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深度报道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褚凰羽

  我们的经验是:深度报道在选材上一定要选择那些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不要猎奇,不要走偏方向。当它们的确是我们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时,才能引起共鸣,才能产生好的社会效果,才能提高报纸的权威性。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新闻媒体发展迅速,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党委机关报,正面临着来自广播、电视、网络等新媒体以及其他平面媒体的强势挤压。在这种形势下,党报如何谋求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如何继续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而深度报道,已愈来愈成为主流媒体,尤其是党委机关报提高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成为党报办出特色、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那么党报在深度报道方面到底有哪些优势,如何扬长避短做好深度报道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吉林日报报业集团的总编辑毕政。
   褚凰羽:毕总,您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深度报道作为一种报道手段已经被各种媒体广泛采用,党委机关报也不例外。吉林日报重视深度报道已经有年头了。您认为党报与其他媒体相比,在做深度报道方面有哪些优势?
   毕政:深度报道,作为一种思想、一种追求、一种形式,是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被大家所认识的。党委机关报自身的优势和特性决定了它有搞好深度报道的可能和条件,它的权威性、它的队伍以及它所承担的责任决定了党报与其他媒体,尤其是与其他纸质媒体相比,更有能力搞好深度报道,并且更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觉得党报搞好深度报道,主要具备三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独有的信息资源。党委机关报,带有党政机关的性质。这种独特的报纸定性,决定了我们能够掌握独特的信息资源,能搜集到我们所需要的相关资料,比如像省厅的一些重要的相关统计数据和文件、对一些问题的相关分析等;和一些重要部门如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以及其他研究部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样针对一些热点、热门问题,我们能够很容易搜集到各方面的材料,也有能力召集各方面的专家,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有一支数十年形成的有丰富社会经验的高素质队伍。党委机关报,特别是省委、市委机关报,大部分都是解放初建立起来的。这就决定了它有一个好的办报传统。吉报集团一共有14家报刊、1个网站,有近千人的编采队伍。在这支队伍中有60年代的老大学生,也有70年代至今的一批批已经成长起来的年轻学生。而且,这些年来,吉林日报一直有一支通讯员的骨干成员队伍,每年我们拿出几万块钱支持群工部的工作,在吉林省九个州市开办通讯员学习班、重点县和县级市的通讯员学习班以及省里各个系统的通讯员学习班等。现在通讯员稿件已经占了我报近三分之一的用稿量。
   第三、党委机关报本身的权威性。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它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在读者心目中有自己独特的权威性。而党报的权威性也决定了它不会选择那些道听途说、无聊的问题搞深度报道,而是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实实在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正是与党报所服务的读者范围,即广大干部、知识分子、企业家、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关系最为密切、最受他们关注的问题。也就是说,党报的深度报道之所以受欢迎,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距离我们经济、社会发展非常近,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
   褚凰羽:您能结合吉林日报近年来做过的深度报道,具体谈一下党报深度报道如何在选题策划上与它自身的定位相匹配吗?
   毕政:党委机关报在选题和策划上,必须选择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关注的那些话题。概括起来就是关注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对那些具体的实实在在的问题进行采访分析,提出建议。
   比如说,吉林日报记者采写的《畜牧大省呼唤兽药》的报道。吉林省是畜牧大省,肉类产值人均居全国首位,调出量也居全国首位。这样一个畜牧的大省,必然需要兽药。然而吉林省虽然是全国两个绿色中药的原料产地之一,中药这一块产值利润已经连续好几年位居全国第一,但每年却还要从内蒙、黑龙江、辽宁等省引进。这说明什么呢?我们的深度报道分析研究了这背后的种种问题,报道刊出后,在全省引起了很大的震动,省政府领导专门做出批示,很多企业家都索要这张报纸进行分析考察,后来相继建成三家兽药企业。
  再比如,吉林日报政教部采写的《计划生育要走进社区》。过去我们的计划生育工作全是靠街道居委会来做,现在由于城市改造,社区物业中心成为小区的管理部门。那么计划生育能否纳入到物业管理工作中,是直接关系到我们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成败的关键。因为有很多流动人口户口不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就一定要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纳入到社区管理中去。这是吉林省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条新经验,而真正提出这个问题的恰恰是吉林日报。
  总之,我们的经验是:深度报道在选材上一定要选择那些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不要猎奇,不要走偏方向。当它们的确是我们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时,才能引起共鸣,才能产生好的社会效果,才能提高报纸的权威性。
  褚凰羽:吉林日报对记者的考评机制是什么样的?有没有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记者搞深度报道?
  毕政:我们是用严格的奖惩机制来保证记者搞深度报道的。报社专门有一个考评审读中心,对大报实行考评,对子报实行审读。考评实行积分制,记者按每月的积分领取稿酬,一个月考评监测一次。我们每月会对所有参与考核的采编人员的工作质量情况进行张榜公布,并对一年中累计四个月没完成当月任务的记者安排离岗学习。吉林日报的监测方式完全是微机管理,记者的发稿情况、工作好坏都是一目了然的。
   对于稿件质量,实行打分制,分ABCDEF六等。E稿一分,A稿三十几分,一个月三十分任务的,写一篇A稿就能够完成。所谓的A稿,正是那些真正有分析、有见地的深度报道。一个月一篇深度报道,把一个问题研究深、研究透,这对一个有才华、有一定经验和文字功底的记者来说,基本是能够做到的。如果写E稿,一个月就要写三十篇,两相对比,利害自明。
   褚凰羽:从目前来看,您认为深度报道在整个党报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党报要搞好深度报道还应做好哪些工作?
  毕政:现在,各级党委机关报都意识到了深度报道的重要性,而且应该说对深度报道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大家都意识到深度报道是党报在新闻报道上的优势,是我们手中最得力的武器,做好深度报道是党报应尽的职责。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深度报道的确是党委机关报的一个优势,也是党报有条件做好的一种报道形式。党报的深度报道,应该多研究一点后续的东西,为今后做好深度报道做一点更长远的准备。
  我的想法是,首先要注重人员的选配,着力培养一批专家型记者。记者是杂家,但同时也要成为专家。随着社会领域、专业分工的日趋细化,我们越来越需要专家型记者。过去,进入报社的年轻同志大多来自于中文或新闻系,近年来,吉林日报专门吸收了一些毕业于经济、法律甚至是理工专业的学生,根据所学专业安排他们到自己比较适合的部门,有意识地将他们培养成某个领域的内行、专家。吉林日报长期跑一个战线的记者一般不换,有的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跑一个战线,讲起自己的领域他们都是专家。
  二是加强实践锻炼。吉林日报经常把记者派下去挂职锻炼,去做具体工作,给他们实践锻炼的机会,而不仅仅是搞某一方面的宣传,这是锻炼队伍的最好机会。当他们介入了具体的工作之后,才干就会大大增长。而这些,只有党委机关报才能做到。当领导的也不能深坐办公室,要下去听、下去请同志谈,了解了下面的情况,脑袋里装满了东西,才能有针对性的出题目。
  三是要加强策划。搞深度报道,第一件事是选题,选题正确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要有一些同志经常阅读上级各种文件,从中了解上级的精神,同时了解基层各方面的情况、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从上级精神和下边情况中选题。吉林日报已经在考评审读中心加入了策划组,专门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去提出一些题目去深入采访,这样就加强了深度报道的前期策划,也才能和领导、和基层、和读者合上拍。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2005级报刊理论与实践方向硕士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29491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