酶转变为甲羟戊酸,减少肝脏合成胆固醇,使肝脏LDL受体合成增加,周围血中TC和LDLC被肝脏大量摄取并清除,显著降低血清LDLC水平,减少LDLC穿过动脉内皮进入血管壁,引发血管收缩,炎症反应等[4]。   高脂血症属中医“痰浊”“痰湿”“血瘀”范畴,病机多由于饮食不节、嗜食肥甘等形成以肝肾阴虚为本,瘀血痰浊为标之证[5]。脂康颗粒由决明子、枸杞子、桑葚、红花、山楂组成,方中决明子味甘苦微寒,具有清肝滋肾、润肠通便作用,能降压降脂。枸杞子、桑葚滋补肝肾,红花活血化瘀,山楂消食化积,具有扩张血管、强心、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及利尿和镇静作用。诸药配伍,共奏滋阴清肝、活血通络之功效。本研究中观察组比对照组降脂效果明显提高,且还能更好的保护血管内功能,显示出脂康颗粒具有较好的调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牛纪华等[6]运用脂康颗粒治疗高脂血症,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上升,低密度脂蛋白明显下降,治疗组总有效率94.7%。这与王成章等[7]研究结果一致。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指出[2],极高危患者LDLC水平应<2.07 mmol/L ,但临床实践中很难达标,并且随着他汀类药物剂量加倍,LDLC水平降幅只能再增加6%,不良反应也增加,因此目前临床上常采用他汀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治疗高脂血症。对于高血脂症患者,降脂的同时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从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Im YS,Ahn Y,Hon GM,et al.Rosuvastatin suppresses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s through inhibition of clun Nterminal kinase and nuclear factorkappa B in endothelial cells[J].J Cardiovasc Pharmacol,2007,49(6):376383.
  [2]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390409.
  [3]付晓丽,展倩丽,孟繁军,等.荷丹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对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32(5):2730.
  [4]郭远,宝辉,李卫.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2011,20(21):21232125;2138.
  [5]林宪华,张丽娟,马艳波.荷丹片治疗高脂血症76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6):891892.
  [6]牛纪华,王晓萍,徐艳春,等.脂康颗粒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7,26(2):103104.
  [7]王成章,杨红霞,马丽苹,等.脂康颗粒治疗老年高脂血症80例临床观察[J].华北国防医药,2006,18(5):341342.
  (收稿日期:20140427)
  (本文编辑王雅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84903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