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天勇

  今年总的宏观经济形势不错,但宏观调控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投资速度仍然过快,规模偏大;出口顺差过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大;资金流动性过剩,主要压向股市和房市;投资与消费的比例没有得到调整,而且在恶化;环境保护的指标没有完成等等,下面就一些具体的经济社会问题和大家交流探讨。
  
  一、房价:几个关键问题要解决
  
  有人认为房价会跌,但是以下几个主要原因决定了房价降下来很难:第一,城市化速度太快,导致房屋需求增长过快,如果2020年达到65%的城市化水平,城市要增加几亿人口;第二,目前居民的消费结构,决定了在吃饱穿暖的需求满足之后首要的是改善住房条件,住房的需求弹性很大;第三,土地供应紧张,再加上严格控制耕地减少的政策,使土地供应大大减少。总的看来房屋供给减少了,但需求旺盛。解决房价问题有几个关键问题,第一个是土地的价格要降下来。国家从农民那里把土地征用过来,就一个部门挂拍招,一挂挂出个天价,土地价格肯定要摊到房价里。土地供应结构需要改变,让房产开发商有选择土地供应商的余地;第二,清理房地产税费,各种税费一摊,价格就上去了;第三,适度增加公用土地。一方面要打击开发商囤积房屋的现象,同时还要增加土地供应,房子供给多了,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才能稳下来或者降下来。房价的问题比较复杂,提高房贷利息,针对的是买不起房子的人,富人买房子一般不需要贷款。另外,房产税要不要开征?地方政府能不能发债搞建设?这些都将影响到房价问题。
  
  二、上学难:教育结构亟待改革
  
  随着教育的产业化和高等院校的扩张,学生的收费水涨船高。另外,我国的整个大学教育是为吃皇粮设计的,为单位培养人才服务。而在德国,适龄青年一半人上大学,一半人进职业学校。美国大学生毕业后20%创业,我国还不到1%,临近毕业都在忙着找单位。教育结构需要调整,不能全培养科学家,也不能全培养单位人,教育需要多元化,高中、初中就要分流。一个学生投入二三十万,最后做普通劳动者,成本太高。国外都很重视对教育的投入,我们也需要加大教育支出,特别是加大助学金、义务教育、中西部学生学杂费等等支出。另外应重视农民工子弟的教育问题,百分之十二三的民工把孩子带到城市上学,因为教育设施等不达标,一些地方查抄农民工子弟学校,使农民工的孩子更加上不了学,形成更大的社会矛盾。对农民工子弟学校应宽容,农民工子弟的教育经费,就是水平低一些,财政也应当拨付。同时,教育的二元结构仍将成为现实的存在。
  
  三、看病难:期待医改新政策
  
  就医难,难在平价和普通医院少,医生技术差,药品假冒伪劣,医药费和治疗费太贵,医靠药费养,医疗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卫生经费需要国家投入,但大量的卫生资源让一些干部占用了。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医院就会想办法赚钱。但全部靠财政拨款,短期内实现不了。医疗改革方案,是供给化,还是市场化?是全保,还是部分保?是一元结构,还是二元结构?保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都有待研究。目前的方法是控制药价,医药分开。另外开展农村合作医疗、建设社区和平民医院、实行大病统筹等。
  
  四、就业难:难在中小企业少
  
  就业难是目前最大的问题,一个公务员岗位2000多人去考,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放到市场经济里,就业不难才怪。现在中国的企业太少了,毕业生上哪儿就业去?说到这里,我必须破一破现在流行的所谓指导学生就业的歪招:第一,到广大的农村去就业。我们这一代人下过乡,难道还不知道在农村就业是什么情况?现在多少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就业机会才千方百计转移出来?第二,教育学生到“最需要我们的中西部、贫穷的地方去”。越是贫穷的地方,就业机会越少,那里的人想出还不一定出得来呢。这些都是对一代青年学生的误导,而根本办法还是要鼓励创业,增加企业,解决就业。发达国家千人50个企业,而我们国家呢?根据2005年国家统计局的普查数据,2004年我们才325万家企业,除以13亿人口,平均下来千人不到两个半企业。根据我们国家的情况,解决就业的最主要和最大的渠道,是大量的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这个占每年新增和再就业的比例超过了90%。因此,各级政府应大力发展个体、10人以下的微型和中小企业。
  
  五、创业难职能部门管得严罚得重
  
  许多城市对于个体、微型企业,尤其是一些流动性、季节性的非正规创业,统称个体摊点儿吧,在认识上还有很大争议。前不久中央一位领导人到某省的一个城市视察,没走当地政府规定的路线,碰上一个老瓜农,他就问:“党的政策怎么样啊,还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老瓜农说政策很好,就是拉到城里的西瓜不让卖。这位领导人听了很生气。后来那个城市就让卖瓜了,可是我们还有多少城市一创什么城,上面领导一来检查,就把小商小贩赶得没法经营?甚至不少城市提出来要建设“无摊城市”,这好像是有关部委衡量什么标准城市的一个硬指标。这个问题值得商榷。
  2005年的一次全国性大会上,我曾口无遮拦地说预算外收入至少8000亿元。结果有专家问我数据是怎么来的,我就实话实说,说是估测出来的。但是不久之后,普查结果出来了,2004年,全国预算外财政收入9367亿元。不仅如此,1999年到2004年810万个体户“倒下”了,个体户一般是两个人就业,这样算下来,我们损失了1600多万个就业机会啊!其实,症结也不在这些职能管理部门本身,而在体制。比如工商超收奖励罚款分成,这样的部门应该由财政直接发工资,取消、合并收费,不要让他们通过收费变相发工资甚至奖金和福利了。职能部门要回归到为建设创业型社会服务的本位上来。前一段时间我到浙江诸暨做调研,震撼很大。首先,诸暨有10万家企业,6万多家没有登记,这在别的地方就是无照非法经营。第二、诸暨县给工商局发工资,并且可以与工商局谈条件:诸暨县有个1.2万平方米的商城,1000多个工商户,最后商定,整个商城一年下来只收25万元,工商局不能挨家挨户去收管理费。第三,雇工人的家庭工商户每年交50元钱的管理费,不雇工的交10元,多宽松!这样的环境,百姓创业当然很快就可以发展起来。到底怎样尊重劳动者的权利?我认为,对一般的个体户不要再登记,实行备案制就行了;放宽个体、微型经营的准入,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空间。对非正规就业、创业网开一面,进行科学、善意的管理。
  
  六、社会保障:逐步并轨,突出重点
  
  社会保障目前存在很多问题,如个人账户没有落实,统筹账户还有缺口;行政、事业、企业有不同的保障体

制;农村与城镇存在二元结构;社保在地区之间不能转移;统筹层次较低,并由地方管理,存在挪用社保资金问题。由于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低,人口众多,因此社会保障只能低水平、广覆盖。体制差别和城乡差别,只能逐步并轨,重点是养老统筹、大病统筹、伤残保障,建立城乡差别低保制度。如何设计农民工社保方案、社保能否跨地区转移?社保能否由中央统一管理,增强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和亲和感?
  
  七、居民收入:解决增长慢和分配不公问题
  
  相比较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长,居民收入增长太慢。财政收入增长快,投资的规模就增长快,企业利润增长也用于搞投资,经济就很容易过热,因此要加大居民收入的增幅。
  另外,农民收入如何增长?一般有4条渠道:农业收入、外出务工收入、财产收入、创业收入。单靠农业增收,收入增长很慢,农业富不了民,很多国家的农业都是补贴的。像美国可以一家拥有几千亩、几万亩地,进行专业化规模化操作,我们一家就几亩、十几亩地,再产业化、科技化,也很难致富1 80%的农民增收来自城市务工,但城市农民工的工资增长很慢,每年增长3.5%,而城镇职工每年增长13.5%。财产收入和创业收入这两个增收渠道不足。土地是集体的,国家征用农民土地最早的补偿办法是一亩地补3年平均产量的8-10倍,许多失地农民没有因地致富反而致贫。最近强调农民的林地产权问题,征地补偿提高标准,下一步看《土地法》怎么制定。农民创业经营,很多地方限制多,基本没法创业,政府要鼓励农民创业,提供好环境,其他都没好办法!
  另外是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我国已冲破了基尼系数0.4的国际警戒线。有的学者认为差距拉大是必然现象,但是我们看看各地区的情况,浙江的基尼系数在全国是最低的,最高的是贵州、青海。中小企业多的地方,中等收入的就多,基尼系数就低,基尼系数和发展模式有关系。只发展大企业,不注意发展中小企业,必然基尼系数低,形成倒丁字形的收入结构。所以我们要鼓励中小企业做多做小,从积极的角度谈收入分配公平的问题。
  
  八、高耗能高排放:观念,措施都要变
  
  一些地方政府建了污水厂,但不愿建排污管道,因为管道是在地下埋着的,建管道政绩看不出来,就像参观一个新家一样,先看客厅,很少有看卫生间的,但这样建污水厂有什么用?我们的观念需要改变。节能降耗似乎没什么很好的办法,目前最好的办法是提高使用价格。另外,环保局是收费部门,那个地方污染越严重,环保局的收入就越多,甚至老百姓打官司地方政府保护污染企业,这样就进入一个怪圈。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只要用水就要交排污费,老百姓打官司,企业该赔偿的赔偿,赔偿不起自然就搬走了。整个污染总量要严格控制,节省的额度可以买卖。治理污染离不开法律制裁和舆论监督。
  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我们的新闻报道要注意不刻意宣传一些假数据和错误观点。报道要讲良心,为老百姓说话,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和谐,才有希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29545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