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工作过程的《旅游心理学》课程改革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栾贻福 周晶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旅游心理学》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旅游心理学》课程改革与建设,对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学结合;旅游心理;课程改革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关于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日益深入。《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过程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将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和成果应用于旅游学的研究和旅游企业的服务与管理中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该课程在国外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介绍旅游心理学的译著。因此无论在国内外,《旅游心理学》都是一门比较年轻的课程,课程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而且大多都是基于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而设计的。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职院校逐渐认识到职业教育不再是以知识为主体的课程教育,而是以能力为基础的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的焦点由课程本身转移到了职业岗位的需求、人的能力需求。因此,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旅游心理学》课程改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旅游心理学》课程改革总体思路
  1.课程设计思路。《旅游心理学》是依据“旅游管理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旅游心理分析”工作项目设置的。总体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学习型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以旅游工作中应具有的心理分析的基本要素为线索来进行,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2.课程培养目标定位。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根本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与应用型人才,按照该培养目标,高职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应掌握旅游领域中的心理学知识,并形成在实践中进行心理分析的能力。“乐学活用”是《旅游心理学》体现其应用性的意义所在。通过研习,学习者能够运用旅游心理学的知识和实训经验,树立人与文化的双向互动的职业理念;会分析旅游工作中旅游者与旅游工作者的动机、态度、情绪与个性等;掌握实用的沟通技巧和自我调控方法来调适各种旅游情境下的关系,化解矛盾,提升旅游工作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具体而言,包括:
  (1)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通过学习,学生应形成主动去理解旅游消费者多样化的心理需求和个性表达的职业意识和心理准备;不先入为主、不主观臆测,形成职业直觉和职业包容力。
  (2)掌握旅游心理规律。学会运用旅游知觉、旅游动机、旅游态度及旅游人格等方面的知识与技术,来分析旅游过程中千变万化的心理现象,能够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建构良好的旅游心理效应。
  (3)领悟人际互动原则。在旅游过程中,始终遵循心理置换原则、游客主导原则、个性化服务原则、尊重与接纳原则、双赢原则以及发展性原则等来指导自己的职业和生活。
  (4)综合应用旅游服务心理技术。在学习性任务与实训过程中,整合科学的游客观,掌握有效的心理服务技能,并能够自我维护,包括倾听的技巧、任务分析的思路、交往的艺术、双赢的推销术、个性化的服务与完善的旅游补救策略。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旅游心理学》课程的开发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旅游心理学》课程开发应以旅游过程为主线、以旅游过程为课程内容的组织逻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课程的实施原则,使学生能够获得结构完整的与分析旅游工作过程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有关的程序性知识、职业技能和相关的职业体验,并实现三个一致: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充分体现出高职教育特征。
  1.旅游管理专业调研和社会需求分析:形成调研报告。我们组建了一个包括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高水平的课程研究专家和职业经验丰富、具有不同企业背景的实践专家的课程开发团队,通过对旅游领域某一职业岗位所对应的人才市场调研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取舍,形成专业培养目标,包括专业业务范围和人才规格,为专业设置和建设提供基础。
  2.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形成职业能力标准。该环节是由旅游领域一线的行业专家及少量课程专家对该领域某一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陈述、整理和分类的过程。通过分析代表性工作任务的特点,按照工作过程知识的系统化来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并分析各个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心理学知识以及应进行的心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学习领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3.课程结构开发:形成课程体系。由课程专家、资深专业教师立足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表,将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心理学知识以及应进行的心理分析转换成课程体系,实现知识的结构化与系统化。
  4.课程内容分析(学习领域设计):形成课程标准。该环节是立足工作任务分析表进行二次开发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是,明确科目课程教学目标和阶段性教学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构建行动化学习项目,使知识变为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可以直接应用的程序性知识,形成课程标准。
  5.教材开发:形成教材。《旅游心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式编写体例,确立了旅游者心理分析、旅游工作者心理分析和旅游服务艺术的综合运用三大模块。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旅游心理学》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改革
  我们以学习性任务为线索,建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平时学习与能力的培养,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法,以“发展性“为评价原则,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
  1.课程考核评价方法设计依据。学科教育为主的课程考核评价多为终结性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要求课程考核评价随着工作过程的进行实行跟踪评价,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旅游心理学》的考核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改变过去一考定分数的考核方式,采取阶段考核、任务评价、过程考核、作业评判等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方式,从各个教学环节、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量,增加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如学生课堂上的回答问题,案例分析讨论、发言,角色扮演的表现、课下作业等)在期末总成绩中所占比重,不仅考核了学生学习的最终效果,也考核了整个学习过程。
  2.评价的内容设计。(1)评价学生心理成长能力,通过学习对自身的人格与行为有更深的了解。(2)评价学生心理分析的技能,能够运用观察、访谈及问卷等方法切实了解游客的心理需求与特点。(3)评价学生人际互动的技巧,能够进行有效的客服互动,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4)评价学生旅游服务艺术综合运用的能力,能够对一个现实案例进行科学的剖析,并提出卓有成效的心理策略。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3).
  [3] 谭辉平,等.做实高职顶岗实习 有效推进工学结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8,(1):69-7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2973271.htm