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内森林康养旅游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国浩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健康养生成为大众的一大需求。森林康养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学界和业界较高的关注。文章主要利用文献归纳法对森林康养旅游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森林康养旅游的起源和国内发展历程,发现国内森林康养旅游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森林康养旅游的开发策略、评价指标体系和开发潜力评价、产品和模式、游客森林康养旅游意愿和森林康养旅游基地建设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研究方法比^单一、实证研究较少、研究内容不具体,未来可从跨学科、高实践的角度对森林康养旅游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推动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森林康养;康养旅游;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062.9;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1年云南省省院省校教育合作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健康生活目的地’背景下云南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研究”(SYSX202107);2022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两山’理念下云南省森林康养产业竞争力测度及提升机制研究”(2022Y630)。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的健康保养意识不断增强,对休闲康养旅游的需求剧增,旅游方式也由传统的大众旅游转向以休闲、个性、健康养生为主的森林康养,以康养为导向的旅游方式正成为人们追求身心健康与生活品质的重要方式。2015年,“健康中国”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健康中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政府部门为响应“健康中国”的号召,陆续出台了关于推进健康、旅游等多项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规划纲要。2016年,原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原国家林业局在《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中指出,加快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有助于推动森林旅游的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有助于发挥林业在弘扬生态文明、改善民生福祉中的巨大潜力。
  森林康养旅游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分别以“森林康养旅游”和“康养旅游”为主题进行检索,最终发现国内学者对于康养旅游的研究较多,而对森林康养旅游的研究较少,因此亟待进一步加深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森林康养旅游相关文献研究涉及的学科十分广泛,有林业、农业经济、旅游资源科学等多个学科。
  (一)森林康养概念的起源
  森林康养起源于欧洲,20世纪初,德国巴特・威利斯赫恩镇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森林康养基地,此时森林康养概念开始有了雏形,在国外森林康养被称为“森林疗养”或“森林医疗”。随后,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纷纷加入森林康养的行列,并根据各自的国情,发展出适合自己的森林康养模式。例如,日本形成了森林体验新模式“森林浴”;韩国在借鉴日本“森林浴”模式的基础上,增设森林康养服务与医疗体系建设,并制定了《森林文化・修养法》,正因如此,韩国是首个将森林体验列入法律的国家[1];就美国而言,其依靠丰富的森林资源并且将森林与保健结合起来作为新的旅游发展模式,美国居民将1/4的收入用于森林康养旅游。
  (二)不同时期森林康养旅游的定义
  国内学者刘丽勤较早提出了森林公园游憩的概念,但并未对其进行明确的界定[2]。邓三龙认为,森林康养依托优质的森林资源,结合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开展森林疗养、康复、休闲、保健等一系列健康活动[3]。2015年中国(四川)首届中国森林康养年会通过的《玉屏山宣言》指出,森林康养是以森林对人体特殊的功效为基础、依托丰富的森林生态景观、优质的森林环境、健康的森林食品、浓郁的森林文化等主要资源,结合中医药健康养生保健理念,辅以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服务设施,开展利于人体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服务活动。结合这些定义,本文认为森林康养旅游是以优质森林资源为基础,以休闲养生娱乐为重点的森林旅游的升级版,森林康养的目的是休闲、疗养、度假,森林康养的功能是通过森林释放植物精华和有益物质,帮助人们健身康体、缓解压力。
  森林康养旅游对于我国而言,是一个新兴的旅游模式,发展体系尚不健全。为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支持该产业的发展,最初于20世纪80年代设置了国内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2015年,四川省在全国率先提出“森林康养”概念,之后国内很多学者都参与到森林康养旅游研究中来,分别对森林康养旅游概念、产品及模式等进行深入研究,为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我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已列入国家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我国森林康养基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康养基地的选址、游乐养生路径的设计、森林康养基地的完整认证标准和基地的规划设计等方面[4]。同年,全国共36家单位入选第一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名单。往后每一年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逐年增加,呈上升趋势,这说明国家对于森林康养旅游的重视程度较大。2018年,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发布了第四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名单,海南省3家单位入选、河南省15家单位入选。2019年,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发布了《关于开展申报2019年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的通知》,确立了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城市5个、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市、区)17个、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乡(镇)33个。2021年,我国确定了3家单位为2021年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市,18家单位为2021年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市、区),31家单位为2021年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乡(镇),134家单位为2021年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37家单位为2021年中国森林康养人家。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近些年森林康养旅游在我国的繁荣发展以及国家对森林康养旅游的重视。我国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阐明了森林康养旅游发展态势,规定了我国森林康养旅游发展形式,积极促进森林康养旅游发展;国内众多学者对我国森林资源情况、大众旅游心理进行调查研究,积极探索适宜发展的森林康养旅游模式;同时国家多个试点省份也在积极实践森林康养旅游,从实际落实中吸取经验,完善旅游发展模式[5]。

nlc202302071617




  截至目前,我国在该领域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学界对于森林康养旅游的研究方向主要为开发策略、评价指标体系和开发潜力评价、产品和模式、游客森林康养旅游意愿和森林康养旅游基地建设等方面,对于其他方面的研究还在积极探索中。
  (一)开发策略及路径研究
  国内学者在森林康养旅游开发策略及路径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朱秀征、徐自恒等W者运用SWOT分析法对河南省森林康养旅游产业发展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扭转型策略(W-O)、增长型策略(S-O)、多元发展型策略(S-T)和防御型策略(W-T)4种发展策略[6],为该地区森林康养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实现路径。吴文娟在森林康养理论和旅游开发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昆明市森林康养旅游开发的优势展开探究,为昆明市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提出了发展策略[7]。龚晓明对森林康养旅游协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关建议[8]。曾宪礼等学者运用RMP分析理论,对江西省森林康养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把江西省森林康养旅游资源分为“地文资源”“水文资源”“生物资源”“人文资源”和“天象资源”5个主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适合江西省的森林康养旅游产品,提出了适合江西省的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策略[9]。张彩红、薛伟等学者利用SWOT-AHP模型定量分析贵州省六盘水市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康养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提出了适合其康养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0]。
  (二)评价指标体系和开发潜力评价研究
  国内许多学者对森林康养旅游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其中,李秀云等学者从市场需求、资源环境等角度对京津冀地区森林康养基地进行评价[11],以此作为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理论支撑。在森林康养基地的适宜性方面,刘朝望等学者对森林康养基地进行深入探究,构建了森林康养基地建设适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以及等级评定标准[12];潘洋刘等学者从选址、发展规划、设施建设三方面对森林康养基地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13];李济任、许东借鉴国内外森林康养旅游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森林康养旅游评价指标体系[14],而且构建了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及量化评价[15]。这些评价体系的建立为国内森林康养旅游的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三)产品及模式研究
  关于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要素、产品以及模式的研究,田红灯等学者以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对该区域发展森林康养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并结合层次分析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从而提出发展森林康养的具体途径[16];吴后建等学者在现有定义的基础上,对森林康养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并以多层次的角度对产品进行分类,且对森林康养的发展路径及基地建设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17];李甜江等学者对云南省森林康养典型模式进行研究,对云南森林康养旅游模式进行分类,并借此对森林康养产品进行规划,融入特有的云南元素,使其具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18],为云南发展高山森林康养模式提供了理论参考。
  (四)游客森林康养旅游意愿研究
  对于游客森林康养旅游意愿的研究,沈睿基于江苏省森林康养旅游基地对游客的消费意愿进行调查,并就此对于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对当地森林康养新业态发展提出建议[19];秦明达等学者做出的研究表明,需求导向作用下,居民消费行为会随之改变,而态度、知觉控制会显著正向影响居民的消费需求,并提出相关建议[20]。而关于森林康养旅游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学者主要通过二元Logistic、因子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问卷获得的结果进行分析[21-23],认为森林康养旅游的公众认知度、情感以及森林康养环境可以显著提高公众对森林康养的行为意向,并提出传播森林康养知识、推动森林康养林培育、培养森林康养专业技术人员和增强森林康养产品吸引力等提高人们森林康养旅游意愿的建议。
  (五)森林康养旅游基地建设研究
  森林康养基地是森林康养旅游的重要载体。对于森林康养旅游基地建设的研究,潘洋刘等学者运用SWOT分析法对江西庐山国家生态保护区的森林康养资源进行定性分析,并应用AHP法确定SWOT各因素权重值,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为该区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提供策略选择[24];刘丽佳等学者,运用卡诺模型、顾客满意度系数与顾客不满意度系数分析法,从4个层面出发,构建森林康养基地服务内容的消费者需求指标体系[25]。
  我国对于森林康养旅游的研究尚处在初步探索阶段,但大众越发重视健康养生。未来,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将有越来越多的学者积极投入森林康养旅游的研究中。在开发策略评价指标体系和开发潜力评价、产品和模式研究等方面,学者为国内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路径,对促进国内森林康养旅游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对于该领域的研究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一方面,国内学者对于森林康养旅游的研究,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实证研究较少,因此后续研究应从不同视域对森林康养旅游进行深层次的探究,积极引导多领域的人才进行交叉研究;另一方面,国内仅有少部分学者对于森林康养旅游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且现有的文献内容显示,只有少部分学者针对森林康养旅游意愿影响因素中的某一因素或某一方面进行研究,而这方面的研究是极为重要的,未来学者可以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根据影响因素提出更加符合游客需求的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策略及模式,推动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
  总之,国内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研究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应积极借鉴现有成功经验,构建森林康养旅游的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体系。要用比较的视角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因地施策,助推国内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相关部门及企业在进行森林康养旅游开发建设时,要注重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不能触碰生态红线,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nlc202302071617




  [1] 蒲波,杨启智,刘燕.康养旅游: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39-40.
  [2] 刘丽勤.久藏深闺的木王国家森林公园[J].陕西林业,2004(4):28.
  [3] 邓三龙.森林康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世界林业研究,2016(6):6.
  [4] 段金花,李平.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研究综述[J].四川林业科技,2019(2):105-107.
  [5] 霍垠杉,王叶舟.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研究综述[J].当代旅游,2020(17):64-65.
  [6] 朱秀征,徐自恒,毕会涛,等.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21(22):184-189.
  [7] 吴文娟.昆明市森林康养旅游开发优势及对策[J].现代园艺,2021(10):16-17.
  [8] 晓明.森林康养旅游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25):15-17.
  [9] 曾宪礼,李佳新,郭雯琳.基于RMP分析法的江西省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研究[J].绿色科技,2021(15):170-174.
  [10] 张彩红,薛伟,辛颖.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康养旅游可持续发展因素分析[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20(4):769-777.
  [11] 李秀云,李俊杰,康丽滢.基于八要素模型的京津冀森林康养基地评价及承德策略[J].经济研究参考,2017(47):71-79.
  [12] 刘朝望,王道阳,乔永强.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探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7(2):93-96.
  [13] 潘洋刘,曾进,文野,等.森林康养基地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7(5):101-107.
  [14] 李济任,许东.森林康养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林业经济,2018(3):28-34.
  [15] 李济任,许东.基于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以辽东山区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8):135-142.
  [16] 田红灯,申文辉,谭一波,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森林康养发展路径研究:以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林业经济,2020(9):63-74.
  [17] 吴后建,但新球,刘世好,等.森林康养:概念内涵、产品类型和发展路径[J].生态学杂志,2018(7):2159-2169.
  [18] 李甜江,马建忠,王世超,等.云南森林康养典型模式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20(3):60-65.
  [19] 沈睿.江苏森林康养基地的游客消费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20:28-30.
  [20] 秦明达,张兰,张洋,等.结构方程模型森林康养消费需求因素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9(6):599-606.
  [21] 朱舒欣,何双玉,胡菲菲,等.森林康养旅游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113-120.
  [22] 于国斌,仲庆林,孙丽娜.森林康养旅游需求意愿影响因素及偏好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19(5):40-43.
  [23] 陈小琴,陈贵松.森林康养公众认知、情感对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20(4):412-418.
  [24] 潘洋刘,徐俊,胡少昌,等.基于SWOT和AHP分析的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策略研究:以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林业经济,2019(3):40-44.
  [25] 刘丽佳,田洋,刘思羽,等.森林康养基地服务的消费者需求类型研究:基于卡诺模型及顾客满意度与不满意度系数分析[J].林业经济,2021(4):83-96.

nlc2023020716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444837.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